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建后的福建省古田县杉洋蓝田书院

福建省古田县杉洋蓝田书院,系八闽最早的书院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蓝田书院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杉洋镇,由本文作者、蓝田书院理事长余云辉博士的直系先祖——唐员外郎永贞(今罗源)县令余仁椿创建于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1975年毁于一场大火,2010年重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蓝田书院原址上残存的朱熹手书石刻

朱熹曾两度到此讲学,留下宝贵的字迹诗句墨宝,培养了许多理学贤人,著名的朱子十八门人即是朱熹当年在古田及杉洋讲学期间培训集成的。先贤过化奠定了千年文化古镇杉洋的文化基础与底蕴。此后杉洋科甲鼎盛,人才济济,南宋后曾出现过近百名进士二位丞相。宋代状元余复、古田开科进士李蕤、清末抗英英雄林朝聘,近代著名书法家李若初等都是杉洋人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蓝田书院进门处的石鼎

蓝田书院理事长余云辉博士解书院石鼎之鼎文

蓝田书院的石鼎放置在书院进门处,有一定的风水含义。石鼎,象征着道统和权力。这个鼎四平八稳。鼎,左青龙,右白虎。

石鼎刻有篆书。石鼎的青龙一侧刻的是“尊道”,白虎一侧刻的是“贵德”。石鼎朝南一侧刻的是“名正、法备”;石鼎朝北一侧刻的是“物均、民安”。“尊道、贵德、名正、法备、物均、民安”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治理国家的顺序、次第和方法。

具体而言,治理天下必须把“尊道”放在第一位。

(1)“尊道”。就是遵循天道和道统。天道就是宇宙法则,没有人可以战胜天道,必须遵循。“道统”是指“以道统御”的治国理政原则。比如,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道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等就是新中国的道统,各级后来者和后来执政者必须尊此道统,否则就是“离经叛道”,国家和社会就不能安定。
(2)“贵德”。这是第二位,尊道之后就是贵德,必须“以德为贵”,而“大德曰生”。对众生平等、慈悲为怀、遵守人伦、敦亲睦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行为,都属于“贵德”的范畴。
(3)“名正”。是指在尊道贵德的基础上,要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事。因为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名与实经常不符,难免出现本质与现象不一致的情况。所以,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要不断的去求真求实,以正其名。这是中国名学的基本思想。
(4)“法备”。第四个步骤是“法备”,就是建立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实行依法治国。在走过“尊道、贵德、名正”这三大程序流程的基础上,才能谈法制或“法备”,否则,所谓的法制必然是恶法。依法治国不能排第一位,只能排第四位。善法的前置性程序是“尊道、贵德、名正(即实事求是)”。可见,在古人看来,依法治国是有前提的。如果我们简单的照搬西方的依法治国,搞法律至上,抛弃“尊道、贵德、实事求是(名正)”,那么,必然天下大乱

如果统治者能够按照“尊道、贵德、名正、法备”的顺序治理国家,那么,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经济自然就会发展起来,社会财富就可以迅速增长,但是,同时必然伴随着产生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均。这就引出了第五项任务。

(5)“物均”。是指仅仅发展经济是不够的,国家治理还必须执行“物均”的政策,促使社会平等和公平,避免贫富不均和两极分化。古人认为,国家治理不应该简单化地理解为追求经济发展,政府的重要职责是要做到均平,否则,就难以做到天下大治

(6)“民安”。只要“尊道、贵德、实事求是即名正”,那么就可以有序地发展经济,并积累大量的社会财富;只要实施“物均”的政策,实现社会公平公正,避免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安定,那么,就可以实现“民安”。“安”字,在古代象形字中,不仅意味着人民物质上生活安定,而且意味着通过圣贤教化,可以把心安止于天道之上,做到“正心诚意”。“正者,止于一也;一者,道也”。“正心”,即:心止于一、止于道、止于至善。

“民安”与“尊道”又链接起来了,形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

这就是我们古人数千年来治国理政的次第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