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缅怀宗老的本质是:

呼唤与期望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宗老(指宗庆后同志)逝世引发的讨论热潮一浪接一浪,他身后所获得的庙堂与民间一致的高度赞誉,已经远远超越了一个商人或者一个富豪所能达到的高度,进而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独树一帜的“宗庆后现象”。

他已超越了作为个体人的范畴,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一个符号和标志,因此,Z察在全网第一个提出,宗庆后同志堪称中国当代“富圣(富豪中的圣贤)”。

在他短短37年的创业历程中,他完整地经历并掌舵一个企业从零开始,到成为行业第一品牌,个人也曾连续三年成为中国首富。可以说,他是同一时期中国创业者中的佼佼者。

这段时间,Z察一直在思考:“宗庆后现象”背后,一定蕴藏着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而这些文化基因在他身上得以集中体现出来,所以,以他逝世为契机,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

人们缅怀宗老,本质上是对我们中华文化中的优秀基因的唤醒与渴求,希望以优秀的中华文化去改造西方资本主义的商业体系,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的商业文明。

在若干年以后回头看,他的逝世所引发的讨论热潮,堪称当代中国商界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式现代商业思想的解放运动,其价值是,打破自改革开放以来,从西方引进的全套商业理论与体系,逐步推动中国社会构建一个全新的,有别于西方商业体系的,体现中国文化自信的,来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商业文明体系,这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力量。

并通过中国企业国际化,将这套体系向全世界传播,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需要我国思想界、理论界、政界与商界共同实践、总结、提高并构成成完整的体系。

我们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文化是儒家、道家、法家文化。这些文化构建了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

宗老的商业智慧、商业思想与商业实践及其取得的成功,正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获取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

Z察认为,以下九大文化基因,最终炼就了独一无二的“宗庆后”。

第一,拥有“天降大任”的坚定信念,支撑他走过漫长的苦难岁月。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讲: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在创业之前,宗老在舟山的马目农场,从事农耕15年。

他说,这15年,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品质,也让他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拥有了一个强健的体魄,这是他未来担大任的基础。

就像孟子讲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这些古代英雄们,也都出身平凡,历经磨难,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宗老应该是从先贤们的事迹中获得了坚定的人生信念,从而支撑他走过近40岁的苦难岁月而志不堕。

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启示,把取得成功之前的所有经历,都当成是人生的磨砺,都是在为之后的成功打下基础。

第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意是:要使美德彰显于天下,需先治理好国家;要治理国家,需管好家;要管好家,需修养品行;要自我品行,需端正思想;要端正思想,需意念真诚;要意念真诚,需有知识;要有知识,需研究万物。反过来,研究万物,获得知识,意念真诚,思想端正,修养品行,管好家庭,治理国家,美德彰显于天下。

宗老曾在与记者的交流中说:“小时候,理想很多,总会希望后面能够赚到大钱,能够回报父母。”

还曾说:“母亲退休以后,可以顶职回去,刚开始就是做工人吧,后来,他们看看我还是比较灵光的,就叫我去跑销售。

人家一听你是小学校办企业,他就看不起你。所以,我在创业时提出企业精神就是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自强不息。

人家看不起我们,自己看得起自己,到最后让人家看得起我们。”

他也说过:“我曾经的梦想,是让娃哈哈成为一个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我现在的梦想,是打造一个守护百姓健康,造福于百姓的百年老店。

一个人要做点事业,首先要有理想,我根本没想到我会做成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

现在,我也不需要再继续赚钱了,我这几辈子也用不完了,但我还是要努力工作,只要为社会为国家做点贡献。”

这些其实就是他在践行“修齐治平”的人生路径,先是通过修炼,让自己强大起来,再治理好自己的企业,最后,让国家富强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仁者爱人。

在《孟子·离娄下》中,孟夫子指出:“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宗老在访谈中告诉记者:

“我是从来不辞退人的,因为他好好在干的,你辞退他干什么?就算能力差一点,也很正常的了。(如果辞退他们,)那能力差的人,就永远找不到工作了?

