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战时生命线 华侨英雄魂——南侨机工(完整版)|美丽云南第三季

有一条血路,是同胞们在前线抗战时不可或缺的生命线;有一群人,是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默默奉献的英雄。这便是云南 20万民众抢修的滇缅公路和在这条公路上为国奔波的南侨机工,他们永远值得铭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跨山越河的滇缅公路

南侨援滇

20世纪30年代,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海上交通、西北公路、滇越铁路陆续断绝,云南民众抢修的滇缅公路成了当时唯一的生命线。滇缅公路修筑完毕,正值输送各类物资之际,却急缺司机和机修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滇缅公路路线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

1939年2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在爱国华侨陈嘉庚的领导下发布《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通告(第六号)》,呼吁南洋华侨回国加入机工队伍,为祖国的抗战事业出力。祖国在召唤,南洋华侨们义不容辞,在短短数月内成立了一支庞大的队伍——“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分九批抵达昆明支援抗战,也给予了前线的同志莫大安慰。这个特殊的华侨群体,就叫做南侨机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通告(第六号)》

在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前,南侨机工们都在和时间赛跑,夜以继日输送物资,不敢有丝毫懈怠。挥洒在这条公路上的汗水和鲜血,就是他们对祖国忠诚的最好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部分南侨机工合影

一心报国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发出的通告中注明“应征者年龄应在20周岁以上、40 周岁以下”,但仍有少年为加入机工队伍想尽力一试,年仅十七八岁却虚报是20岁。《赤子功勋民族忠魂》一书中记录到,这些海外赤子中,有因家长不同意,瞒着家人更改姓名,秘密参加机工队伍的;有身为女子,却乔装打扮成男子,以拳拳爱国之心报效祖国的;也有放弃海外待遇优厚的职业,毅然参加机工队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给归国机工的华侨登记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扮男装“现代花木兰”李月美

回国前,他们有圆满的家庭、优渥的生活,但是祖国亟待他们伸以援手,他们就都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条艰险难料的回国路,即使不满足招募条件也不断克服困难,勇毅果敢,是当之无愧的抗日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运输场景

路途险阻

一车车宝贵的物资,是这场战争中的希望。滇缅公路全长1146公里,沿途地势复杂,不仅有高黎贡山、怒江、澜沧江和漾濞江等高山激流,车外更是悬崖峭壁,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同样,这里多变的气候也带来蚊虫、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图:物资运输车辆

“天时”“地利”已是不尽人意,南侨机工们却还要面对日军飞机企图切断陆路通道的狂轰滥炸,危险重重。就算每一次运输,前路都有未知的险阻在等着他们,南侨机工们仍旧知难而上。肩担重任的他们,对走过的每一公里都严阵以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千多名机工为国捐躯

前仆后继

战争残酷,环境恶劣。1939年到1945年,3500余名机工共运输军事物资50余万吨,前后共计1000多名南侨机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南侨机工前仆后继、为祖国输送物资,他们的生命是坚韧而伟大的。据《华侨先锋》记载,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平均每日的军事物资输入量水平保持在300吨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滇缅公路路线

正是因为不屈不挠、一心为国的精神在他们之间不断传递,才有了不顾一切冲在生命线上的南侨机工。相信他们的英魂仍常驻于此,守卫着同胞们的平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坐落于畹町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

滇缅公路是一条英雄路,南侨机工是一支英雄队伍。当初他们运送的物资是对祖国的莫大助力,他们永垂不朽的爱国情怀将恒久流传。如今我们岁月静好的生活,是对他们奉献精神的最好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