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85岁乾隆帝弘历来到裕陵地宫,对着结发妻子富察皇后的陵墓,他酹酒三杯,感叹道:“齐年率归室,乔寿有何欢?

这句话出自《清高宗御制诗》,乾隆是在对亡妻说:你离开我这么多年了,留下我一个人,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要知道,这个时候,富察皇后已经去世47年之久。但乾隆帝对结发妻子仍念念不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读过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也读过纳兰性德的“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乾隆帝的文学水平虽然比不上苏轼和纳兰,但他对亡妻的情感,却不输二位。

富察皇后是乾隆帝的原配妻子,也是他的第一任皇后。虽然乾隆后来又立皇后,但富察氏早已刻在他的心中。

历史上的富察皇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她真的是“贤后”吗?本文,笔者引用各种史料,来为大家分享清朝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一生。

一、福晋出名门,新婚羡关雎

《清史稿》记载:

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

富察氏,乾隆帝弘历的原配妻子,史书中没有记载她的闺名,她出身名门,来自满洲镶黄旗富察家族。

笔者此前写过傅恒,对富察家族有个较全面的介绍。这里再简要说一下富察家族,以及这个家族的四个高光时刻。

“富察”是满洲八大姓之一,明朝万历年间,努尔哈赤在建州起兵,富察家族的族长旺吉努(富察皇后的六世祖)率领全族前来归附。接下来,经过富察·万吉哈、富察·哈什屯两代人的接力,到了皇太极时期,富察家族已经位列中枢,家族到达第一个高峰。

富察皇后的祖父是康熙朝的户部尚书米思翰,米思翰有四个儿子,其中老二马齐是康熙、雍正朝的大学士,位极人臣十余年。马齐曾把富察家族带上第二个高峰。

马齐是富察皇后的二伯父,其弟李荣宝是富察皇后的父亲。正是因为有马齐的存在,雍正帝才会把马齐的侄女富察氏许配给当时的弘历做嫡福晋。弘历登基后,富察氏被立为皇后,后来富察氏的弟弟傅恒更是位列首辅,是清代著名将领,为国家的统一作出巨大贡献。富察皇后和傅恒二人,把富察家族带向了第三个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后,傅恒之子福康安紧随其父,为清朝立下赫赫战功,被追封为郡王,这是富察家族第四个高峰。

富察氏出生于康熙五十一年二月,比乾隆帝弘历小一岁。

雍正五年,四阿哥弘历16岁,到了该成婚的年龄。根据《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纪一》:

雍正元年八月,世宗御乾清宫,密书上名,缄藏世祖所书正大光明匾额上。

即,在雍正登基之初,弘历就已经被雍正帝秘密立为储君,所以,雍正帝对弘历的婚事特别重视。在千挑万选之后,雍正帝为弘历选择了保和殿大学士马齐的侄女富察氏为嫡福晋。同年七月十八日,富察氏嫁给了弘历,二人在重华宫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弘历和富察氏成婚好滞后,夫妻感情甚笃。弘历当时还特地写了一首诗,把他和富察氏的关系和《诗经·关雎》相媲美。

关于二人刚成婚的情形,《清高宗实录》有一段记载:

爰偕孝贤纯皇后、竭奉欢养。尽孝殚诚,问视滋谨。

意思是,弘历和富察氏成婚后,经常一起向宫中的长辈问安,奉养长辈,以尽孝道。婚后不到六个月,富察氏便被诊出喜脉,雍正帝还特地将圆明园的长春仙馆赐给这对小夫妻。

直到了次年十月初二,富察氏诞下一女,弘历对这个长女非常疼爱。遗憾的是,此女只活了不到3个月便夭折了,弘历因此遗憾不已。

当时,雍正帝的妻子孝敬宪皇后还在世,她劝富察氏要好好保养身体。果然,到了雍正七年富察氏再次有孕,次年生下了弘历的嫡长子。根据《清高宗实录》的记载:

朕之嫡子,为人聪明贵重。气宇不凡。当日蒙我皇考、命为永琏。

意思是,雍正对弘历的嫡长子非常重视,亲自给这个嫡孙取名为永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年,富察氏又诞下一位公主。

《诗经·桃夭》中说: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意思是,女子嫁人后,为夫家生下孩子,夫妻和美,门庭兴旺。

