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在前,清明在后:清明节,留存山西介子祠5楹联,纪念子推

古人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古典汉字中的“礼”,最早记载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写成“禮”。《说文解字》中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

圣人孔子在《周易-序卦传》中说:履,祀也。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以泰。泰者,通也。

古人认为:当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有所积畜了,就会注重并讲究礼信,接下来就是泰卦,泰卦,就是通顺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繁体字中的“禮”,右边的“豊”是由祭祀的器物与祭品构成的,右边的“示”表示神灵。礼的最初含义是供神的仪式,起源于祭祀神灵以求致福的活动。

“夫礼,天之经,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古代的祭祀,先从天地开始,巡礼祭祀历来是天经地义,天地之性,生化六气,是大自然的秩序和规律,也是最高的自然法则。

古代有五行说法,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元素,造化万物。而皇天后土也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父母亲。

上古时期,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传说,流传至今,女娲娘娘便成为理水、补天、造人、主婚和求雨,以及孕育人类的创世女神。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天地和先祖的三大祭祀传统节日之一。

提到清明节,就不能不提寒食节 ,因为寒食节在前,清明节在后,有了寒食节,才有了后来的清明节。

寒食节的由来,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祭祀晋国大夫介子推,诞生的一个传统民俗节日。

子推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之际,曾“割股侍君”,让重耳感动不已。重耳登基后,想重用子推,奈何他不贪恋功名,最后携母归绵山。

为了逼子推出山,晋文公不惜放火烧山,子推与母亲被焚山中抱树而死。晋文公愧疚之际,设立了寒食节,建立了介子祠,来纪念子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辱臣忧,当在外从亡,一饭已经肝胆碎;功成身退,问诸君食禄,千秋留得姓名无。”

介子祠,位于山西介休市绵区风景区抱腹岩云峰寺内,子推故又名,介子推,介推、介子绥等。

清朝时期晚清文人——王执中,写下的第一幅楹联,介绍了公子重耳逃难途中,无处觅食,随臣介子推割肉熬汤奉君解饥一事。

除了上述楹联外,清明佳节到来之际,这4副纪念介子推的楹联,也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幅:假令当年,禄赐文公,不过以万钟相加,为十九年共险阻艰难之极;安得今日,田封绵土,独超出诸臣而外,历千百世享馨香俎豆之荣。

这幅楹联赞颂的正是介子推不为名利所累,受封成神。

《左传》中记载:晋文公流亡19年,回国登基后,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遂与母偕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火之田,曰:“以志吾过”

第二副:百五日曾行禁火,奈焚山究属传讹,左氏之书不载;十九年相与从亡,待遁迹始蒙旌书,晋文之谲可知。

从楹联的字里行间可知,上联谈到的是寒食节的由来,又名禁火节或冷节,专为纪念介子推而设。

寒食节禁火,是晋文公担心明火引发再烧绵山,一种朴素的纪念方式。

第三副:择主而从,割股奉君,忠节昭日月;却禄归隐,洁身事母,孝义著古今;

第四副:冷眼对人间,今古几多名利客,深情问足下,帝王大半暴昏君。

这两副楹联,也是在赞颂介子推功成身退,携母归隐绵山,宁肯葬身火海,也不愿出而为仕。

介子推遇难的消息传来后,晋文公悲痛欲绝,取绵山木以制履,步履之间常言:足下!足下!痛思昨日君臣之情,兄弟之谊。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