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对门

五柳先生对门

网易号

关注
40粉丝
38关注
9853被推荐
IP属地:江苏

14枚勋章

38次获得编辑精选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在明媚秀丽的江苏省常熟市阳澄湖畔,沙家浜芦苇荡风景区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抗战时期,新四军在此留下战斗足迹。京剧《沙家浜》的传唱,更是让沙家浜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
    沙家浜的历史可追溯到隋朝,历经千年沧桑,这里涌现出许多文化名人,明清时期更是产生了40位进士举人。 在沙家浜景区内,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国防教育园、军事训练基地等功能区域一应俱全,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参观体验。 沙家浜景区的主要景点有:瞻仰广场,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红石村,芦苇活动区,水乡影视基地等。沙家浜老街、刁宅大院、春来茶馆、江南小渔村等红色遗迹,让人仿佛穿越时光,回到那段峥嵘岁月。 沙家浜的美食也是一大特色。阳澄湖大闸蟹、西瓜鸡、白汁鼋菜等芦荡水乡美食,让游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沙家浜独特的水乡风情。 沙家浜的文化遗产丰富,其中水乡婚俗具有江南普遍特色,是沙家浜独有的文化瑰宝。此外,石湾山歌和江南船拳也都别具特色。 #旅行足迹# #周末周边游# #家门口的好风景# #我的出游打卡#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沙家浜:抗战历史与自然美景的交融之地
    1天前
    27跟贴
  • 桃花潭的美在于清晨和日落

    2024-06-27
    65跟贴
    图片
    01:35
  • 桃影摇疏浅,如绘梦初妆。
    粉面含羞涩,红唇点淡妆。 春风拂面过,情意似丝长。 吹落谁家泪,梦断白衣裳。 #当夏至遇上古诗词# #2023清明诗会# #每天写一句诗#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桃花潭畔:古韵今风,诗酒情深
    2024-06-26
    36跟贴
  • 在古诗词中,云水僧往往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象征意义,它通常代表着行脚僧或游方僧人,这些僧人没有固定的居所,云游四方,寻求佛法真谛。
    云水僧的生活是流动的、无定的,他们行走在山水之间,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由自在。这种生活方式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描绘僧人的超脱与自在。例如,明代朱朴的《云水僧》诗中写道:“行云无定踪,流水向何处。”这句诗直接描绘了云水僧的行云流水般的生活状态。 云水僧在云游四方的过程中,追求的是内心的开悟和佛法的真谛。他们通过亲近自然、观察世界,来体悟佛法的深奥。诗词中常将云水僧与山水、自然等意象相结合,来表达他们追求内心宁静、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在古诗词中,云水僧常被用作一种象征,代表着一种超脱、自在、追求真理的精神状态。这种象征意义使得云水僧成为了古诗词中一种常见的文化符号。例如,宋代黄庭坚在《送张天觉》诗中写道:“去国行万里,淡如云水僧。”这里将云水僧作为一种象征,来表达对友人远离家乡、追求真理的赞赏和祝福。 云水僧这一文化形象,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特点,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人生、宇宙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通过描绘云水僧的形象和生活,古诗词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对于人生境界的向往以及对于宇宙奥秘的探索。 #突如其来的人生感悟# #文史新知竞赛# #你有哪些人生感悟#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加蟹小笼包:品尝皮薄馅大,蟹香浓郁的绝妙风味

    2024-06-26
    48跟贴
    图片
    01:09
  • 在江苏省常州市,有一道传统小吃,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鲜美的口感,赢得了无数食客的喜爱。这就是常州加蟹小笼包,一道承载了百年历史和文化的美食。
    常州加蟹小笼包,原名加蟹小笼馒头,首创于清道光年间。其名称变迁见证了南北饮食文化的交融。从最初的“馒头”到如今的“包子”,反映了人们对这道美食的珍视和传承。 常州加蟹小笼包的制作十分讲究。特别是那金灿灿的“蟹油”,更是这道小吃的点睛之笔。 品尝常州加蟹小笼包时,首先将小笼包放入香醋碟中轻蘸一下,然后用筷子夹起,侧着咬开底部一侧的皮子,小心吸吮鲜美的汤汁。接着将整个小笼包放入口中,细细品味那皮薄馅大、汁水多、蟹香浓郁的口感。此外,搭配一碟镇江香醋和细姜丝,更能增添风味。 常州加蟹小笼包不仅在常州地区享有盛誉,还逐渐传播至江浙沪一带以及香港、东南亚地区。如今,它已成为常州的标志性旅游商品之一。 #晒晒我的夏日美食# #端午节美食打卡# #分享各地的旅游特产# #看美食猜家乡#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常州加蟹小笼包:百年传承,蟹香四溢
    2024-06-25
    25跟贴
  • 笄山竹海:翠竹摇曳的江南秘境

