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小书虫

优雅的小书虫

关注
4粉丝
0关注
832被推荐
IP属地:广东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5枚勋章

无言

  • 王国维自沉昆明湖,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王国维,一个在中国学术界响当当的名字,他的学问和见识让他成为了国学的领军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在自己学术生涯的鼎盛时期,选择了在昆明湖结束自己的生命。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有人说,王国维是为了清朝殉国。他死后,溥仪甚至发布了一道诏书,让人们更加相信这种说法。王国维曾是清朝的官员,民国后还保留着辫子,临死前还向溥仪上呈了遗章。这一切似乎都在指向一个结论:王国维是为了忠于清朝而死。 但真相远比这复杂。溥仪在自己的书中透露,关于王国维殉清的说法,其实是罗振玉编造的,而他无意中成了这个谎言的合作者。罗振玉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唆使他人编造了那份遗章。所以,王国维的死,并不是因为他忠于清朝。 那王国维为什么选择自尽呢?他的好友陈寅恪说,王国维的辫子,只是他个性和文化传统的体现,不是对清朝的忠诚。在当时,许多文人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独立自由的意志受到抑制,传统文化也在逐渐消失。王国维的死,可能正是对这种状况的绝望反应。 王国维的一生,是对学问和文化无尽追求的一生。他的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学者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和挣扎。他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下次当我们提到王国维时,不只是想到他的学问,还会想到他的选择,以及那个让他做出这样选择的时代。王国维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反思,一个学者的抱负和自由,是多么宝贵,又是多么脆弱。 #2024最难忘的旅行地#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煮酒论史
  • 王国维自沉昆明湖,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2025-01-03
    4跟贴
    图片
    01:52
  • 《水浒传》中的数字108有何深意?
    《水浒传》我们都很熟悉,里面的英雄好汉个个英勇善战,但他们的数量,108,可不是随便选的。这里面有很深的文化和宗教背景。在古代,36和72这两个数字有着特别的意义。36是六六相乘之和,在古代被认为是吉利的象征。《周易》每卦有六爻,家庭中有六亲,都是常用的吉利说法。而72则与中国古代的历法有关,是与农业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字。72起源于五行思想,一年的360天被分为72候,一候为5天。于是,72演化成五行历法中的一个重要数字。 108位好汉,正是36和72的和,这种算法带有明显的传统道教色彩。在道教中,北斗丛星中有36颗天罡星,每颗天罡星各有一个神,合称“三十六天罡”;北斗丛星中还有72颗地煞星,每颗地煞星上也有一个神,合称“七十二地煞”。《水浒传》中将各位好汉与各个星煞一一对应,想必也是出于称赞他们神通广大的原因。 说到数字,中国人的确有一种不可忽略的数字情结。除了我们提到的古代的36、72、108等吉利的数字,人们对8、10等数字也情有独钟,并且影响到如今我们的社会生活。比如评奖时我们多选择“十大”、“十佳”等方式,连奥运会的开幕时间也选在了2008年8月8日以求吉利。 虽然如今大家已经不再迷信于数字,但通过选取吉祥数字以求平安的愿望仍然存在。这种数字情结,其实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反映了我们对和谐、吉祥的追求。 下次当你听到108这个数字时,不妨想想《水浒传》里的那些英雄好汉,他们的故事,还有这个数字背后的文化意义。你会发现,数字不仅仅是计数的工具,它们还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的重量。 #2024最难忘的旅行地#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煮酒论史
  • 《水浒传》中的数字108有何深意?