富察氏嫁给弘历后,虽然第一个孩子夭折,但他们夫妻和美,儿女双全,算得上是“宜其家室”了。

二、嫡妻仪天下,六宫心悦服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驾崩,弘历即位,是为乾隆帝。富察氏被册封为中宫皇后。在册封诏书上,乾隆帝写道:

皇帝嫡妃富察氏、恭淑性成。柔嘉素著,宫廷视膳。笃敬顺以承欢。壸掖传徽。昭俭勤而宣教。动符礼度。化洽贤慈。宜正位于中宫……

在乾隆帝的心目中,富察皇后性格温柔,品德善良。她精心侍奉皇帝的膳食,对孝敬太后。遵守宫中规范,倡导节约勤勉,是一位完美的妻子。

而后,富察皇后帮乾隆帝管理六宫,在她的治理下,六宫肃然。史载:

“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

不仅如此,富察皇后还懂得为乾隆帝分忧。例如,乾隆登基之初,多地出现干旱少雨的情况,乾隆心急如焚,作为皇后的富察氏非常理解乾隆的心情。富察氏整日祈雨,希望能缓解夫君的焦虑。乾隆帝后来回忆说:“朕无日不以雨暘繋念,先皇后实同此欣戚也。”

有一次,乾隆帝身患疥疮,太医说必须有人精心照顾百日才能痊愈。富察皇后于是便在乾隆帝的寝室外放一个卧榻,她每日在卧榻上休息,以便照顾丈夫。这样细心地照顾乾隆帝百日有余,待乾隆帝身体恢复,她才搬回自己的寝宫。

乾隆帝在《清高宗实录》中说了一段发自肺腑的话:

“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乾隆帝的意思是说,他忙于国事,后宫多亏了有富察皇后治理。他能稍微轻松地治理国家,全靠皇后的助力。

清代后宫不许干政,乾隆帝这个说法,可以说把自己政务上的成绩也分给了皇后一份,评价非常高。

作为中宫皇后,本可以尽享奢华,但富察皇后却主张简朴。《清史稿·后妃传》中说:

后恭俭,平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

除了在重大的礼仪场合外,富察皇后平时一般不佩戴昂贵的金银珠翠,她喜欢用通草绒花作装饰品。不仅如此,富察皇后还在宫中亲自养蚕,并且在每年举办的“亲蚕之礼”中,当着嫔妃和命妇的面演示养蚕纺织之术,并让大家都亲身体验农民耕织的不易。

有一次,乾隆帝去关外,回来对富察皇后说:“祖先们创业时非常艰辛,衣服袖口都是用鹿尾上的绒毛缝制的,而不像现在用金线。”富察皇后便记在心里,她亲手用鹿尾绒毛搓成细线,缝制了一件衣服送给乾隆帝,示意乾隆帝不要忘记满洲本色。乾隆帝非常感动,将这件衣服一直带在身边,直到富察皇后去世,乾隆帝仍时常抚摸此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察皇后辅佐乾隆帝,对内治理六宫,对外引导天下女子,真正做到了“母仪天下”。因此,乾隆帝才感叹:

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

意思是,历朝历代贤明的皇后,也不过像富察皇后这样。

对于乾隆帝来说,内有富察皇后辅佐,外有雍正帝给他留下来的优秀班底,因此乾隆执政的前期,清朝延续了雍正时期的治世。可是,情深不寿,美好的爱情总是短暂的,富察皇后虽然贤惠,但终究只做了13年的皇后。

三、皇后丧德州,帝恸天下闻

乾隆三年,富察皇后所生的嫡子永琏夭折,年仅8岁。乾隆曾回忆说:

“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

清朝自开国到乾隆帝继位,还没有嫡长子继位的先例,乾隆帝的意思是说:他登基的时候,就已经秘密立永琏为皇太子。

永琏之死,让乾隆帝非常伤心,他六天都没有上朝。富察皇后作为永琏之母,更是悲痛欲绝,此后几年,她都一蹶不振。

为了抚妻子之心,乾隆帝追谥永琏为皇太子。乾隆南巡江南,北巡蒙古,都带上皇后,目的也是希望富察皇后能够放松身心。

到了乾隆十年,富察皇后再次诊出喜脉,乾隆大喜,皇后的衣食住行,他都亲自过问。第二年的元宵节,乾隆破例没有去圆明园,而是留在宫中和有孕在身的皇后一起观看烟火。到了四月,皇后果然诞下一子,乾隆为他取名永琮。

