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国传统观念中,香火延续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而在古代,也只有那些有能力、有本事的人才可以更轻松的讨到老婆,顺利延续香火。

可随着时代发现,我们会发现如今出现了一个怪现象

往往那些农村里没什么本事的平庸者,一个个都家庭美满,人丁兴旺,而那些有本事的人,却大都在延续方面不如意,甚至直接断了香火。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香火延续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相信这句话大家都所有耳闻,这句由孟子所说的名言,可以说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成为了亿万中国百姓最核心的渴望和诉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曾仕强教授曾将其描述为这是中国人对长寿追求的另一种表现:

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只要还有人记得,还对世人有所影响,那么他就还活着,像孔子这种人物,其实就已经得到了永生。

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那就是“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大多数人不可能做到孔子那般伟大,过去数千年也被人铭记。

而人们也都知道这一点,因此从不奢望,只是希望能有家里人和后人记得自己,祭祀自己。

为此,我国的百姓总是会编纂数量庞大的族谱,记载着每一个家族成员的出生和信息,只为等时间过去千百年后,还会有后人看着族谱表示:这是我家先祖,名叫XXX。

而既然出于这种目的,那自然是孩子越多越好,因此古人也大多希望自己能子女成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生活也逼着古代的人们去这么做,穷人家多生孩子,希望家里男丁兴旺,可以干更多的活,还可以期盼某个孩子出人头地,从此一飞冲天。

而富贵人家,也往往希望有更多孩子可以继承家产,让家族延续下去。

因此,在古代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家贵族,几乎都是推从“多子多福”这个理念,唯有家庭条件,束缚住了他们多要孩子的想法,这也导致只有能力强的人,才能有更多孩子。

可随着时代逐渐发展,这种情况似乎发生了改变:没本事的人反而孩子多,家庭美满,有本事的反而有很多断了香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说这种情况,首先就要说现在什么算是“有本事”,什么算是“没本事”。

随着时代变化,如今人们对于“本事”的判断逐渐发生了变化,有本事大多就是考上了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赚到了大钱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没本事的则大多是指学历不高、中途辍学外出打工求生或留在农村种地的人。

按理来说,有本事的人赚到了打钱可以养活更多孩子,而没本事的养不起孩子才对,可为什么现象反过来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背后原因

会造成这种局面,第一个原因就出现在思想上,那些没本事的人,大多都留在了农村里,并没有接受过新的思想,脑子里大多还是古代那种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的观念。

因此和古代百姓一样,他们总想养很多孩子,等长大后家里就会有更多劳动力,而在如今读书并不看出身的情况下,还可以期待某个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带领整个家庭走向更好的未来。

而等到老年,也能收获一个和谐热闹的大家庭,享受天伦之乐,可以说这算一场有不大风险的赌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那些有本事,眼界更宽,接触到更多思想的有本事的人们,他们大多更加注意个人的自由和成就,相比于结婚生子,更愿意追求自己事业上的成功。

而这会让他们不断为自身汲取着知识和经验,以此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靠自己的努力带来成功,而非将希望寄托在孩子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生孩子这么一个费时又费力的事情,无疑会耽误自己的成长。

也正因此,很多事业心或更看重自身的人,甚至会因此选择“丁克”,牺牲自己的家庭来为自己的事业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思想的影响也并不是只体现在这一个方面,就比如在很多落后的农村中,“重男轻女”思想依旧根深蒂固,人们非常渴望能有个儿子传宗接代。

只要没有生出儿子,就会一直生下去。

也因此,村子里几个姐姐和一个弟弟的配置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一些以农业为主、急需劳动力的地区。

相比之下,有本事的人则并不那么在乎,即便孩子是个女孩也无所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就是生活成本

对于没本事的人来说,养孩子并不是一个废力的事情,只要保证孩子存活,正常长大就可以了,就算没出息也没什么,种地打工都可以,而如果有出息那就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而对有本事的人来说就不同了,先不说培养孩子,仅仅是个人在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就很大,平日里的工作、上班、出差等几乎就花光了一个人的全部精力,又哪有时间生孩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有本事的人对孩子的要求和没本事的人截然不同,他们更多倾向于“少生优生”,将每个孩子都培养成精英。

甚至仅仅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经开始了备孕、胎教等等一些列事情。

在孩子出生后,类似的支出甚至更多,小到给孩子最昂贵优质的奶粉,大到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找最好的幼儿园和学校,父母都会尽可能为孩子成才提供帮助。

毕竟没有哪个有本事的人,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没本事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无疑就会花费父母的大量积蓄,这种生育成本让许多没有做好准备的人都望而止步,最终放弃或者很久之后才会要孩子,也就是常听人说的:

“等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生活稳定后再要孩子”

因此,生孩子、培养孩子的成本,让许多有本事的人不敢多要孩子,除非是那种真的本事通天,靠自己的努力超越了大部分人的那些人,才有精力和经济来多养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后面就是女性的变化,在古代,男尊女卑是一种常态,女性的家庭地位远低于男性,甚至有些只是延续后代和香火的工。

在这种大环境下,女性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即便不愿意生也必须要生,负责对于丈夫来说便是毫无作用,即便贵为“皇后”,如果无法生育,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更讽刺的是,当时女性唯一的翻身机会还是靠着“母凭子贵”,只能是陷入怀孕生产的轮回中,期待某个孩子能有出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如今这个平等的时代,男性和女性之间并没有地位的差距,女性可以自觉决定自己的未来,即便是丈夫也无法强迫其必须怀孕。

而女性生育的最好年龄大多在20-30岁之间,可这也正是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最好的黄金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如今这个社会,女性也不再是男性的附庸,她们也会去闯下自己的事业,为自己博取一个更好的未来,因此她们也非常看重这段黄金时期。

对于高学历群体更是如此,她们更愿意用这段时间去完成自己的研究生或博士生学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生孩子无疑是个“浪费时间”的事,从备孕到生下孩子后的恢复期,怎么说也要一年的时期。

将自己的事业停滞一年时间,相信谁都不会愿意,何况是生好几个孩子呢?

相比之下,被束缚在农村,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她们并没有那么渴望实现个人的价值,因此会在丈夫或长辈的要求下早早生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结

总而言之,“有本事的人断香火,没本事的人香火兴旺”这种奇怪的现象,是如今社会思想改变和经济变革导致而成一种复杂现象。

这既体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也体现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生活方式的巨大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认为,这其实是是伴随着科技进步,小农社会逐渐消失后,人们思想拜托了束缚,人性越发冷漠,对家庭不再如同以前那么重视的必然结果。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