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照妖镜

联系:shenshumanliao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孔圣后人的生存之道:谁来我就投靠谁

今天我们聊一个中国历史悠久的家族。

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上,除了有很多的王朝和割据政权之外,还出现过很多显赫的家族。比方说张天师世家,裴氏家族、陇右李氏等等。那这些个家族至少都风流了五百年以上,可以说比任何的封建王朝的寿命都要长。

但这些显赫的家族,在超长待机的孔家人面前,就是个弟弟。因为孔家从公元前551年的孔子算起到今天已经,居然还存在,像今天的台湾还有“衍生公”这个官职,历经2500多年。

所以说孔子后人世袭的“衍生公”,从来没有随着朝代的更迭断绝过。

那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孔家人这么能活?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衍圣公”在中国的地位太特殊了。

按道理来说,孔家的祖宗要从孔子的太爷爷、爷爷、爸爸开始算起,但这个说出“子不教父之过”的孔子,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老爸是谁,所以他们孔家的起源要从孔子算起。

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连天子都要拜孔子为师。所以说孔子在中国的地位相当于宗教领袖一样的存在。谁得到了孔家人的认同,那么谁就得到了法理上认同;谁尊重孔家,谁就是尊重读书人,那么读书人才会为你效命。

所以说在王朝建立之后,皇帝最关心的两样东西,第一是玉玺,第二个就是孔家人的“世修降表”。

所以,为了自己统治权的合法性,开国皇帝都会把孔家人笼络起来,给他们的大肆的分封,给钱、给土地、给官职,为的就是让孔家人给自己搞一个身份证明书,证明天下已经改朝换代了。

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家族,当然,我不是说针对孔子,而是针对他那些不争气的后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家族真正被推崇是从北宋开始的。

北宋徽宗崇宁三年的时候,也就是1104年的时候。孔子的第四十八代的嫡孙【孔端友】继承了“衍圣公”的官职。

本来【孔端友】可以无忧无虑的过完这一生,没想到遇到了金国的大举南侵,随后北宋灭亡。

当时赵宋王朝只有赵构跑了出来,也就是后来的宋高宗。

【孔端友】看到开封被攻陷了,连忙借着“拜谒圣天子”为由,仓皇逃离了自己的老家曲阜,顺江南下去投奔赵构了。

而【孔端友】同父异母的弟弟【孔端操】,这个人和他的名字一样,很操蛋。他主动降了金国,被金国册封为新的“衍圣公”。

所以在这个时期的中国,有两个“衍圣公”,一个在金国、一个在南宋。

到了1234,蒙古拿下金国,北方“衍圣公”第一时间出来献出《世修降表》,向蒙古人投降。

1256年,蒙古大举南下之时,南宋第五十一代的“衍圣公”挂了。

就在民族危亡的时候,孔家人的后代既没有精忠报国、也没有出谋划策,而是纷纷跳出来抢“衍圣公”的官职,向他们的新主人忽必烈献媚。

根据《元史》记载,说孔家的这些后代为了争夺“衍圣公”的爵位,纷纷跑到忽必烈面前去各种揭发、告密。忽必烈看到孔子后人这副丑样后哈哈大笑的回应:尔等皆回,务要竭力苦读。若果有才华,朕方能封官。

意思就是说:你们这些人给我省省吧,别闹了,滚回去好好读书,如果你们肚子真有才华,我自然会给你们封官的。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我们知道蒙古人对汉文化并不感冒,加上北方已经有“衍圣公”了,所以忽必烈对南方孔家人并不感冒,甚至非常的轻视。

一直到忽必烈去世,元成宗继位(元成宗就是忽必烈的孙子),才重新开始讨论“衍圣公”的问题。

然而他非常失望,因为孔氏后人内部针对谁是真正的继承人这一问题产生了无休止的争论,这种行为,让蒙古人对孔氏后人的德行十分失望。再加上蒙古人作为世界征服者,压根也看不上你什么儒家文化,他们对于如何管理中国上,更乐于用类似刘秉忠,王一统这一类实干的官员,而对于那种执着于经学研究的、天天抱一本书讲屁话的臭儒生,压根是从骨子里瞧不起的。

所以,孔家人不分南北的,都被冷落了,一直到朱元璋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南方的朱元璋一边在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大典做准备,一方面又调动兵马准备北伐元朝,一举统一全国。

当年年底,都督兼右率府使张兴组率领一路兵马抵达了曲阜。

那么众所周知,曲阜是历代“衍圣公”官邸所在。所以在面对气势汹汹的南方军队,孔家人是杀身成仁呢,还是俯首帖耳呢?

