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移步喜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满大碴子味儿的口音,将扑面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来讲一段唐德宗李适最憋屈的经历,这就是爆发于建中四年(783年)的泾师之变,以及相继而来的“奉天之围”

这件事情不但是李适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整个国家的战略方向也出现了180°的逆转。

此事之前的李适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资治通鉴》对此时的李适评价为,“德宗愤积世之弊,悯唐室之卑,南面之初,赫然有拨乱之志”;

此事之后德宗变成了一个小心谨慎,大肆敛财的人。

《新唐书》的记载为“及奉天之难,深自惩艾,遂行姑息之政”。

这场动乱从建中二年(781年)五月份开启,到贞元二年(786)四月才算平息,足足历时七年,几乎快赶上安史之乱了,由于主要事件都发生于建中年间,史称 “建中之乱”

其中涉及的吐蕃的“泾师之变”“奉天之围”只是这场大戏中的一个分支。

这场动乱涉及幽州、平卢、魏博、成德、山南西道、淮西藩镇,还把回纥、吐蕃也卷了进来,直接诱发了贞元三年(787年)的平凉劫盟

由于吐蕃在平凉的盟会上劫持了六十多名唐朝官员,直接逆转了唐朝的内外关系。

对内从缓和西部,集中力量对付东部藩镇,转成了缓和东部藩镇,集中力量对付吐蕃;对外从亲近吐蕃,疏远回纥,转变为联合回纥,共御吐蕃。

这种对外关系的转变,促成了李泌的困蕃之策,既“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如此,则吐蕃自困”。《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九》

因此“建中之乱”是德宗一朝最重要的转折性事件,引发了一系列调整和变化。

今天我们就先把建中之乱爆发的背景简单梳理一下。

唐德宗继位后的前几年,日子过得挺舒心,对内任用宰相杨炎,推行两税制改革,平复了剑南的割据局面;对外向吐蕃则释放善意,会盟于清水,回纥换了可汗后,也收殓了以前的跋扈态度,和平处理了突董被杀事件,可谓开局良好。

尤其是建中元年(780年),德宗坚决以军事手段削平了泾原镇刘文喜的叛乱,更让李适感觉藩镇也就不过如此。

随后,他让进京的藩镇节度使欣赏刘文喜的脑袋,吓得这些节度使面无人色。

《资治通鉴》载:“自上即位,李正己内不自安,遣参佐入奏事;会泾州捷奏至,上使观文喜之首而归,正己益惧。”(《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二》)

《旧唐书·德宗纪》也有相关记载:“至是田悦初禀命,刘文喜殄除,群凶震惧。”

李适的一系列举动,重塑了皇权的威严,震慑了藩镇节度使的气焰。但他把问题想得有点简单了,在外割据的藩镇早已声气相通、姻亲相连,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就拿组团叛乱的成德、魏博、平卢、山南东道藩镇来说,早在代宗大历十二年 (777年)缔结了联盟“护官符”。

他们内部虽然也存在矛盾,但在对外抗拒中央的问题上,却能达成一致。这种唇亡齿寒、休戚与共的状态,远非一个刘文喜可比。

777年底 藩镇割据形势

《资治通鉴》在形容这些藩镇时有如下描述:“平卢节度使李正己占有淄、青、齐、海等十五州,其严刑峻法,当地人不敢私下说话,但他法令统一,赋税平均而不繁重,拥有十万军队,雄据东方,邻近藩镇皆畏之;田承嗣占据魏、博、相、卫等七州,李宝臣占据恒、易、赵、定等七州,各拥五万大军;梁崇义占襄、邓、均、房等六州,拥兵二万。他们互相依靠勾结,虽奉朝廷为尊,但不执行唐朝的法令,官爵、士兵、税收和刑法都由自己掌握。朝廷有时修补一座城池,增加一处兵马,他们就有怨言,认为朝廷怀疑他们有二心,朝廷往往因此而作罢,而他们却天天在境内修筑堡垒,整治军队。因此,他们名为中国藩臣,实际同境外蛮貊一样。”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适准备对这些藩镇来硬的了。

建中二年(781年)正月初九,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了,其子李惟岳要求继任为节度使,遭到了断然拒绝。

李惟岳又让手下领佐连名上奏,请求朝廷赐节度使旌节,再次遭到德宗拒绝。

紧接着,魏博节度使田悦又多次上奏请求,但德宗想革除以前的积弊,还是断然拒绝。

在代宗掌朝期间,这些割据的藩镇就有一个内部约定,将所管辖地盘传给子孙。大历十四年(779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去世,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竭力向朝廷请求,授旌节给田悦,代宗答应了,开藩镇节度使父死子继的先例。

这次李宝臣死了,田悦也算是投桃报李。

此时的德宗还在顺风顺水的阶段,一心想削藩,当然不会因循前朝旧例。

这时候有大臣表示,“惟岳已据父业,不因而命之,必为乱。”

