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视角

投资人视角

网易号

关注
14粉丝
0关注
299被推荐
IP属地:广东

1枚勋章

洞察天下大小故事,从投资人视角揭开其背后真相。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引领行业变革:全链条安全整治与产业升级
    随着《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和《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等文件的联合印发,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正迎来一场全面的安全整治和产业升级。这些新国标的实施,旨在加强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管理,提升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首先,新国标的实施将推动电动自行车企业的改造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分期分批发布电动自行车企业的白名单,引导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指出,将单独划分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踏板车、电动平衡车等领域的小动力型锂电池,提高安全技术等指标,与电动自行车行业的规范条件形成协同效应。 其次,全链条整治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已经超过了3.5亿辆,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如由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事故。因此,加强行业规范管理,筑牢安全标准底线,是扎实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的重要一环。 再者,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动自行车整车、电气安全、充电器等强制性标准,目前也正在修订中。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对规范电动自行车及锂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促进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监督司副司长王胜利表示,目前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技术规范、电气安全要求、充电器的安全技术要求还有锂离子蓄电池的安全技术规范,这4个强制性的标准共同构成了电动自行车本体安全的底线要求。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标准,依照标准去设计生产和销售相关的产品。 最后,相关部门将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非法改拼装等行为,加强行刑衔接,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这一系列动作,将给电动自行车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4月新能源车市战火重燃,传统车企围攻新势力
    在经历了第一季度的激烈角逐后,新能源汽车市场战火在4月继续蔓延。根据最新销量数据,市场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车企之间的竞争加剧,引发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动态。 在传统车企方面,比亚迪继续巩固其领先地位,4月销量高达31.2万辆,同比增长近50%,显示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奇瑞、长安、吉利等传统车企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奇瑞,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高达165.2%,从去年的第十八名跃升至第六名,彰显了其在新能源市场的雄心壮志。 然而,并非所有传统车企都一帆风顺。上汽乘用车在4月份的新能源车销量同比下滑66%,跌出了TOP15榜单,这无疑给该车企敲响了警钟。与此同时,广汽埃安也遭遇了销量同比下滑的困境,尽管仍高居销量榜第七名,但同比下降31.5%的数据令人担忧。 市场格局生变 在新势力车企方面,格局同样在发生巨变。理想汽车与AITO问界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两者销量相差无几,且销量目标高度接近,使得这场“贴身肉搏”愈发激烈。值得一提的是,AITO问界在4月份实现了269%的同比增长率,成为新势力车企中的一匹黑马。 蔚来汽车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后,终于在4月份实现了销量回升。这与其近期的降价策略密不可分,同时也反映了市场对蔚来汽车的持续关注与认可。然而,对于新势力车企而言,市场竞争仍然残酷。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持续增长,将是它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总体来看,4月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车企交织竞争的复杂格局。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持续进步,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更加多元和充满活力。各车企需要紧跟市场步伐,不断创新和调整战略,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新能源汽车市场战火升级:小米汽车首战告捷,价格战持续加剧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新入局的小米汽车首月销量表现亮眼,交付新车7058辆,这一成绩超过了不少已在市场上摸爬滚打两三年的新势力品牌。然而,作为一个后来者,小米汽车的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还需接受市场的考验。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汽车市场的“价格战”持续升级。