    2025-01-02
    3跟贴
    图片
    02:11
  • 《水浒传》中的数字108有何深意?
    2025-01-02
    4跟贴
  • 扬州八怪:郑板桥的竹,为何如此生动?
    你可能听说过“扬州八怪”,但你知道他们是谁吗?其实,这个名字最初并不是指八个人,而是一群清代中期在扬州等商业发达地区活动的艺术家。他们中有很多有名的人物,直到李玉棻在《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才确定了“八怪”的具体名单。 这些艺术家们生活在社会的中层,他们都有自己的坎坷经历和不平往事。他们对官场腐败和富商的贪婪有深刻的了解,所以他们的作品常常对社会的丑恶面进行刻画和抨击。但这并不是说他们为人怪异,他们的行为并不奇怪,只是他们的作品风格与众不同。在当时,很多画派都在临摹古人,坚持古法创作。但“扬州八怪”尊重传统,更注重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强调个性。这样的作品在当时很少见,让人们感到惊奇。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人们才觉得他们的作品“怪”。 “扬州八怪”中,郑板桥(郑夔)是最著名的。他擅长画竹,他的代表作《竹石图》中,竹子尖瘦挺拔,墨色浓淡有致,凸显出竹子的高贵质感。郑板桥画竹,不拘泥于“胸有成竹”的理论,而是主张“胸中无竹”,直接取法自然。这样的理念让他的画作显得十分真实生动。那么,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他们的画作,不仅仅是纸上的墨迹,更是他们内心情感的抒发。他们的画,奔放自如,不受拘束,这样的画法后来也影响了齐白石、徐悲鸿等艺术大师。 “扬州八怪”的艺术,不仅仅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态度。他们用画笔挑战传统,用色彩表达自我。他们的作品,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反思,也是对艺术的一种探索。所以,当我们再说“扬州八怪”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是在说他们的艺术,更是在说他们的精神。他们告诉我们,艺术可以是自由的,可以是真实的,可以是挑战传统的。 下次当你看到“扬州八怪”的作品时,不妨停下脚步,细细品味。你会发现,他们的“怪”,其实是一种美,一种独特的美。 #2024最难忘的旅行地# #历史剧本杀活动#
    煮酒论史
  • 扬州八怪:郑板桥的竹,为何如此生动?

    2024-12-31
    3跟贴
    图片
    02:22
  • 纪晓岚:铁齿铜牙还是圆滑谨慎?
    你知道吗?纪晓岚不仅是清朝的大学者,还是《四库全书》的总编辑。电视剧里的他,聪明、勇敢,和大贪官和珅斗得你死我活。但历史上的纪晓岚,真的有这么英勇吗? 纪晓岚确实学识渊博,但他并没有电视剧里那么锋芒毕露。事实上,他曾经做过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比如,他曾经给贪污的亲家通风报信,结果被发配到新疆,呆了两年多。这事儿,电视剧里可没提吧? 在新疆的这两年,纪晓岚好像变了个人。他回来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四库全书》的编纂上。这时候的他,哪有空和和珅斗智斗勇啊?而且,史书上也没记载他和和珅有过正面冲突。倒是有另一个大学士阿贵,和和珅矛盾很深,但电视剧里却从来没出现过他。纪晓岚在朝廷上并不像电视剧里那样仗义执言。他为人处世其实很圆滑,很谨慎。乾隆皇帝都说他像个伶人,是个“无用的腐儒”。他的官职虽然慢慢提升,但直到去世前才当上协办大学士。 电视剧里的纪晓岚,和历史上的他,真的差很远。他的学识虽然高,但也没那么能在知识界呼风唤雨。其实,还有好多地位比他高的大学者。那么,纪晓岚真正的成就是什么呢?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可能更能代表他的思想。这书是纪晓岚十年心血的结晶,反映了他晚年的心灵世界,也展现了清代中期复杂的时代文化。 《阅微草堂笔记》里的故事,很多都是关于妖怪鬼狐的,但也讲了人事异闻、边地景物、诗词文章、名物典故等等。书中有不少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道学家的虚伪和卑鄙。也有很多篇章揭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的生活状况和悲惨境遇。 所以,相比《四库全书》的官方风格,《阅微草堂笔记》更能体现纪晓岚个人的创见。这才是真实的纪晓岚,一个有血有肉、有智慧也有缺点的历史人物。 #我的2024年度照片# #历史剧本杀活动#
    煮酒论史
  • 纪晓岚:铁齿铜牙还是圆滑谨慎?