    2024-06-24
    74跟贴
    图片
    01:15
  • 安徽省广德市的南部,隐匿着一处名为笄山的自然秘境。笄山,因其形似妇人之发髻而得名。站在广德市区的高处向南眺望,笄山一峰独秀,宛若一位佳人独立群山之中,婀娜多姿。
    古人曾言,“孔子登泰山而晓鲁,在广德,不登笄山,不知广德竹多。”这里不仅山势独特,更因万亩毛竹而声名远扬,被誉为“万亩竹海”。 笄山竹海,是笄山最为著名的景观之一。这里的竹林绵延万亩,碧波荡漾,翠竹摇曳,仿佛一片翠绿的海洋。沿着山路前行,不时可以遇到山间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观音寺隐藏在竹林深处,而那条被誉为“天下第一竹桥”的竹制古桥,则横跨在山涧之上,桥身摇曳生姿。此外,这里还有丰富的户外活动项目,如攀岩、徒步、露营等。 笄山竹海还以其独特的笄山冬笋而闻名。这里所产的笄山冬笋被誉为“天下第一笋”。 笄山竹海,一个隐藏在江南水乡的绿色秘境,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天然氧吧。 #晒晒家门口的风景# #分享各地的旅游特产# #旅行足迹# #周末周边游#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晨曦微露梦初醒,旧游依稀入眼帘。
    花香馥郁醉人心,莺啼声声绕耳边。 钟声悠扬传远寺,清风徐来拂心弦。 二十载后重回首,往昔情景仍如鲜。 #2023月圆赛诗会# #当夏至遇上古诗词# #每天写一句诗# #还记得初恋吗#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卢湖风景区:骑行徒步赏美景,品尝徽州小吃

    2024-06-21
    33跟贴
    图片
    01:15
  • 在安徽广德市隐藏着一处人间仙境——卢湖风景区。笄山与甘溪沟分列东西,守护着这片宁静的水域。湖中的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如诗如画。坝高三十余米的卢湖大坝,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山水之间,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在卢湖竹海度假区内,游客可以领略到“万亩竹海”、“石佛夕照”、“三山叠翠”、“席帽奇钟”等自然景观的魅力。甘溪沟景区以其清澈甘甜的溪水、青山翠竹的优美环境而著称。小灵山则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神秘的传说而引人入胜,让人流连忘返。 宋代名臣范仲淹曾在广德为官时赋诗《石溪瀑布》,赞美这里的山水之美。此外,卢湖风景区内还有张渤治水纪念亭、濮阳钓鱼台等历史遗迹。 在卢湖风景区游玩时,游客可以沿着湖边骑行或徒步,欣赏沿途的美景。沿途会连续遇见几处观景平台,环境舒适、风光宜人。 卢湖的绿豆兜、甜酒酿等徽州风味小吃,深受游客喜爱。此外,卢湖还盛产竹笋、茶叶、板栗等。 #分享各地的旅游特产# #旅行足迹# #周末周边游# #我的龙年旅行计划#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安徽广德卢湖:绿海明珠与山水画卷
    2024-06-20
    52跟贴
  • “三日香”典故揭秘:东汉荀彧的风采传奇

    2024-06-19
    51跟贴
    图片
    00:51
  • 在古诗词中,“三日香”这个典故主要源于东汉时期的荀彧。
    东汉时期,荀彧担任尚书令。他非常重视仪容,风度翩翩,且喜好熏香。相传荀彧的衣带上有一种特殊的香气,当他到访某处时,其香气能持续三日不散。 后世多用“三日香”或“荀令香”、“令君香”来称赞大臣的风采和神采。例如,唐代上官仪在《和太尉戏赠高阳公》诗中写道:“天津一别九秋长,岂若随闻三日香。”这里用“三日香”来赞美高阳公的风采。 “三日香”不仅是对荀彧个人风采的赞美,也体现了古代文人雅士对仪容、风度的重视和追求。这一典故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称赞他人的风采和神采,成为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典故之一。 #每日金句打卡# #如果穿越到唐朝?# #文史新知竞赛# #一刻茶馆#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夏至:节气之韵与民间习俗

    2024-06-18
    24跟贴
    图片
    01:55
  • 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通常在公历6月20至22日之间交节,标志着盛夏的开始。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使得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正午太阳高度也达到最高。
    夏至也是自然界阳气最盛的时刻。尽管白昼最长,夏至日却并非一年中最热的日子。真正的暑热天气,往往要等到三伏天才会到来。 夏至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立竿无影”。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夏至日正午时分,太阳几乎直射地面,使得物体在阳光下几乎看不到影子。 夏至时节,气温高、湿度大,雷阵雨频繁。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夏至期间的降水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频繁的雷阵雨也可能造成洪涝灾害。 夏至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在古代,夏至是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拜神祭祖是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人们通过祭祀活动,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五谷丰登。此外,夏至日,妇女们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品,寓意着借扇生风、以粉脂防痱,是一种实用的消夏方式。 夏至和冬至一样,是中国民间的重要节日。在古代,夏至日百官放假三天,人们会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美食,以避夏日酷暑。这一习俗体现了家庭与亲情的珍贵。 中国地域辽阔,夏至食俗因地域而异,各具特色。北方地区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人们在这一天会吃面条以尝新麦;南方地区则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消暑解渴;一些地区还有吃粽子,馄饨等习俗;而在岭南地区,人们有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 #看美食猜家乡# #晒晒你家吃啥粽子# #南北方的生活差异有多大# #在家乡夏日必吃的食物#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南京美食代表:酥脆可口的牛肉锅贴

    2024-06-17
    36跟贴
    图片
    01:26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