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透露,2024年一季度国内降价车型已超过2023年的六成,主要为新能源车。然而,价格战对车市短期销量的提升效果有限,乘联会数据显示,预计4月的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80万辆左右,环比微降2%。 特斯拉中国和比亚迪两大巨头也加入了价格战的行列。特斯拉中国在4月20日宣布全系车型降价1.4万元,这是特斯拉今年以来的第二次降价,Model 3焕新版累计降价接近3万元。比亚迪则在5月3日针对旗下王朝系列各车型推出优惠购车政策,单车置换补贴至高1.8万元。 在小米汽车上市后,不少新造车企业展开了针对小米汽车的价格“围剿”。华为、蔚来、理想、小鹏等多家车企的销售门店推出了针对小米SU7的定金补贴,只要小米SU7的大定车主(已付5000元定金)购买其他汽车品牌,将对其损失的定金提供全额或一定程度的补贴。这一举措无疑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但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此外,车市新政策的推出或将助推车市“价格战”进一步升级。4月26日,商务部、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出台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对报废燃油或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新车的用户,一次性给予1万元置换补贴。这一政策的出台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同时也将对传统燃油车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车企们纷纷通过降价、优惠、补贴等手段争夺市场份额。然而,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除了价格因素外,还需考虑产品质量、稳定性、续航里程等关键因素。对于小米汽车来说,作为后来者,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还需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 小米SU7毛利率揭秘:雷军深度解析造车成本与市场前景
    在今日的小米集团投资者大会上,投资者们对于小米造车项目的细节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关于即将推出的小米SU7车型的毛利率和盈亏平衡点。面对这些问题,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并向全球合作伙伴表达了感激之情。 雷军首先对所有合作伙伴的支持表示了感谢,他提到,小米造车项目得到了业界的广泛看好。他透露,SU7的零部件全部来自行业内顶尖供应商的高端产品,这一点在业内专家对SU7进行拆解分析后得到了证实。雷军引用了专家的评价:“满满的人民币味道”,形象地说明了SU7在选材上的高标准和高质量。 他进一步说明,小米SU7的零部件供应商与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汽车品牌的供应商高度重合,这不仅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也反映了小米汽车在制造过程中对成本的严格控制。雷军坦言,尽管使用了高成本的零部件,但小米SU7的毛利率预计仅在5-10%之间。他解释称,由于销量超出预期,具体的毛利率还需要进一步核算。雷军强调,使用高端供应商和零部件,虽然能够保证产品质量,但同时也限制了利润空间。 在谈及销量时,雷军显得颇有信心。他预计小米SU7的销量将远超预期,这将有助于提高整体的毛利率。雷军认为,销量的增长将分摊固定成本,从而提高每辆车的边际利润。此外,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规模经济效应也将逐渐显现,有助于降低单位成本。 雷军还特别提到了供应商对小米汽车项目的信任和支持。他感激地表示,从项目启动之初,供应商们就对小米汽车的成功充满信心,并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成本和支持。这种信任和支持对小米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小米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投资者大会上,雷军还谈到了小米汽车的市场定位和未来规划。他指出,小米汽车将定位于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依托小米在智能硬件和互联网服务方面的优势,打造具有高性价比和创新科技的汽车产品。雷军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逐渐成熟,智能电动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主流。 最后,雷军对小米汽车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他认为,凭借小米的品牌影响力、技术实力和市场策略,小米汽车有望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取得显著的市场份额,并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他鼓励投资者对小米汽车项目保持关注,并期待与投资者共同见证小米汽车的成功。 通过雷军的深入解析,投资者们对小米SU7的毛利率和盈亏平衡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雷军的坦诚和信心也给投资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小米汽车项目的不断推进,市场对小米SU7的期待也在不断升温。未来,小米汽车能否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佼佼者,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 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两周销量突破中国汽车市场半壁江山
