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9岁的青楼头牌对37岁的张伯驹恳求道:“求求你带我走吧,我还是清白之躯。”隔天,张伯驹带着钱来见老 鸨,表明来意后。谁知,老 鸨斜眼瞥人:“这点钱,就想带她走!”
潘素本为大家闺秀,奈何母亲早逝,亲爹又娶了后娘。她的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后娘将她卖到了这烟花柳巷这处。
幸好,潘素在母亲在世时,得到过优质的培养。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到了这绝境,她不想认命。
她谈条件:“妈妈,你不是想要摇钱树吗?我卖艺不卖身,一定能吸引更多的达官贵胄。”
老 鸨看着她漂亮的脸蛋,也觉得有道理。
于是,潘素的美貌和才情让她在天香阁里,崭露头角,拥有了姑苏之花的美称。
与此同时,潘素有了新的困扰。
一个叫臧卓的军阀,垂涎潘素美色已久,利用职务之便,经常来天香阁点名要潘素作陪。
不得已的潘素,只能对臧卓曲意逢迎。时间久了,潘素察觉到臧卓慢慢的失去耐心,想要纳她做小老婆。
正在苦恼之时,一个名叫张伯驹的男人闯进她的生命中。

那天,张伯驹应友人之邀去天香阁。谁知,不小心得罪了臧卓,为了躲避臧卓的追赶,张伯驹赶紧溜进了一个厢房。
厢房里的潘素正在整理琴弦,她被闯入的张伯驹吓了一跳。
张伯驹赶忙致歉,得知前因后果后,潘素赶忙让张伯驹从后窗逃走。
她调整心态,开始抚琴。等臧卓的人过来询问,她淡定道:“没有人来。”
张伯驹并没有离开,他在窗外听着潘素的曲子,如痴如醉。
隔日,他重新登门,对着潘素好一番致谢。
二人谈天论地,相见恨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天,潘素对张伯驹说:“伯驹,求求你带我走,我还是清白之躯,我不想在这地方呆一辈子。”
隔天,张伯驹带着钱,替潘素赎身,谁料对方不同意。
张伯驹求情道“我就是看中她了,老妈妈,松松口吧!”
见对方迟迟不开口,张伯驹只能先离开了。
原来,老 鸨早就察觉出潘素和张伯驹之间的情感。为了不让潘素这颗摇钱树一走了之,想尽办法阻止。
在张伯驹走后,她便派人把潘素看管起来,幸好潘素平时在天香阁人缘不错,赶紧托人给张伯驹送信。
收到信后的张伯驹,找友人商量。张伯驹先是收买天香阁的人,然后友人出面,俩人里应外合,把正在闹绝食的潘素救了出来。
张伯驹抱着瘦得脱相的潘素,眼眶不禁红了。为了摆脱追赶,张伯驹决定带着潘素连夜出城。

1937年,潘素与张伯驹正式结为夫妻。婚后的两人过着琴瑟和鸣、如胶似漆的生活。
一天,闲来无事的潘素准备作画,张伯驹说:“想不到姑苏之花,居然会作画?!”
潘素追忆道“母亲对我期望很深,花了很多心思培养我。她对我说女孩子一定要学点东西,这样才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张伯驹看着潘素说:“我再为你请个老师如何?”潘素欢喜的同意了。
后来,潘素跟过朱 德甫、汪孟舒等大家学画,她废寝忘食,天天临摹,终于画艺精进。
解放后,北京官方曾将她的山水画《溪桥烟霭》当作礼品,赠送给撒切尔、老布什等外国元首。”

1941年,外出办事的张伯驹被日本人带走,对方要求潘素带文物《平复帖》来换人。
原来张伯驹平时有收藏文物古玩的爱好。
那时候,张伯驹经常对潘素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喜欢收藏文物吗?因为文物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我宁愿倾家荡产也不能让它们流失海外。无论发生什么事你也一定要好好守护它们。”
潘素一想到丈夫的话,当即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守护好这些文物,不可以把它交到日本人手里。
情急之下潘素突然想到一个人,就是丈夫的拜把兄弟孙曜东,他应该可以帮助自己。
孙曜东了解情况后说:“嫂子,你放心。我一定会把伯驹兄救出来的。”经过孙曜东的出面调解,对方要潘素拿40根金条来换人。
为了救张伯驹,潘素把自己身上的所有家当全部变卖,凑够了40根金条。
到了换人的那天,日本人对潘素说:“40根金条,一根也不能少。”
潘素立即从兜里掏出,40根金条放在桌上说:“这里足足40根,请把我丈夫放了。”
他们没料到潘素居然凑够了40根金条,勉强同意了。
回到家后的张伯驹,看着还在家里的文物藏品,抱紧潘素,笑道:“你果真是我的贤妻。”
后来,局势不稳,为了保护文物,潘素夫妻,将其藏在棉衣,被褥里。一路颠簸,总算转藏在了西安。
事后二人回忆:“每天都心惊胆战的,总算是平安了。”
而二人费力收藏的文物,在1956年,都无偿捐赠给了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表示,收藏文物,不是为了据为己有,而是为了保证文物,不流浪到国外。
潘素与张伯驹的爱情传奇,诠释了真爱与担当。困境中他们携手共进,守护文物,展现高尚情操。
二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在于相知相守,共同面对风雨。正如鲁迅所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