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汽车“价格战”似乎刚刚拉开帷幕。近期,比亚迪核心管理层的内部沟通会消息传出,显示这家新能源汽车巨头将利用其技术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优势,展开一场为期三年的“解放战役”。这场战役的目标明确而宏大——吃下更多的燃油车市场份额,并推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新高度。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从去年开始,“价格战”的硝烟已经弥漫开来。 经济学家付鹏 预测,今年将是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最为惨烈的一年。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各家车企都显得信心满满,准备应对。然而,燃油车也并未坐以待毙。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燃油车市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传统车企纷纷开启了降价策略,试图通过价格优势稳住市场份额。“油电双降”之下,市场氛围发生了变化。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攀升,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则逐渐受到挤压。然而,这场“价格战”的最终结果如何,仍充满变数。

纯电动汽车受偏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能源汽车的降价“大刀”砍得愈发凌厉。这一趋势的背后,是电池成本的不断下降。2023年,碳酸锂价格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跳水,从年初的50万元/吨直降至年末的10万元/吨,而今年的价格还在延续这一跌势。这一成本优势为新能源汽车的降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巨大的优惠幅度和低廉的用车成本,让新能源汽车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北京消费者宗驰正面临换车的选择。长期以来,他驾驶着燃油车,但现在,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进入他的视线。宗驰深知,纯电动汽车充100元的电能跑500公里,相比之下,燃油车想要达到同样的里程则需要花费近300元的油费。如果家中安装了充电桩,那用电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外,纯电动汽车的保养也相对简单,每年仅需更换一次空调滤芯,而燃油车则需要面对发动机、变速器等众多复杂的保养项目。

更令宗驰心动的是纯电动汽车的卓越动力性能。在燃油车时代,20万元能够买到零百加速7~8秒的车型已属不易。然而,如今同样的价格,却能购买到零百加速仅需3秒多的纯电动汽车。这种惊人的性能,以往只有百万元级高端车才能拥有,如今却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新能源汽车的浪潮正在席卷而来,许多曾对高价望而却步的消费者如今也开始跃跃欲试。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油电同价”的时代悄然来临。今年伊始,比亚迪更是以秦PLUS荣耀版的价格突破为标志,打响了“电比油低”的响亮口号,预示着“油电”相争时代的到来。

山东消费者胡乃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换车,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纯电动汽车。他认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续驶里程不断延长,对于在地级市和县级市生活、以上下班通勤为主的人们来说,目前的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已经完全能够满足需求。而且,充电桩的普及也使得补能变得异常便捷,不再需要每次都充满电,随时随地都能充电。对于长途出行的需求,胡乃增认为,中国的交通网络已经非常发达,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极为便利,自己开车长途跋涉既辛苦又不安全。因此,根据他的用车习惯来看,选择燃油车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

可以说,新能源汽车价格的下降和技术的进步正在改变消费者的购车观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纯电动汽车不仅具有低廉的用车成本和卓越的性能,还符合环保、节能的时代潮流。

消费者还在等“福利”

如何有效地刺激汽车消费市场的增长,始终是业内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虽然发放消费券、赠送服务权益等多种促销手段层出不穷,但似乎降价仍然是消费者最为直接和敏感的刺激点。然而,当整个行业都纷纷加入降价大军时,消费者的心态却悄然发生了变化。

作为深耕汽车行业的经销商,北京金泰开元别克4S店总经理田振对市场的微妙变化有着更为敏锐的感知。他向《中国汽车报》记者透露,春节过后,店内客流量逐渐回升,这既是市场自然回暖的表现,也与部分车型降价策略的实施密不可分。近期,多款车型纷纷调低售价,加上新车的不断上市,整个汽车市场的热度被推向了新的高度。虽然进店的消费者数量明显增加,但他们对降价的期待也随之水涨船高,持币观望的情绪愈发浓厚。

田振还表示,去年底为了销量冲刺,店内给出了相当大的优惠幅度。原本期待今年一季度能够回调价格,然而开年便迎来了新一轮的价格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店内的销售价格始终未能如愿回调。

进入3月,季度收官在即,无论是汽车厂家还是经销商集团都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为了完成销量目标,店内推出了极具吸引力的促销政策。然而,在与消费者沟通时,田振却感到颇为无奈。尽管他们已经给出了极具诚意的价格,但消费者似乎仍然认为价格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这让他们备感压力。

降价作为促销的利器,其效果显而易见。某汽车经销商集团负责人向《中国汽车报》记者透露,自比亚迪宣布降价以来,其门店销售异常火爆。按照以往的销售规律,2月通常是销售淡季,但比亚迪的降价策略却打破了这一规律。门店电话咨询量翻倍增长,甚至超过了春节前销售火热的1月。秦PLUS DM-i参数图片)荣耀版更是在短时间内迅速脱销,门店库存的30多辆车被抢购一空。这位负责人甚至表示,后悔没有多储备一些库存。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是,消费者的“买涨不买跌”心态也开始显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车企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降价幅度也有望进一步加大。因此,他们选择观望,等待更合适的购车时机。宗驰便是其中的一员,他表示将继续观察市场动态,一旦价格降至心理预期价位,便会果断出手。

鱼龙混杂,消费者选车难

随着国家连续将2023年和2024年分别定为“消费提振年”和“消费促进年”,可以看出国家对于促进消费的决心之坚。国务院最近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更是以政策之力推动汽车以旧换新,期望以此激发市场活力。

然而,《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消费者后发现,对于“以旧换新”政策,消费者的反应并不如预期中那么热烈。宁波消费者丁斌表示,他并不会因为政策的优惠而加速换车的想法。在他看来,车辆的主要功能是作为交通工具,除非政策补贴能够达到车价的15%~20%,否则他不会轻易因为一点点优惠就去换车。他更看重的是车辆的实用性和品质稳定性,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

丁斌目前驾驶的纯电动汽车已经三年,他表示有些困惑,因为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充分竞争,各类车型的价格都在不断下降,这使得他在未来换车上变得更加谨慎。他特别关注中高端车型的价格走势,期待它们能进一步降价。

丁斌认为,国内汽车市场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和变革。传统品牌的优势在逐渐消失,而新势力品牌虽然在崛起,但要想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还需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做出更多努力。他直言,当前汽车市场的信息过于繁杂,消费者很难辨别真实情况。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在做购车决策时更加困难。

与丁斌不同,宗驰认为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始终是关键因素。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效应的扩大,车企有能力通过严控成本来实现降价。他认为,适度的“价格战”有助于汽车行业的优胜劣汰,推动市场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而胡乃增则持有另一种观点。他认为,单纯的降价并不能有效拉动汽车消费。消费者对于购车的决策并不仅仅基于价格因素,还会考虑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他建议汽车行业应从合理规划产能、避免产能过剩以及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等角度入手来提振消费。

有分析人士指出,国家在政策层面大力推动汽车以旧换新和消费升级,但消费者在实际购车过程中仍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因此,汽车行业在促销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文:郝文丽 编辑:郭晨 版式:赵方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