“你要关心员工的利益,关心员工的小家庭,这么多年来,我经常给员工提工资。年轻人收入低一点,如果给他增加了收入,他就会去消费,也就把经济拉动起来了。

“第二,我们也在发展,解决住房问题。住房是年轻人压力最大的问题,一个人的工资交了房租就没了,那他怎么生活?我当时买了一批房,后来要了一批经济适用房,我们现在在造这个廉租房,老员工基本都给他们解决了,现在主要解决新员工了。

“我们解决了员工们的后顾之忧的问题,他们就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在干,这样子才能把企业搞好,需要全体员工努力才能把企业搞好。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

宗老不仅关爱自己的员工,还关爱其他人群。

他曾说:“(有的上市公司)既然你上市了,收了股东的钱,就应该给股东分红,但现在很多上市公司都不给股东分红,到最后股票价格掉了,老百姓损失一大笔钱,像这种上市公司,我认为不可取。”

第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在《孟子·尽心上》中,孟夫子称: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有记者问:在舟山时,为什么不找女朋友?

宗老回答:“那时候,我人还是比较帅的,喜欢我的人很多,但是,那时候收入太低,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你讨个老婆再生孩子怎么养?所以,我也没有在农场找女朋友,也没有结婚。”

这就是典型的穷则独善其身。

而等他富裕之后,他想的就是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在接受浙江卫视采访时,专门谈了他对共同富裕的所思所行。

他说:“我认为共同富裕,就是让全国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社会会更加和谐,祖国也会更加繁荣富强。”

同时,他反对欧洲国家的高福利制度,认为那是干活的不干活的收入都一样。

会搞得有钱人不投资,没钱人不干活。“我们现在实现共同富裕,不搞平均主义,也不搞一刀切,不是同时让大家富裕起来,而是分阶段,让大家勤劳致富,不培养懒汉。

改革开放政策,让我们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先富的人,本身就有责任应该去帮助没富起来的人,要创造就业机会,让他们通过辛勤劳动去创造财富,能够富起来。

绝对不是说:杀土豪分田地。

先富帮后富并不吃亏,因为在帮后富的过程中,也给先富的人带来了发展机会,到贫困地区去发展,成本也低一点,又帮了人家,自己也发展了。

我们年年给员工加工资,他们不但生活更好了,干活也更卖力了,企业也会越来越好。

国家政策方面也有优惠,鼓励去贫困地区投资建厂发展,帮助这些地方的人,有就业机会,有通过辛勤劳动创造财富的机会,这才真正叫有价值的慈善。”

另一方面,在企业压力这么大的环境下,娃哈哈还斥巨资为员工解决住房问题,宗老认为:“企业给员工的生活照顾好了,员工就会全心全意为企业做工作,企业发展就会更好。这样也是实现共同富裕。”

“你有财富,还要帮助人家共同富裕,这样人家才会尊重你呀!你光有财富,没有给人家帮助的话,人家可能还嫉妒你,如果你帮人家富裕了,他肯定会尊重你啊!大家都富裕,仇富的情绪也就没有了嘛,你的财富也就安全了!”

第五、人之为人,诚信为本。

诚信一词最早出自《管子》:“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孟子》也讲:“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中庸》亦有类似表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说,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必备品质。

《论语》里也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守诚信,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

宗老讲的一个小故事,娃哈哈纯净水,设计的时候,瓶子的容量是600ml,但实际灌装时只有596ml,最后,在包装上标注的就是596ml。

宗老说:“我们是多少就是多少,不能欺骗消费者”。这件小事,体现了宗老是多么重视诚实守信!

第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在《论语》中讲:“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增广贤文》中更直接提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宗老说:一个人要做点事业,首先要有理想,我根本没想到我会做成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现在,我也不需要再继续赚钱了,我这几辈子也用不完了,但我还是要努力工作,只要为社会为国家做点贡献。

等到年纪大了,回头一看,自己竟然走出一条路,一条水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路。我经营娃哈哈的30年当中,一直想做些能够实现个人价值、也能为社会带来价值的事情,比如,创新产品,创造财富,帮扶弱者,公平交易。

他领导下的娃哈哈,也始终坚持深耕食品领域,没有进入房地产行业、坚持不上市、不进入金融行业等,更为重要的是,他坚守产品质量关,这么多年,娃哈哈没有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被媒体报道过。

在研发娃哈哈第一款产品——儿童营养液时,他要求是产品要中、特、准。所谓“中”,就是一定要以中国传统的纯天然植物类食品为原料,彻底摒弃化学合成、添加剂、色素、激素。