    4月21日,据外电报道,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在4月1日至14日短短两周时间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了中国汽车销量的半壁江山,占比高达50.39%。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历史记录,更提前实现了业内专家的预测,显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强劲势头。 新能源汽车,这个涵盖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多种类型的总称,正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角。据客运协会数据显示,虽然期内零售量为51.6万辆,同比下降11%,环比下降3%,但新能源汽车却实现了逆势增长。其中,26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32%,环比增长2%,成为推动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此前,经济学人智库曾预测,到2028年新能源汽车在销量中的占比不会超过一半。然而,这一预测似乎已被提前打破。中国乘用车联合会原预测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40%,但现在的销量趋势显示,这一数字可能将提前实现。据预测,今年中国汽车销量将在1200万辆左右,而新能源汽车的占比已经超过了预期。 这一趋势并非偶然,而是有多重因素支撑。一方面,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也为其市场普及奠定了基础。 在此背景下,传统内燃机汽车的销量则呈现出下滑趋势。中国的合资企业尤其感受到这一压力,去年上汽通用汽车、广汽本田、上汽大众等企业的销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在今年3月份,昔日销量冠军的内燃机汽车销量更是迅速下滑,丰田凯美瑞和大众朗逸等车型的销量降幅均超过三成。 比亚迪首席执行官王传福近日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趋势做出了预测,他认为合资公司的市场份额将只剩下10%。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这一预测似乎正在逐渐应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竞争格局的变化,传统汽车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 东芝计划大裁员5000人,发展向基础设施与数字技术进军
    据《日经新闻》最新报道,东芝公司正计划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裁员行动,预计裁员人数将达到5000人,这一数字约占其在日本本土员工总数的10%。此次裁员规模可能会成为日本今年最大的一轮裁员之一,凸显出东芝在业务转型与成本削减方面的决心。 据悉,东芝此次裁员行动主要涉及到总公司的支持部门,旨在通过优化成本结构,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东芝也将在投资基金的框架下,对其成本结构进行全面审查,以进一步推进以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为中心的再增长战略。 东芝作为DRAM/NAND内存、笔记本电脑和电饭煲等领域的先驱,近年来在经营上却饱受管理失误和丑闻的困扰。去年12月下旬,拥有74年上市历史的东芝更是从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这无疑给公司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为了重塑业务重心,东芝一直在努力削减庞大业务的成本,并寻求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这两大核心业务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日本商业的教授乌尔里克・舍德表示,东芝需要果断退出利润率较低的业务领域,同时为自己拥有的一些先进技术制定更为强有力的商业战略。 尽管东芝目前尚未公布具体的裁员计划和中期战略细节,但可以看出,公司正致力于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业务转型和成本优化,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行业环境。未来,我们将密切关注东芝的裁员行动和业务转型进展,期待其能够在新的战略指引下实现更为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
  • 德国新车市场稳健增长,电动汽车销量却遭遇滑铁卢
    据外媒报道,2024年第一季度德国新车市场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总销量达到694,785辆,同比增长4.2%。然而,在这股增长潮中,电动汽车市场却遭遇滑铁卢,销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4.1%,从94,736辆减至81,337辆。 德国政府去年12月突然停止对电动汽车的税收优惠,这一政策变动无疑给电动汽车市场带来了沉重打击。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局KBA的数据显示,欧洲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市场的销量下滑尤为明显。雪铁龙、捷豹、Polestar和大众汽车等品牌的电动汽车销量均较上年下降30%,而保时捷、标致、Mini、菲亚特和DS等品牌更是降幅超过40%。 尽管特斯拉在德国电动汽车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第一季度销量达到13,068辆,但与2023年同期的20,655辆相比,也下降了36.7%。这一趋势表明,德国电动汽车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并非所有电动汽车制造商都陷入了困境。宝马、起亚、梅赛德斯等品牌的电动汽车销量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宝马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3.6%,达到7,959辆;起亚电动汽车销量大幅增长106.1%,销量达到2,825辆;梅赛德斯销量小幅增长5.8%,交付量为7,720辆。此外,斯柯达、Smart和沃尔沃等品牌的电动汽车销量也实现了显著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纯电动汽车销量下滑,但电动汽车(包括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整体销量下降幅度较小,仅为5,989辆。