长江流域鱼类保护,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重要问题。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鱼类资源,我们国家在长江实施了“十年禁渔”制度,从源头上斩断了过度捕捞活动对鱼类繁殖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大坝下的鱼类

不过,对于一些洄游性鱼类来说,一些大坝成了它们回家路上的一道天堑。比如大名鼎鼎的长江刀鱼、河豚、胭脂鱼以及中华鲟等,都属于洄游性鱼类,它们在产卵的时候往往需要长途奔波,才能找到适宜的产卵场。

但大坝的存在,硬生生截断了它们的归途,导致洄游鱼类繁殖困难,甚至面临灭绝的风险。如今,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为解决洄游鱼类的“生育”问题,有人专门给它们建了“梯子”。

01 好消息:嘉陵江鱼类有救了,有人给它们建了“鱼梯”

近期,我在网络上看到了一个让人感到欣慰的消息。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鱼道工程日前完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嘉陵江上的第一条“鱼梯”,主要作用是给野生鱼类建立一个通向“幸福”的道路。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全长1345千米,干流流域面积达到3.92万平方千米,有鱼类资源156种,比如,胭脂鱼、岩原鲤、达氏鲟等多种珍稀鱼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胭脂鱼

这些鱼类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洄游性。它们要在不同水域来回穿梭,完成“幸福”之旅。建造的水坝如果不做特殊处理,将会硬生生地阻断它们的繁殖之路。

为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想出了给鱼类建造“鱼梯”这个办法,帮助它们返回家园。

02 鱼梯设计的巧妙之处

嘉陵江的这个鱼梯,全长839米、宽3米,还自带5个休息室,鱼儿游累了可以顺带歇息一下,然后接着向爱奔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鱼梯示意图

说起鱼梯,有人不禁要问:水坝的落差可能高达数十上百米,这些鱼儿是如何从下面游上去的?这就不得不提“鱼梯”设计的巧妙之处。

第一,鱼梯要能够模拟自然河流的流动方式。设计师采用逐级上升的水池,或者是隔板,来调整水流的速度和水的深度。水流太快了,鱼儿会感觉到累,水太浅了,鱼儿也会感到危险。

第二,鱼梯要让不同大小的鱼都能通过去。不能小鱼过去了,大鱼过不去,这就需要考虑建造地的鱼种大小。

第三,鱼梯还要便于维护,不能被杂物所堵塞。

目前,惯用的鱼梯设计思路大概有三类。分别是池式鱼梯、丹尼尔鱼梯以及组合式鱼梯,这些名词对于一般人来说听起来可能很拗口,就连小编本人看了也是一脸懵。

不过,我们可以简单看一下它们的原理,其目的就是让鱼类更好地通过水坝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

池式鱼梯,顾名思义就是每隔一段建一个池子,每个池子高度递增,给鱼类提供休息区,方便它们从一个池子顺利游到第二个池子,直至越过坝顶。

隔板鱼梯,通常会设置不同数量的隔板,把上下游水位分成几个级别,以此控制水流速度。

由于小编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因此也不敢详细去解读“鱼梯”的原理。总之一句话,为了让鱼类越过大坝,工程师们可谓是煞费苦心。

在嘉陵江的鱼梯建造过程中,为防止落差较大、水流速较快,鱼梯则被设计成“S”形,通过一个个隔板分隔,以降低江水流速,鱼儿游累了,还可以在“休息室”里休息。

鱼梯中每60至90米的转弯处,一共设计了5个“休息室”,可以说是关怀之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隔板鱼梯

03 “鱼梯”能让中华鲟、长江鲟等大型鱼类通过吗?

嘉陵江上的“鱼梯”,可以让胭脂鱼、岩原鲤等鱼类高枕无忧地完成幸福和团员之旅。这对于洄游鱼类来说,算是个很好的消息,它们不用再为繁育下一代犯愁了。

对于体长几十公分的中小型鱼类来说,鱼梯为它们解决了“回家”的问题。但问题又来了!中华鲟、长江鲟等大型鱼类,能不能通过这些鱼梯完成洄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中华鲟

答案可能会让不少鱼类爱好者遗憾,虽然鱼梯已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大型鱼类来说,鱼梯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长江中最大体型的鱼类——白鲟,也就是“千斤腊子万斤象”中的“腊子”,动辄体型达到上千斤,体长三四米,最长可达7.5米。

面对这样的庞然大物,得建造多大的“鱼梯”,才能让它们顺利通过?估算一下,起码要在大坝一侧开一个几十米宽的口子,这会导致大坝的下泄流量不可控,显然是很不现实的设计方案。

所以,没能顺利“回家”的白鲟很快就没有了。中华鲟、长江鲟等大型鱼类,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长江白鲟

除了鱼梯之外,对于大型鱼类的洄游问题,难道真的没有解决方案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对于大型鱼类的繁殖问题,有其他替代的方法,就是为它们寻找或建立新的产卵场,为它们安一个新家,这个难度要比修建鱼梯大得多!

比如,为了帮助中华鲟产卵,有人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改善产卵场环境、新建模拟自然产卵场以扩大其繁殖,但都以失败告终。

好消息是,前段时间我们听到了长江鲟自然产卵的报道,水产专家在野外给它们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婚房”,以帮助它们找到感觉,实现了人工干预下的野外产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长江流域主要鱼类

这也算是迈出了艰难的一步,也让人看到了希望,但离真正的高枕无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虽然中华鲟等大型鱼类还没有找到回家的路,但起码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鱼种,已经可以慢慢地得到关注,此次嘉陵江“鱼梯”的修建,就是给它们的最好礼物。希望这样的“鱼梯”,能够越来越多,让长江水域中的鱼儿,都能顺利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