结果出乎意料,孔家人两个都不选择,为什么呢?一是因为孔家人看不起腿子出身的朱元璋,认为一个没文化的
泥腿子还敢高攀我们孔家?所以就称病不见朱元璋。

朱元璋得知后非常生气,亲笔写了一封信,说:“吾闻尔有风疾在身,未知实否。然尔孔氏非常人也,彼祖宗垂教于世,经数十代,每每宾职王家,非胡君运去,独为今日之异也。吾率中土之士,奉天逐胡以安中夏,虽曰庶民,古人由民而称帝者,汉之高祖也。尔无疾称疾,以慢吾不可也,谕至思之。”

意思就是说:你XX的看不起我?说我腿子是吧?汉高祖刘邦难道不是泥腿子出生吗?我们俩都是天命所归,这是你能阻止的吗?你说你生病了?现在我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到底有没有生病?

这封信吓得孔家人脸都白了,连忙给跑去见朱元璋。好在朱元璋也是不计较,还是客客气气的给孔家人封了“衍圣公”。

朱元璋死后,朱棣造了侄儿朱允炆的反。

这时候,孔家人又出来了。

孔家人还没等朱棣开口就准备好了。很配合的拿出了“世修降表”承认了朱棣的合法性。

所以孔家人在明朝平平安安幸幸福福的活着,一直活啊活,活到了崇祯时期。

1644年3月,崇祯帝自杀了,孔家人又对李自成喊起来万岁。可没想到了5月,弘光帝在南京登基称帝。

当时的北方一片的大乱,有李自成的大顺军、张献忠的大西军、多尔衮的清军,还有一些残余的明军。

所以天下最后是谁的呢?没人知道。

而当时的南方,也就是大半个中国,还在南明政权的统治之下,有经济、有人口,所以说,还是有很强大的力量的。

可要不说孔家人能从春秋延续到明末,靠的就是站队能力强。

时任“衍圣公”的孙英直,完美继承了孔家人的投资眼光,非常准确认定,最后天下必然是满清所得。

所以他立马北上去投靠了他的新主人,并且拿出了祖传留下来的手艺活“世修降表”,对着多尔衮一顿彩虹屁,说“圣地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乾坤并久远,没有大清就没有新中华,大清就是咱太阳”等等恶心的话。

到了弘光元年,也就是顺治二年,满清开始了“剃发易服”运动,也就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那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已经伴随中国人上千年了,所以随即遭受到了广大汉族同胞、包括南方已经降清的地主阶级的强烈反抗。就连当时北方一些已经投靠满清的官员也站出来表示抗议。

可就在这个民怨沸腾、人心骚动的时刻,一贯以“诗、书、礼、乐、衣、冠“”象征自己的“衍圣公”就跳了出来,率领族人搞了一个隆重的剃发仪式,顿时就上了大清的热搜榜。

朝廷一看孔家人这么实在,开心坏了,作为汉人的文化象征,孔家人居然带头的剃发,所以非常高兴。就下诏:先圣为万世道统之中,礼当重记,招朝廷尊师重道之意。

意思就是说:孔子是《至圣先师》,那么他们一家子就是万世的道宗,你们汉人们一直学孔子之道,现在孔家人都带头剃发,你们还不学吗?

