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体制内迎来了密集的变革潮,仿佛一夜之间都开始了改革。

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犹如一道道闪电划破天际,让人应接不暇。

具体的案例实在太多!

从黑龙江到辽宁,从山东到河南,从山西到湖南,各地体制内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密集改革,各种政策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人目不暇接。

从精简机构,到取消编制,再到清理编外人员,还有不少地方开展了降薪、停发绩效,有的地方甚至连机关食堂都被取消。

相信,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不少人好奇,为什么向来以“稳定”而名声在外的体制内,开始了如此密集的改革?

答案只有一个!

那就是:地方财政紧张。

随着土地出让收入的快速减少,地方财政已经无力维持当前体制内薪酬开支。

之前举过的例子,半月谈在乌蒙山A县的调查发现就是一个典型,该县2023年保工资预算总支出为26.3亿元,然而,其2022年财政收入却只有7.02亿元,差不多是年体制内薪酬开支的四分之一。

如此情况,不改革也实在不行。

因为,实在养不起了。

这还是薪酬开支,还有单位运营费用呢,所以说,体制内的开支到底有多少?

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要知道,体制内整体费用开支,正常应当控制在地方财政的10%左右,多一点达到30%就已经很高,现在却已经达到几倍。

现在的体制内,就好像是一个刚刚从睡梦中惊醒的人,发现了如此情况,于是手忙脚乱地开始“自救”,密集改革由此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用“自救”来形容?

因为每一个下大力气进行体制内改革的地区,背后的情况其实都不容乐观。

比如,打响清理编外人员第一枪的哈尔滨,开创了编外人员清理潮的序幕,具体情况如何,不用多说大家也都知道。

还有不久前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的河南,也同样开启精兵简政的序幕,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力度之大让多少人惊讶,而在改革背后是一季度GDP数据,只有河南出现负增长。

其他地区,也大多如此。

越是改革力度大、推动较为迫切的地区,背后的情况就愈发不容乐观,所以,我们才说,改革的本质才是“自救”。

当然,这些改革的决心不容易下,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没人愿意过紧日子,一些地区的改革推动比较慢。

这也是正常的!

很多地方尤其是基层地区,推进什么政策都比别人慢好几拍,但改革的大势已经形成,哪怕再不情愿,依然会迎来改革。

不仅是为了解决地方财政紧张,从上面的角度看,也希望可以通过体制内的改革,以优化编制资源配置,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体现“瘦身”和“健身”相结合。谁都清楚,只有改革才能让我们发展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