“琮”乃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玉器。据说,当时宗室之中已有人叫“永琮”,乾隆让他人改名,将这个名字赋予他第二个嫡子。

永琮的出生,让富察皇后精神焕发,他跟随乾隆帝巡幸山西,参加木兰围猎,展现了一代皇后的风姿。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富察皇后,因为永琮只活了不到两岁,便病逝了。

永琮之死,对于富察皇后来说,是再一次的打击。而且这一次,远比永琏之死更让她致命,以至于她从此再未振作起来。虽然乾隆帝极力安慰妻子,但富察皇后最多也只能强颜欢笑,尽皇后本分,再无之前的光风霁月。

乾隆十三年,乾隆帝带富察皇后东巡,登泰山。在泰山行宫时,富察皇后生病了。本来按计划乾隆要返程回京了,但为了照顾皇后,乾隆下旨在济南小住,为皇后养病,可在济南皇后病情加重。富察皇后为了不耽误乾隆的行程,便催促乾隆回京,在回京的路上,路过德州时,皇后病逝。

一场东巡,成了夫妻的告别之旅。乾隆实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将同船的太医和官员几乎都问责一遍。然后,乾隆下旨,要为富察皇后大办丧仪。

关于清朝皇后的丧仪,在康熙朝有明确规定:为了避免耽误各地官员的政务,各省官员不必举哀。康熙的这一规定,在康熙、雍正年间一共5位皇后(或太后)都一律循例而行。然而,乾隆人还没到北京,就连续给内阁下旨:

“各省文武官员从奉到谕旨之日为始,摘除冠上的红缨,齐集公所,哭临三日,百日内不准剃头,持服穿孝的二十七天内,停止音乐嫁娶,一般军民,则摘冠缨七日,在此期间,亦不嫁娶,不作乐。”

乾隆的意思是说,他的皇后去世,应该四海同哀,各省的文武官员都应该披麻戴孝27天,为皇后举哀,官员百日内不准剃头,停止一切婚嫁喜事。百姓也需要服丧七日。

天下臣民皆为皇后服丧,清朝仅此一例。

乾隆的这个要求,让当时的内阁非常为难,因为这违背了康熙时期的规定。内阁没办法,只得以《大明会典》中明朝皇后的丧仪规格为先例,为富察皇后举办丧仪。

值得一提的是,富察皇后的丧仪过程,引发了一连串的官员问责事件,这让乾隆初年相对平静的官场,起了一场较大的波折。甚至可以说,乾隆帝从此性格大变,举几个例子:

其一,乾隆的长子、大阿哥永璜在迎丧时表现平静,没有哭天嚎地,乾隆认为他不够伤心,狠狠地踢了永璜一脚,骂永璜“不孝”。永璜从此心有余悸,郁郁寡欢,3年后病逝。和永璜一起被问责的,还有三阿哥永璋(当时才13岁)。

其二,翰林院掌院学士阿克敦因为在给富察皇后写祭文时,误把皇后写成了太后。乾隆帝大怒,将阿克敦交由刑部议罪。结果刑部没有判阿克敦死刑,乾隆帝迁怒于刑部,将刑部两位尚书、四位侍郎全部革职。

其三,乾隆认为,光禄寺卿给富察皇后准备祭品的桌面不够洁净,光禄寺大小官员皆被乾隆降级。乾隆还觉得工部给皇后准备的宝册不够精美,将工部尚书革职留任。

其四,河道总督周学健因为在百日内剃头,被乾隆下旨赐死。湖广总督塞楞额因为百日内剃头被抄家,赐自尽。湖南巡抚杨锡绂、湖北巡抚彭树葵也因为百日内剃头,被革职抄家。

另外,凡是各地的督抚没有主动奏请入京奔丧的,都被官降二级,革去军功。凡是参加葬礼没有提前到的,也被降级。

据不完全统计,因为富察皇后的去世,以各种理由被乾隆问责之人多达300多人,包括两位皇子,30多位督抚。其中,被杀者多达70余人,包括两位总督被赐自尽,被杖毙的三品以上官员多达9人。其余都被革职或降职。

