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给予唐朝以重创,自此再无大唐盛世,应该说,如果不是安禄山起兵一年就意外死亡,唐朝也就是一百三十多年。安禄山能够成事,主要依靠的是麾下三大名将,即,勇绝安守忠,智绝史思明,仁绝蔡希德。实际上后期还有三个人,也就是田承嗣、李宝臣和李怀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三个节度使显然没有安禄山和史思明的魄力和才干,安禄山与史思明先后死去之后,尤其是在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围剿之下,三人眼见大势不妙先后全归降了大唐。当然这仅仅是名义上的归附于朝廷,实际上还是自己说的算。这三个人拥兵自重,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这就是“河朔三镇”。当地民风彪悍,骁勇善战,本地又产一流的战马,因此并不缺乏精兵悍将,所以这三镇有枪,有人,有地盘,就是唐朝最大的军阀。此时的朝廷真的无力管控,只要不是真造反。只好睁一眼闭一眼,采用姑息鸵鸟政策。

河北三镇之中,田承嗣实力最大,最有政治头脑,也最为嚣张。田承嗣一族久居河北一带,世袭将门出身,卢龙军裨校,他本人是安东副都护田守义之子。跟随平卢节度使安禄山造反,屡立军功,作为先锋官率先攻取洛阳,迁左武卫将军。安史之乱平定后,他归降朝廷后,田承嗣拜检校户部尚书、郑州刺史,迁魏州刺史、贝博沧瀛等州防御使。

由于田承嗣割据河朔魏、博、德、沧、瀛五个州,唐代宗无奈封田承嗣任魏博节度使。其麾下号称有十万之众。他从中选了一万精兵,充作近卫部队,号称“牙兵”,待遇优厚,战力特强。当时流传一句“长安天子,魏博牙兵”。大头兵与皇帝并称,可见其影响之大。

河朔三镇中,本来最强的应该是李怀仙卢龙镇,当经过安史之乱之后被打残了,元气难以恢复。在田承嗣的时代,最强的藩镇是成德镇李宝臣,成德镇把守着井陉通道,手里还有一支强大的异族骑兵,军事实力是田承嗣的那些牙兵不能比的。但李宝臣个人能力不足,没有政治头脑,再加上魏博镇的经济实力远超成德镇。因此田承嗣成为“河朔三镇”之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田承嗣虽然称霸一方,唯独畏惧郭子仪,每每遇见郭子仪的使者都言:“兹膝不屈于人若干岁矣,今为公拜”,可见郭子仪的威仪。

但随着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又老的老、死的死。势力的不断壮大,田承嗣的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眼见着代宗为代表的朝廷软弱无能,太监当家。田承嗣想当安禄山第二的想法就越来越强烈。大历八年,他向朝廷大言不惭地表示,自己可以担任宰相。接着又做了一件轰轰烈烈的事情,那便是为“大燕政权”的前后四位皇帝——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建造祠堂,尊称他们为“四圣”,当成神一样供着,日日烧香祭拜。为这天下公认的四位反贼建立祠堂,其异心昭然若揭,是吃定了上下两边的心思。

当时河北民间崇拜安禄山父子、史思明父子的大有人在,这一举动无疑就是收揽人心。而这在代宗看来这与造反也差不多,但由于朝廷实力疲软,代宗也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唐代宗对面田承嗣的挑衅,派人对田承嗣表示,把那个四圣祠,撤掉吧,你不是就是想当宰相吗。没事,代宗封田承嗣为“雁门郡王”太尉同平章事,这个级别,是异姓大臣能达到的最高天花板了。而且把永乐公主嫁给其子田华。在这种情况下田承嗣也就顺水推舟,毁掉了“四圣祠”中安史父子的灵位,而如此纵容,无疑助长了田承嗣愈的野心。因为田承嗣对魏博的军事力量十分自信,就算唐军来了,也未必是他们魏博军的对手。

实际上,朝廷似乎已经接受了河朔藩镇的存在。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幽州节度使李怀仙,各自拥有精兵数万人,操练军队,修筑城池,自行任命文武官员,不向朝廷上贡赋税。河朔藩镇之外,还有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自称平卢、淄青节度使的李正己,这些地方藩镇们互相联姻,因此便能互为表里,遥相呼应。而朝廷一直采取了姑息政策,让这些藩镇成为实际上的独立王国。这些节度使虽然称为藩臣,但实际上仅仅是维系朝廷与地方名义上的关系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些节度使里田承嗣与相州节度使薛嵩(名将薜仁贵的孙子)不睦。薛嵩虽然也是个安史叛将出身,但他归顺朝廷后,很忠心。他对田承嗣也不大感冒。薛嵩去世,其子十二岁的儿子薛萼继任相州节度使,田承嗣就想借机收割相州的地盘,大历十年,田承嗣首先地成功收买薛萼的旧部斐志清,并挑拨斐志清挑战现任领导薛萼。随后田承嗣调和矛盾的借口出兵快刀斩乱麻,连续拿下相、铭、卫、贝四州。部队全部改编为魏博军。

这种公然兼并其他节度使的地盘的方式,朝廷再不出手的话,必然有人有样学样,到时候必然天下大乱,朝廷脸面全无。恰在此时,机会来了,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恨着田承嗣杀了自己弟弟,加上淄青节度使李正已也和田承嗣有矛盾,二人上书,表示愿意讨伐不守臣礼的田承嗣。这就太好了,在唐代宗看来你们自己窝里反最好不过,无论谁胜谁负朝廷不吃亏。

这年四月,朝廷召集了八个节度使,分路向田承嗣进攻。这下田承嗣吃不消,有点慌了,他再厉害,也打不 过八个节度使联手,没多久,李正已拿下德州,李宝臣包围卫州,田承嗣几个部将,投降官军。

不过,能在乱世中呼风唤雨,田承嗣自然也不是无能之辈,是有两把刷子的,该装大爷装大爷,该装孙子就装孙子,他一面向朝廷认错,一面开始分化进攻联军,八个节度使里实力最大的就是淄青节度使李正已,他辖下十五个州,田承嗣把辖区内人员、财物编成册,派人送给李正已,表示:“我今年86了,快入土的人了,儿孙又不成器。魏博的东西迟早都是您的。我只是替您保管着哟!”你现在攻击我,占便宜的就是别人,李正已一听就迷糊了,看田承嗣如此上道,就暂停进攻。可李正已也不去查查田承嗣到底多大岁数,实际上田承嗣到死才七十五。

这边田承嗣还没有等处理好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李宝臣就和朝廷犒劳的死太监闹翻了,因为太监和李宝臣索贿不成,就和李宝臣闹翻了。部下就有人说了:“将军还在替朝廷卖命呢!他们就这如此!以后没事了,还鸟我们吗”,李宝臣又想到了被太监逼反的仆固怀恩,就觉得:田承嗣留着比死了好。他也停止进攻。

范阳节度使是朱滔,也是进攻魏博的八部之一。田承嗣就挑拨他和李宝臣的关系。很快,朱滔开始与李宝臣死磕。眼见轰轰烈烈的讨伐叛逆的战役,已经让田承嗣分化瓦解成功,代宗没办法,只好放弃。表示既往不咎,下不为例。田承嗣还是魏博节度使。

大历十四年,75岁田承嗣奄奄一息,他道:“我6次叛变唐朝,每次都加官晋爵,还跟永乐公主联姻,皇帝都要给面子,这一生也够本了。”他死后上本由侄子田悦承袭已位。朝廷也只好承认,唐代宗还追赠田承嗣为太保。就此开创了节度使们父子叔侄私相授受的先河。安史之乱,田承嗣是最大赢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