李适的回答道:“贼本无资以为乱,皆藉我土地,假我位号,以聚其众耳。日因其所欲而命之多矣,而乱日益滋。是爵命不足以已乱而适足以长乱也。然则惟岳必为乱,命与不命等耳。”

这话的意思就是他们本来没有资格作乱,都是借着我的土地和职务,才能招兵买马。以往朝廷顺着他们的欲望,但他们贪心不足,变乱依旧增长。这说明朝廷的任命不但不能止息变乱,反而助长了变乱。如果李惟岳一定要叛乱,任命不任命他都一样叛乱。”

面对德宗屡次三番的拒绝,田悦和李正己各自派遣使者到李惟岳处,暗中策划发动兵变。

其实以当时的环境来说,德宗也不是全无机会。

李宝臣死的时候,李惟岳年纪尚小,性格也很软弱。李宝臣心里也很清楚儿子的成色,在临死之前为了儿子能顺利接班,他将难以辖制的将领招来杀掉,一天之内就有十余人掉了脑袋。

易州刺史张孝忠拒绝前往,弟弟张孝节受命去传召。

张孝忠对弟弟说:“将领接连被杀,我怕死,既不敢前往,也不敢反叛,正如你不肯入朝当官一样。”

张孝节哭着说:“如果这样,我一定被杀。”

张孝忠摇摇头说:“如果我俩一同前往,你我兄弟会同日丧命。反倒是我不去,李宝臣一定不敢杀你。”

等到李宝臣死了,李惟岳隐瞒丧事二十余天,屡次三番上奏朝廷,要求授节度使旌节。这说明李惟岳心里也清楚,他需要朝廷的大义来震慑手下的骄兵悍将。

另外藩镇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也有大臣不支持反叛。

成德判官邵真得知四镇联合造反的图谋,哭着劝说李惟岳:“您父亲身受国恩,可您在服丧期间却忙着筹划背叛国家,这种做法有悖天理啊!”

他请求李惟岳将李正己的使者抓起来,送往京城,并且出兵讨伐李正己,并说道:“如此一来,朝廷必会嘉许您的忠心,节度使的旌节也有希望得到。”

李惟岳急切想得到朝廷的任命,听邵真之言感觉也有道理,便让他起草奏书。

但长史毕华说:“您父亲与成德、淄青两位节度使交好二十余年了,怎么能一下子就舍弃了他们呢?

而且,即使将二镇的使者抓起来,朝廷也不一定就相信你。如果李正己派兵来袭击,朝廷远水不解近渴,那时我军将陷入孤立无援之地,这又怎么办呢!”

摇摆不定的李惟岳,又转头听从了毕华的意见。

另外,李惟岳的舅父谷从政之前做过定州刺史,有胆识,有谋略,李惟岳的手下对他都很敬畏。由于受到了李宝臣的猜忌,谷从政很长时间都闭门称病,不参与政务。李惟岳接班后也很猜忌他,有事不跟他谋划。

谷从政见李惟岳整日谋划起兵,打开库府发放钱财布帛,取悦将士。便亲自去见李惟岳说:“当今国内无事,从京城来的人都说皇上聪慧明达,英俊威武,立志要再造太平之世,不愿方镇的子孙专擅一方。你现在头一个违抗诏命,皇上必然派各道兵马来讨伐。你的部下接受了犒赏,都表示要为你尽力至死,可如果一战不能取胜,爹死娘嫁人个人顾个人,谁能保证他们不背叛你?!

到那时懂变通的大将,乘你之危,绑了你去请功,你不成了人家的筹码了吗?

况且,你老爸为了让你顺利接班,杀的大将都快上百人了,等你受挫之时,这些死者的子弟想要报仇的,估计不是一个两个啊。

再者,你爸与幽州结下嫌隙,朱滔兄弟一贯对我们咬牙切齿,如果我们反叛,朝廷必然让他们平叛。朱滔与我们之间近在咫尺,鼓角相闻,如果他们来了你要怎样抵挡?

你现在感觉田悦兵强马壮,但他能比田成嗣还强吗?

当年田承嗣跟着安史父子造反,身经百战,凶猛骠悍,闻名天下,自诩没有敌手。等到卢子期被擒,吴希光投降,田承嗣吓得只能对天而泣,不知何日断头。他能活命全靠你爸按兵不进,不断上书求情,先帝才给予赦免。要不然那还有田氏苗裔,早就被斩草除根了!

田成嗣这种死人堆里滚过的人都扛不住,更何况你长在富贵之中,年龄还小,没吃过什么苦。但你现在却听信左右的怂恿,打算效法田承嗣。

为了你打算,不如你辞去职务,让李惟诚掌管军府,你亲身入朝,留下来做皇上的宿卫,同时跟皇上说明,请求让李惟诚暂代军府事务。皇上必然嘉许你的忠义,即便得不到高位,也不会失去爵位。否则,即将大祸临头。

我也知道,你素来对我猜忌疏远,但你我有甥舅之情,事情又紧急,这话不能不说了!”