果然,在“衍圣公”带领下,汉人的反抗不那么强烈了。

随后多尔衮为孔家人封了“衍圣公”,给他们土地、给他们钱,皇帝还要带头像孔子像跪拜,社会地位非常高,

所以说孔家人这么会来事,在清朝过得是相当的滋润,比明朝的时候还要滋润,因为他们时不时还会发一点正能量文章,歌颂一下大清的伟大。

可能是孔家人做反骨仔做习惯了,一天不叛变就浑天浑身难受。

果然,时间到了1898年的时候,孔家再次地叛变。

当时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租海卫条例》。根据条例,威海卫就成了英国的租借。

英国对威海卫租界的重视,以及对山东的虎视眈眈,当时所有的中国人都明白、都看在眼里。可当时的“衍圣公”,也就是第七十六代的“衍圣公”【孔令贻】,不但不谴责英国人的行为,还打起了小九九。

【孔令贻】敏锐的感觉到眼看大清要不行了,如果之后英国人霸占了山东,那么我们孔家要怎么做才能有一席之地?毕竟孔家两千多年来见风使舵的本领,可不是白吹的。

很快,机会就来了。

1903年,英国的总督拜访了这个曲阜。

【孔令贻】代表当时中国文化圈与当地的官员就出面接待英国总督。

在接待会上,【孔令贻】向英国总督请求,邀请对方给自己一幅英王爱德华七世的画像。

这一幕,对于英国总督来说,非常的不可思议。忙问他:你要画像干嘛?

【孔令贻】回答:我要挂在家里,让我可以每天赞扬你们国王的威严。

听着这里,英国总督哈哈大笑,非常的开心。

1904年,这个英国总督果然把爱德华七世的画像送到了曲阜。

孔家人也不白给,摆开了架势,派出了仪仗队前去迎接,披红挂彩、大吹大打的把肖像画引进了孔府,供养了起来。

【孔令贻】甚至还和英王爱德华七世的肖像合了一个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很多读书人骂【孔令贻】玷污了孔子的声誉,可【孔令贻】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和英国人关系拉好了,护身符也就有了。以后,我们孔府不管是清政府,还是英国政府对都能成为自己的护身符。

不过当时的山东,不仅有英国人,还有德国人。

德国人在当1898年的时候,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胶奥租借条约》,强占了青岛。

【孔令贻】认为,如果英国人被德国人赶走了,那我孔家该怎么办?既然一家是迎,两家也是迎,干脆都迎了算了。

1907年,孔令贻奉旨稽查山东学务,顺道去了一趟崂山,在路过青岛时与德国胶澳总督奥斯卡·冯·特鲁伯会了一面,随后表达了自己想迎一幅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肖像的事。

特鲁伯哪能不肯,于是威廉二世的肖像又披红挂彩、大吹大打的进了孔府。

孔府里,又再一次搞了一个合照,因为当时北方三省民众正在反对德国通过修建铁路侵占山东路权矿权,结果孔令贻却把威廉二世的肖像锣鼓喧天的迎进孔府,把章太炎气的发文:“愿尔山东士民为义和团, 无为衍圣公。”

意思就是说:宁可山东充满了义和团,也不要出现“衍圣公”这种王八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后来清朝没,袁世凯又跳了出来称帝,孔家人居然再次跳出来表示支持袁世凯称帝,还和袁世凯搞了一个什么“三请三辞”。

什么叫“三请三辞”呢?就是说,先弄了一个满清的官员过来,说这个皇位以前你们大清的,我袁世凯还给你们大清。那大清代表人能接受吗?这不是找死吗?所以连忙的谢绝,说“大总统才是天命所归”,这是第一请、第一辞。

第二请,就是让明朝的后代,说以前啊都姓朱,现在皇位要还给姓朱的,姓朱的连忙说,“我大明都亡了300多年了,还是请袁大总统称帝吧。”

第三请,就轮到了“衍圣公”,“衍圣公”就说:这个天下没有袁公是不行的,我们的强烈要求您当皇上,“早日登基,以慰民望”。

1917年7月,张勋复辟,“衍圣公”又赶紧上电报祝贺。

所以说每当外敌入侵也好,还是有贼寇也好,几乎没有一个“衍圣公”能够站起来组织大家去抵抗外敌。而且立即的、迅速的向外族侵略者迅速的屈服。然后屁颠屁颠的,请求这些侵略者册封或者赏赐自己延续“衍圣公”的封号。

