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重阳节,陪父母饮一酒做二事吃三样,敬老爱老的好传统不能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了, 重阳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古代人认为九是阳数,九月九日两九重叠,故为重阳,它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古时的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遍插茱萸、拜神祭祖以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爱老等内涵,人们会在重阳之日陪老人登高赏菊,再给老人准备好美酒美食,感恩敬老,这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我的家乡也有同样的习俗,重阳节那天,都要陪父母饮一酒做二事吃三样,敬老爱老的好传统可不能忘,要代代相传,接下来我们来看下具体是哪些传统呢。

一,饮一酒——菊花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菊花是一种养生食材,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作用,所以古人把菊花称之为延寿客,在古代,人们常常会把菊花制作成菊花酒,因为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用菊花酒后可使人明目醒脑,所以菊花酒被看作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由于菊花的独特品性,菊花也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重阳节喝菊花酒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据说,重阳节老人喝了菊花酒,对身体健康很有益处。

二,做二事之一——登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重阳节登高是为了辟邪除魔,古人认为重九之时,天气下降而地气上升,天地二气相交,不正之气弥漫。 为避免接触不正之气,必须登上高山拜神以求吉祥,也祈求上苍保佑大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如今,重阳节渐渐演变成了登高赏秋,老人们由儿女陪伴着,登上高山,欣赏菊花盛开的美景,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也是儿女们敬老爱老的心意。

做二事之二——遍插茱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大诗人王维的著名诗句,当时王维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想起昔日的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就少我一个亲人时感慨而发。茱萸是一种带香的双子叶植物,可以当调味品食用,和花椒、姜并列为“三香”,主要功效是补益肝肾,收涩固脱,对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大汗虚脱等有治疗作用。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遍插茱萸可以避灾克邪。现在,虽然很少有人遍插茱萸,但是会象征性地插上红旗,来震慑邪恶。

三,吃三样之一——菱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菱角是我们江南一带的一种水生植物,外形看上去有点和元宝类似,因为菱角在过了重阳节那天,会渐渐枯萎消散,所以重阳节那天,只要种植菱角的人家,都会下河把所有菱角全部摘下,寓意收获元宝,然后煮熟后售卖,有很多人那天会买菱角,因为菱角象征着富贵。菱角的营养价值也很高,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有清暑解热、补脾益气、减肥塑身,防癌抗癌的功效。鲜嫩的菱角可以生吃,脆甜多汁,老菱角煮熟后可以跟板栗媲美;吃菱角有富贵吉祥的寓意。

吃三样之二——重阳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阳糕,顾名思义是重阳节那天的产物,香甜软糯,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糕点,与其他糕点基本相同,唯一有所不同的是,在每一块重阳糕上,都插上一面小旗。据吴自牧《梦梁录》记载,“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插上小旗,名曰重阳糕。”从那以后,这种在重阳糕上插上小旗的习俗流传至今。一般人受到种种原因的限制,重阳日不能登高插茱萸,就用吃重阳糕来代替,因为重阳糕的“糕”字与高谐音,插上小旗代表着插茱萸,这也意味着重阳日已经登高插过茱萸,用意任然是辟邪消灾。

吃三样之三——羊肉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重阳节是老人们过的节日,在这一天老人们会登高爬山,吃面条,这样寓意着健康长寿。重阳节吃面条还是有一些讲究的,有人会吃长寿面,更多的人会吃羊肉面,重阳节吃不同面条,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吃长寿面代表着长寿,而吃羊肉面,不仅可以滋补身体,还代表着九九的意思。因为羊和阳同音,而面也是有讲究的,需要用白面,白字是百字去掉一,不就是九九吗?中华民族的祖先真的很聪明呀!

明日重阳节,记得陪老人做以上这些节目,有益健康补身体,浓浓心意敬老人!

朋友们,你们家乡的重阳节是怎么过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爱喜一起分享,厨艺有限,请多多指教。

感谢大家的阅读,美食每天更新。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觉得有用的点个赞,欢迎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最后别忘了关注一下,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