为此,他找到当时我国唯一的医学营养系系主任朱寿民教授,朱教授最终开发出一款以蜂蜜、山楂、红枣、枸杞、莲子等为主要成分的中医食疗配方。

当年娃哈哈爆款产品营养快线,被别有用心的人倒入盆中,第二天就变成一层计生用品的胶,声称喝了会得白血病,还有的人说阴干后可变成避孕套,甚至还拿出了所谓的实验数据和图。事后,它被证实为谣言。

事实则是,娃哈哈营养快线使用的是真牛奶,脱水后呈现出的蛋白质凝胶,这是正常现象。造谣者的实验,反而更加体现出该产品的绝好品质。

宗老对谣言的态度则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公道自在人心。我们的产品质量和技术都是一流的,只要稍加改进,老百姓就会认可。”

第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孔子在《周易》《象传》中,记载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就是说,我们人要像天一样,永远不停地运转,永远追求进步。让自己德行深厚,才能承载更多的事物”,千百年来,它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力量。

从宗老在农场劳作,到回到杭州后做工人,到最后创业,每一步都体现了他自强不息的精神。

宗老说:“母亲退休以后,可以顶职回去,刚开始就是做工人吧,后来,他们看看我还是比较灵光的,就叫我去跑销售。

人家一听你是小学校办企业,他就看不起你。所以,我在创业时提出企业精神就是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自强不息。人家看不起我们,自己看得起自己,到最后让人家看得起我们。”

据宗馥莉介绍,宗老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也在忙于处理公事。

他用一生践行了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八、敢说真话,知行合一

明朝大思想家王阳明先生在其著作《传习录》中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强调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

他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宗老认为,“互联网对我们实体经济冲击是比较大的,它主要是烧钱买流量。把十块钱买来的东西,七块钱卖掉,他卖出去的价格,比成本还低。他采用大量的投资,把市场垄断了,垄断以后,它就提价。这就把实体经济的价格搞乱掉了。如果它正正当当去搞电商,我认为是一种新的消费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体经济毕竟是创造财富的经济,如果一个社会不创造财富,光是分配财富的话,我认为这个社会肯定是完蛋的。实体经济当中,我认为制造业是专门为老百姓生产所需要的日用品的,如果都搞什么虚拟经济的话,我想我们大家都饿死了,什么都没有,这个社会也不会发展,也不会有前途。”

在谈到马云时,宗老直接讲:“马云他很会忽悠的,我知道的,我认为除了新技术以外,其它都是胡说八道的。他一来就告诉我解决多少就业,确实也解决就业,一个人开个网店,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了,但实际上,你把零售这批人也造成失业了,不是一样的?在我这个行业,电商最后是做不了的,电商搞了半天,对我也没有太大威胁,只不过有点影响而已。”

在谈996时,他讲:“对老板而言,996还不止,对普通员工,你要他996,我认为不太应该,(因为)人家有人家的生活乐趣,你做老板,你是经营自己的企业,经营企业是你的乐趣,所以,你比996还忙也没有关系,但你不能要求员工,都拴在你这个战车上,他有他的生活,特别是年轻人。”

他认为:“金融就是钱生钱的东西,如果大家都是做金融的话,如果没有人做实体经济,我想这个社会也不能生存。”所以,娃哈哈一直没有从事金融行业。

在谈到人工智能时,他认为:“一般东西我认为你都智能化了,未来就业就真的有大问题了,已经自动化了,已经减少很多人了,再智能化人再减少的话,我感觉有的智能化也是完全没必要的。小事情都去智能化了,我认为把劳动力都挤掉了,今后就业怎么办?你智能化了,用的人就少了,不用那么多人了。我的3万员工不会失业。”

第九、立德、立功、立言。

《左传》讲:“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追求的至高境界,但是能够真正做到的,可谓凤毛麟角。而宗老就是其中之一。

宗老有仁者爱人之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有扶困济贫之善行等,这些都是人们缅怀他的根源。

立功方面,不仅一手创办了娃哈哈,并将其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企业之一,创造了近万亿的财富,还解决了3万多人的就业,以及上缴税收近千亿。

立言方面,在众多媒体报道中,宗老的所思所想,已经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了亿万中国老百姓。

当前,文化自信正在成为全民共识,宗老的一生,正是践行文化自信的一生,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他值得我们更深入地研究、学习,从而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