    2024-12-27
    4跟贴
    图片
    02:17
  • 和珅真的救了《红楼梦》吗?
    你知道吗?在很多人眼里,和珅是个贪得无厌的大贪官。但你知道吗?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红楼梦》的救星。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在乾隆年间,文字狱盛行,许多书被禁。《红楼梦》因为“红”字和“朱”字同义,被怀疑有反清复明的嫌疑,成了禁书。那时候,和珅已经是四库全书馆的主纂官,负责搜集民间的书籍。他听说了《红楼梦》的故事,觉得这部书太有价值了,如果就这样被禁,那真是太可惜了。 和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找人续写《红楼梦》,然后删改不合体制的内容,再呈献给皇帝。这样既能保住书,自己也能发一笔财。他找到了高鹗,一个写书高手。高鹗已经熟读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并续写了后四十回。和珅大喜,对书进行了严格的删改,然后呈献给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读了这本书后,大加赞扬,说这本书写的是康熙朝大学士明珠的家事。他默许和珅以“武英殿聚珍版”印刷出版。从此,《红楼梦》开始在全国流行,风靡一时。如果没有和珅的努力,《红楼梦》可能就失传了。这个大贪官,竟然成了《红楼梦》的救星,这真是太让人意外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和珅是如何一步步拯救《红楼梦》的。他不仅发现了这部书的价值,还采取了实际行动。他请高鹗续写,然后删改,最后呈献给皇帝。这一系列行动,让《红楼梦》得以流传至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历史人物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可能有我们不知道的一面。和珅,这个大贪官,竟然也有拯救文学巨著的一面。下次当你读《红楼梦》的时候,不妨想想,如果没有和珅,这部书还会不会有今天的影响力? #我的2024年度照片# #历史剧本杀活动#
    煮酒论史
  • 和珅真的救了《红楼梦》吗?

    2024-12-25
    图片
    02:02
  • 贾宝玉的玉,真的那么大吗?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几百年来,人们对它的喜爱从未减退。贾宝玉,这个小说的主人公,一出生就含着一块神奇的玉。这块玉,不仅是故事的起点,也是整个故事的灵魂。原著里,这块玉被描述得非常生动,大小适中,色彩斑斓,如同天空中最美的晚霞。 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在后来的电影、电视剧里,这块玉好像变样了?它不再是原著中的模样,而是变得又大又重,还镶满了金银珠宝。这样的改编,虽然看起来富贵华丽,但却与原著的意境背道而驰。原著中的宝玉,是一块纯净无瑕的美玉,没有任何金银装饰,它的美,是内在的,是精神的。 想象一下,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嘴里含着一块大如雀卵的玉,这是多么神奇的场景。这块玉,是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命运的纽带。相传,这块玉原本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顽石,后来幻化成贾宝玉口中的宝玉。这个故事,充满了神秘和浪漫。 但是,当我们看到电视剧里那些金银链子挂着的宝玉,是不是觉得有些不对劲?一个小孩子,怎么可能承受那么重的金银链子呢?而且,如果宝玉真的那么重,贾宝玉怎么可能一怒之下就把它扯下来,摔在地上呢?再说,宝玉丢失了这块通灵宝玉后,我们也能从侧面看出,连接宝玉的链子不会特别坚固。如果是金银链子,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被扯断呢?所以,原著中的宝玉,应该是用更柔软、更轻盈的材料制成的。 这块宝玉,也不会像电视剧里那样垂在衣服外面,而是应该贴身佩戴。这样既能保护这块宝贵的宝玉,也能防止它被盗。原著中的这些细节,都体现了作者对宝玉的珍视和对故事的精心设计。所以,当我们在欣赏《红楼梦》的各种改编作品时,不妨多留个心眼。虽然娱乐是重要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原著的精髓。那些违背原著的改编,虽然看起来华丽,但却失去了故事的灵魂。 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到底有多大?它又承载着怎样的故事?下次当你看到电视剧里的宝玉时,不妨想想,这与原著中的描述,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止沸新闻解读官#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煮酒论史
  • 贾宝玉的玉,真的那么大吗?

