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陈毅接手上海,负责尽快实现上海的重建,尽快消弭战争对于这座城市的破坏。

而就在上海解放的第三天,5月30日,陈毅突然接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情报部代部长李克农的电报——请他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查询一位叫李静安的同志。

李静安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李克农一定要找到他?在他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潜伏在敌人心脏

1937年10月,李克农亲自点名让一个男子跟随他从延安来到上海,建立一个秘密电台,负责党中央与上海地下党之间的联系。

这名男子就是李白,后化名为李静安,这一年,他年仅27岁。

潜伏开始时,李克农安排李静安入住了法租界,充分利用了租界防护性,躲避了日本人的搜查。

就这样,李静安在上海搭建了地下电台,用电波在上海和延安之间搭起了一道透明的桥梁。

为了使李静安的身份更加完美,组织上安排了共产党员也是纺织厂的青年女工裘慧英和李静安假扮成夫妻。

两人分工明确,裘慧英负责警界,照顾李静安的生活起居,必要时为李静安打掩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不引起周边街坊邻居的注意,李静安有一份正当的工作,每天只能在下班后争分夺秒的发送情报。

严寒酷暑,李静安都会在深夜守在家中逼仄的小灶间里,监听附近的电台信号,或者接收发送情报。

夏天,李静安每晚都热的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冬天又会冻的浑身青紫,每当这个时候,裘慧英都会提前准备好冲凉的水或是暖被窝的汤婆子。

两人的感情就在这种危机和温情并存的情况下逐渐升华。

1940年,经中共党组织批准,他们结为了革命伴侣,在之后的潜伏生活中一直相互扶持陪伴。

1941年1月7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为了阻止这个消息传播,敌人控制了媒体的喉舌,同时也加强了对于电波的干扰。

当天夜里,李静安照例检测信号时,注意到了这段不同寻常的电磁干扰,他敏锐的战斗直觉告诉他一定是有大事发生了。

于是他一边嘱咐裘慧英注意警戒,一边不断地调试电报机,试图绕过干扰信号寻找到中央的电波。

经过他两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李静安成功捕捉到了中央的信号,得到了“皖南事变”的真相。

李静安立刻将消息传递了出去,由李静安所在的上海地下电台为中心,“皖南事变”的真相也由他的电台迅速传遍了上海以及全国,全国人民齐声声讨国民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上的许多困难他们都可以克服,可真正让他们担心的,是上海愈加紧张的形势。

“皖南事变”后,日本宪兵便对地下电台开展了地毯式搜查,李静安只能愈加谨慎地潜伏。

例如有一次电报机坏了,党派遣了技术人员上门修理,这就引起了周围邻居的好奇,裘慧英则镇定的表示只是电灯泡坏了。

但李静安还是觉得这增加了暴露的风险,索性拜了党内无线电专家涂作潮为师,学习了5个月的维修和改装发报机技术。

没想到,他这一学,就帮助自己躲过了一次几乎致命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