这话也算是金石良言,但此时李惟岳已经满脑子都是起兵抗命了,根本听不进去。

谷从政见此情景便回家闭门称病,再也不掺和这件事儿了。但李惟岳依旧不放心,不断派心腹去家里打探消息。谷从政见状服毒而死,临死前他说:“我不怕死,只是为张氏将遭灭族之灾而悲哀。”

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张氏”。

其实,李宝臣本姓张,名忠志,奚人后裔。

他投奔安禄山后,被收为养子。

安史之乱平定后,他投降唐朝,赐姓李。

谷从政提到的李惟诚是李惟岳的异母庶兄,为人谦和厚道,喜欢读书,很得人心。李惟岳感觉他是个威胁,就把李惟诚送到平卢节度使李正己那里,说白了就是把他撵走了。

其实不光成德藩镇有反对意见,魏博藩镇内部一样有人不支持叛乱。

魏博节度副使田庭就对田悦说:“你凭借着伯父(田成嗣)留下的基业,谨慎事奉朝廷,坐享富贵,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无缘无故地与成德、平卢一起反叛呢!你看战事兴起以来,叛乱的人有谁能够保全自己的家族?如果你一定要做,可以先把我杀了,别让我看见田氏的举族灭亡。”

但田悦一样不听,田庭也自称有病,闭门谢客,最终忧郁而死。

从这些史料记载上看,叛乱四镇也不是铁板一块,其中有不少大臣心向朝廷,估计李适可能也知道了一部分消息。他可能希望用强硬手段逼这些人反正。

但李适有点想当然了,这些心向朝廷的人在四镇里基本都不是核心团队,那些掌握兵权的将领,为了保住自己的兵卒和权势,更倾向于和朝廷对抗。

另外还有一点,唐朝藩镇发展到了后期,士兵的权重甚至超过了将领,不被士兵接受的将领,下场不就是被撵走,就是被干掉。这种自下而上的结构,让藩镇将领只能顺从士兵的意思,对他们许以厚利,轻徭薄役,相反朝廷治下的百姓赋税更重,藩镇士兵也不想回归朝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81年5月至7月 魏博田悦攻击临洺

就在这种状态下,不出意外的终于出意外了!

当时朝廷控制的汴州(河南开封)因城内狭窄,需要拓广城垣。于是便有人传出谣言:“皇上准备向东面开拓封疆了,所以才修筑汴州城。”

李正己害怕了,发兵一万人,屯驻曹州(山东菏泽)。田悦也修葺城池,聚集人马,预作防备,与梁崇义、李惟岳遥相接应,互为援助,搅得河南庶民骚动,惊骇不安。

朝廷也在宋州、陕州、洛阳、河阳等地做了兵力部署,信心满满地准备开战。

建中二年(781年)五月,魏博节度使田悦大举进攻唐廷控制的邢(河北邢台)、磁(河北磁县)二州及临洛县(今河北永年),为抵御田悦的进攻,河东、泽潞的唐军相继开进河北战场。

在组团反叛的F4中,山南东道的位置最尴尬。

成德节度使的地盘在河北定州、易县(易州)、衡水(深州)、石家庄(恒州)、冀州、沧州附近;

魏博节度使的地盘在河北邯郸(魏州)、临漳(相州)、清河(贝州)、山东聊城(博州)、河南鹤壁附近。

平卢淄青节度使的地盘在山东的青州、淄博(淄州)、济南(齐州)、临沂(沂州)、蓬莱(登州)、烟台(莱州)、菏泽的曹县(曹州)、江苏的徐州等地。

这三个藩镇地盘接壤,生气相连,而山南东道孤悬于西南,治所在湖北襄阳(襄州),辖地与其他三个小伙伴之间,隔着淮宁节度使李希烈

由于这种尴尬的地缘环境,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对朝廷的态度最恭顺。因此在起兵之前,就有人劝梁崇义别跟着掺合,可他说:“当年安史之乱的时候,我的老恩公来瑱[tiàn]有大功于国,号称“来嚼铁”。

这是咱亲眼所见吧,可结果怎么样?

就是因为得罪了程元振,被诬陷赐死,还是我苦求朝廷,才得以平反安葬。我就算功劳再大,还能跟来公比啊?

他都被杀了,我只身入朝还能有啥好果子吃?!”

这时候,淮宁节度使李希烈屡次上奏请求讨伐山南东道,梁崇义心存畏惧,越发整军备战。

这个举动又引发了别人的控告,但朝廷还是想拉拢梁崇义,杖责流放了控告之人,还派使臣到襄阳宣旨,加封梁崇义同平章事,妻子儿女全都予以封赏,为了让他安心,还特别赐了丹书铁券,给了块免死金牌。

但最终心存忌惮的梁崇义,还是跟着其他三镇一起举兵了。

德宗随即命幽州节度留后朱滔、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军都知兵马使李晟,分兵三路举兵平乱。

一场历时七年的动乱正式拉开了大幕!

事件将会如何发展,吐蕃又是怎么卷进来的,咱们下期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