四、高宗变风格,耄耋忆发妻

富察氏从雍正五年嫁给弘历,到乾隆十三年去世,她做了13年皇后,和乾隆帝做了22年夫妻,她的去世,让乾隆帝改变了接下来的执政风格。

著名传教士刘松龄曾说:富察皇后的去世,引发了一连串的政治事件。乾隆对百官的态度由初期的“宽”变成了“严”,乾隆的统治作风,从此改变。

换句话说,在没有富察皇后的日子,乾隆帝性情大变,他俨然走向了另一个方向。此后,乾隆帝再不似他初登基时那个的勤政爱民的帝王了,他变成了一个唯我独尊,性情捉摸不定,自诩擅长“帝王术”的皇帝。

虽不能说乾隆后期的变化都是富察皇后去世而引起的,但他的变化,的确是从皇后之死开始的。

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对他可谓念念不忘。乾隆为妻子谥号“孝贤”。“孝”乃清代皇后都有的谥号,但“贤”却是乾隆对妻子的最高认可。

乾隆帝曾下旨,保留富察皇后所居住的寝宫,以表哀思。乾隆的三公主(固伦和敬公主)是嫡出,也是富察皇后在世的唯一血脉。不过,三公主在富察皇后去世之前就已经嫁到了蒙古。乾隆时常传旨让三公主回京,每次都赏银数万两。乾隆十九年,乾隆帝从避暑山庄到科尔沁草原,三公主特地来请安。当乾隆看23岁的三公主的面貌神似其母,心中顿时一顿酸楚。后来在准噶尔之战中,三公主的丈夫犯罪,按律当斩。乾隆不忍让女儿守寡,因此赦免了额驸的死罪。

乾隆帝对富察皇后的怀念,贯穿了他的一生,这在乾隆的诗集《清高宗御制诗》多有体现。乾隆十三年,当把富察皇后的梓宫送出皇宫时,乾隆帝便感慨:

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忍诵关睢什,朱琴已断弦。

乾隆怀念他们22年的夫妻情感,并肯定富察皇后13年治理后宫的成绩。

在第二年的夏天,乾隆来到圆明园,看到富察皇后曾居住的长春仙馆,乾隆凭栏独望,触景伤怀,感慨“同观人去遥,玉轮依旧朗”。

乾隆几乎每年都会去看望“富察皇后”,每有大事,都会和“富察皇后”说一声。例如,乾隆十四年秋天,乾隆要到塞外行围,临行前特地到富察皇后陵前,告知具体行踪。因富察皇后病于济南,后来乾隆帝四过济南而不入。

乾隆三十五年,60岁的乾隆帝再次来到裕陵地宫,他对“富察皇后”说:“六旬我独庆,百世汝称贤。”

一个60岁的皇帝,去地宫缅怀已经去世22年的妻子,我们且不论乾隆帝的历史评价,只看他这份深情,已非常难得。

乾隆六十年,85岁的乾隆帝再次在皇后的陵前酹酒三杯,这便是本文开篇的那一幕。乾隆帝最后一次来看望“富察皇后”,是在嘉庆元年三月,他是带着嘉庆帝颙琰一起来的,当时乾隆帝已经86岁,他和富察皇后已经阴阳两隔48年。此后,乾隆帝身体欠佳,再未来过。三年后,乾隆病逝。

笔者看来,在封建社会,帝王处于权力顶峰,因此难以得到纯粹的爱情。例如,唐玄宗和杨玉环自诩恩爱,最终却酿成“长恨歌”,汉武帝刘彻和陈阿娇虽然是青梅竹马,但“长门赋”仍难以挽回刘彻之心。

然而,在帝王的爱情中,也有一些值得推崇的。例如,汉宣帝刘洵和许平君共同患难,“故剑情深”成为一段佳话。朱元璋和马皇后是创业夫妻,马皇后去世,朱元璋再未立后。

在本文,笔者不评价乾隆帝在历史上的功过,笔者只想赞美爱情。笔者认为,乾隆帝对富察皇后的情感,是非常难得的,是值得赞美的。

元稹有诗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爱情的珍贵之处在于,最初的美好会在心底留下最深的烙印,任岁月荏苒,终生难忘。

本文为博史通今原创,参考资料:《清史稿》《清高宗御制诗》《清高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