金人来了降金、蒙古人来了他们降蒙古、朱元璋来了他们降明、李自成来了他们喊万岁、满人来了又屁颠屁颠的上表剃头奏折、英国、德国人来了,请求将对方国王画像挂家里,袁世凯来了他们三请三辞、张勋复辟跑去给人家庆贺。

当然,还有之后日本人来了。你说“衍圣公”会放过这个机会吗?所以当时要不是蒋介石拦着,他们还真的就想着日本人。

比如1935年,中华大地正面临着日寇的侵略危机,东北三省已经沦陷,华北岌岌可危,而在日本东京却掀起了一场《尊孔之风》的儒教大会,纪念孔子、盖孔庙,甚至还把明德中学的校长孔昭润请去站台。

1937年,正当日军大举侵华的时候,新一代“衍圣公”孔德成开始诗兴大发,写下了“中日同舟起一人”,疯狂鼓吹“中日同文同种”。

看到这个莫名其妙的情况,蒋介石想到了历朝历代中“衍圣公”们屡次投敌的丢人历史。为了防止孔德成投敌当汉奸,所以在曲阜沦落的前一天连,连夜让人以胁迫的方式,带着孔德成南下武汉,不给他成汉奸的机会。

到武汉后,孔德成随即发表了《抗日宣言》,态度转变之快,让所有中国人都感觉不可思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当时是这么讲的:一个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日口拐到了东北成立的伪满,弄得我们十分被动。作为延续两千多文明之根的孔圣人的后代,如果“衍圣公”孔德成来不及转移,落入日寇之手控制起来,单方面宣布谎称“衍圣公”已经投降,或者将“衍圣公”弄到日本,或当了汉奸,那么咱们中国的脸才真正的丢尽了。

不过,蒋介石还是失算了,因为留下来看守孔院大夫的孔令煜怒斥孔德成不识时务,自称起了“衍圣公”,他在曲阜大院宾客请了一大堆在侵华日军的头目,强调“中日友善”。甚至还为汪伪政府站台。

纪念孔子诞辰的时候,这哥们还在电台发布了《复兴东方文化,击毁夙敌英美,完成大东亚圣战》的一篇文书。

1943年的3月,汪伪政府成立三周年,孔令煜发了个电报,庆祝、并称汪精卫尊隐国父遗教,收回各租界,以制外法权,国际地位空前的提高。

更为诡吊的是,这个孔令煜作为汪伪政府的纪事官,按理说战后应该得到清算,可从他的资料来看,这哥们战后迁北京安度晚年。1955年2月21日,因肾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六十八岁。初葬于八宝山,1989年10月迁葬于曲阜孔林祖墓。

那么所以说他应该是善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很多人有疑问,今天还有“衍圣公”这个爵位吗?

答案是:有,也可以说没有。

解放战争后,即1949年孔德成跟随老蒋到了“宝岛”,并在宝岛上重建家庙,继续担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要知道这个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并不是什么虚的荣耀头衔,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公务职业,且还不是一般的科级、处级,而是省部级职务(特任官),当然了这依旧是一个孔家世袭的职位,每个月有大概折合3.5万人民币的薪水。

不过,在孔德成去世后,孔子的后人们经过家族内部的讨论后,提出了以后新任的“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将不再领取薪水的“请求”,即孔德成之后的“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仅作为荣誉头衔。

自然的,宝岛方面“答应”了孔家这个要求,不过随即又聘请“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为“国策顾问”。

不同于“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已成为荣誉头衔,这个国策顾问是实实在在的公职,而且也是有薪水的。至于宝岛的“国策顾问”的薪水是多少,具体的我并不清楚,不过据说比宝岛的“立委”薪水还要高出许多,根据有关媒体披露,宝岛的“立委”的大概为4万人民币,与近6万人民币年终奖,国策顾问自然是比这个高出许多的。

那我说句实话,我觉得有朝一日如果是两岸一统,我们把弯弯给收复了,那么我想这个对岸的“衍圣公”可能会带头拿起五星红旗高唱我们的国歌,并并且高呼自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不要觉得我在开玩笑,毕竟他们家族两千多年他一直就是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