    2024-12-23
    3跟贴
    图片
    02:32
  • 贾宝玉的玉,真的那么大吗?
    2024-12-23
    4跟贴
  • 黄宗羲的日本之行:是求援还是避仇?
    黄宗羲,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他不仅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思想家,更是我们今天许多思想的源泉。你知道他为什么决定东渡日本吗?这背后的故事,充满了曲折和智慧。 黄宗羲的思想,在当时是革命性的。他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挑战了传统的君权神授。他还独创性地提出了黄宗羲定律,揭示了历代税制改革的真相——赋税一步步加重。这些思想,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无疑是一股清新的空气。 明朝灭亡后,黄宗羲并没有放弃。他忠于南明政权,甚至东渡日本寻求援助。他的《避地赋》和《日本乞师记》详细记录了这段经历。在《日本乞师记》中,他写道:“日本承平久矣,多忘武备,岂肯渡海为人复仇”,这句话暴露了他此行的目的——寻求外援,以图复国。 黄宗羲在当时朝廷中属于主张“乞师”求援的一派,他的态度坚决,甚至为此发布《南都防乱公揭》,锥击仇人,得罪了阮大铖势力。然而,鲁监国政权全由武将把持,黄宗羲感到抗清之志难伸,遂于顺治六年秋愤然出走,潜归故里。 但是,为什么事隔不足两月,黄宗羲却又返回舟山奉使日本?这背后的原因,让人费解。有一种说法是,黄宗羲东渡日本不为“乞师”,而为“避仇”。当时南明政权易主,阮大铖重新得势,大肆报复发布《南都防乱公揭》之事,黄宗羲定然榜上有名,所以一定会要遭到阮大铖迫害,这就出现了“避仇”亡命日本之举。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是明末清初最具代表性的大儒。黄宗羲提出“法治”反对“人治”,激烈地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王夫之主张唯物主义,提出要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他们的思想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但随着清朝政权的巩固,这种思潮很快消殒了。 #止沸新闻解读官# #历史剧本杀活动#
    煮酒论史
  • 黄宗羲的日本之行:是求援还是避仇?

    2024-12-19
    1跟贴
    图片
    02:19
  • 《金瓶梅》背后: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
    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有一部作品,它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揭露而闻名——《金瓶梅》。这部小说不仅描绘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大胆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但你知道吗?这部作品的作者,竟然使用了化名“兰陵笑笑生”,他的真实身份至今仍然是个谜。 一开始,人们普遍认为《金瓶梅》的作者是明朝的大官僚王世贞。书籍《山林经济籍》和《万历野获编》中最早透露了王世贞创作《金瓶梅》的信息。王世贞对官场的描写非常真实,如果不是官场中人,很难写出这样的作品。而且,王世贞的祖籍是山东,这与《金瓶梅》中的山东方言相吻合。小说中的许多地名和佛道思想,也与王世贞的成长经历相符合。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另一个人物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蔡荣名,王世贞的友人。蔡荣名是黄岩人,他的方言更接近小说中的方言。更有说服力的是,王世贞的诗作与蔡荣名的《弇山行》相互印证,似乎证实了《金瓶梅》的初稿来自蔡荣名,并且是在弇山园最后定稿的。 那么,为什么《金瓶梅》的作者要使用化名呢?这部作品通过西门庆的一生,展现了晚明政治和社会的各种面相,彻底暴露了人间的肮脏与丑恶。这样的作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疑是不被统治阶级所容忍的。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择隐藏自己身份的原因。 下次当你翻开《金瓶梅》,不妨想想,这部作品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和秘密。它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 #止沸新闻解读官#
    煮酒论史
  • 《金瓶梅》背后: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

    2024-12-18
    4跟贴
    图片
    01:51
  • 明朝四大才子:谁是真正的第四人?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传奇人物的故事流传至今,其中“四大才子”的故事尤为引人入胜。他们分别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周文宾。但你知道吗?这四人中,有一个人可能从未存在过。 唐伯虎,被誉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的仕女图无人能及,性格潇洒自如,傲视不羁。祝枝山,生性佚荡,因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他的书法作品十分杰出。文徵明,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不仅绘画技艺高超,书法也有不俗成就。 那么,第四位才子周文宾是谁?历史资料显示,他可能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实际上,与前三人齐名的才子是徐祯卿。徐祯卿不擅长绘画,但他的诗歌风格清朗,仕途不顺,与前三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他的加入,让四大才子的名单显得有些不协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也许是因为人们喜欢将相似的人物归类,给予他们一个统一的称号。就像“四大美女”、“四大刺客”一样,这样的称号更容易被人们记住和传颂。周文宾,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被创造出来,为了保持“四大才子”称号协调性的人物。 在河南南阳,也有“四圣”的传说,包括智圣诸葛亮、科圣张衡、商圣范蠡和医圣张仲景。这四位圣人的故事在南阳家喻户晓,他们的传奇故事和文化底蕴在当地不断发扬光大。 下次当你听到“四大才子”的故事时,不妨想想,这些传奇人物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真相。周文宾,一个可能从未存在过的人物,他的故事让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想象更加丰富多彩。 #朝鲜参与俄乌战争# #历史剧本杀活动#
    煮酒论史
  • 明朝四大才子:谁是真正的第四人?

    2024-12-17
    3跟贴
    图片
    01:54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