这表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其他类型的电动汽车销量可能有所增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纯电动汽车市场的损失。 从整体上看,采用替代动力系统的车辆(包括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动力汽车以及天然气驱动的汽车)销量在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了增长。德国人共购买了304,725辆此类车辆,比去年同期的291,999辆增长了4.4%。这一趋势表明,尽管电动汽车市场遭遇困境,但替代动力系统车辆的整体市场仍在稳步增长。 然而,德国的交通运输业仍面临着过度污染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主管交通运输业的部门需要采取新措施,推动该国重回正轨。尽管交通部长沃尔克·维辛过去一直反对环保措施,但他现在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需要采取措施解决交通污染问题。未来,德国政府或将出台更多政策来支持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以推动环保出行方式的普及。
  • SpaceX刷新记录:猎鹰九号B1062.20成功发射23颗星链卫星
    北京时间今日上午09:40,全球瞩目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再度展现了其卓越的航天实力。在众人的期待中,第155批共计23颗星链卫星成功升空,开启了它们的太空之旅。 本次发射任务中,担当重任的是猎鹰九号B1062.20火箭。这枚火箭不负众望,在完成发射任务后,成功在海上驳船完成了回收工作。值得一提的是,B1062.20火箭成为了第一枚达到20手复用次数的猎鹰九号火箭,打破了先前的复用纪录,再次彰显了SpaceX在火箭回收和复用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猎鹰九号火箭作为SpaceX的明星产品,其出色的可靠性和高效性一直备受赞誉。除了本次发射的B1062.20火箭外,SpaceX还拥有三枚19手复用次数的猎鹰九号火箭。这些火箭在之前的发射任务中,均表现出了极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SpaceX的航天发射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回顾SpaceX的发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这家公司在航天领域的步伐从未停歇。本次发射是SpaceX在2024年的第39次航天发射任务,也是第25次专门发射星链卫星。截至目前,SpaceX已经成功发射了6212颗星链卫星,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太空互联网网络,为全球的互联网用户提供了更加稳定、高速的网络服务。 星链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展现了SpaceX在航天技术方面的强大实力,也推动了全球太空探索和利用的进程。随着更多星链卫星的发射和部署,未来的太空互联网将更加完善,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此次猎鹰九号B1062.20火箭的成功发射和回收,再次证明了SpaceX在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创新能力。我们期待这家公司在未来的航天探索中,继续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奇迹和辉煌。
  • 微软2025年前将投资29亿美元在日本建设新数据中心
    近日,微软总裁Brad Smith在公开采访中透露,为响应日本政府在数据保护和AI发展方面的需求,微软决定在2025年前投资29亿美元,在日本建设新的数据中心。这是微软在日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资,预计在未来几小时内,微软将正式公布这一战略决策。 考虑到日本政府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高度重视,微软此举旨在确保国内数据在本土处理,避免数据流向海外。这一策略也反映了微软、亚马逊和谷歌等全球云平台在日本市场的长期战略,他们都在加大投资,以满足日本对数据安全的需求。 Brad Smith进一步强调,AI的发展对于解决日本老龄化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他明确指出:“AI是日本维持和提升生产力的关键,特别是在人口下降的背景下。”这意味着,通过AI技术的应用,日本可以在劳动力市场紧缩的情况下,保持甚至提升经济竞争力。 同时,Smith认为,AI的采用和投资已经成为全球各国政府的优先事项。美国虽然在生成式AI方面领先,但其他国家如日本和阿联酋等也在积极布局,力求在AI领域取得突破。 为了推动AI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微软计划在日本设立新的实验室,并与当地高校如东京大学、庆应大学以及卡内基梅隆大学展开紧密合作。微软将投资150亿日元,共同开展为期五年的前沿研究项目。此外,微软还将与日本政府合作,开展自动化技术的联合研究,并加强国家网络安全建设。 Brad Smith对日本政府在AI领域的领导地位表示赞赏,并期待在2023年七国集团峰会上,日本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各国共同制定AI的规则和标准。他坚信,通过紧密合作,微软和日本将共同开启AI新时代的篇章。
  • 小米:对小米汽车的相关问题再次给出了详细的回应
    小米就关于小米汽车的相关问题再次给出了详细的回应。针对交付周期的问题,小米明确指出,目前接收到的订单数量远超预期,为此,公司正在积极与供应链合作伙伴沟通,寻求提升产能的方法。 今日上午,小米已成功召开了关于小米SU7的供应链提产会议,与会者包括数十家供应链伙伴企业。会议中,各方共同制定了新的产能提升方案,并将依据此方案重新评估预计的交付周期。 对于非创始版的小米SU7和小米SU7 Max,预计交付时间将有所提前,具体为4月下旬开始陆续交付。而小米SU7 Pro的预计交付时间则为5月下旬。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之前的发布会公告,小米SU7/小米SU7 Max原定于4月底交付,小米SU7 Pro原定于5月底交付。 针对剩余的创始版订单,小米也明确表示,正在全力以赴提升交付效率,以确保尽快完成所有订单。
  • 马斯克:人工智能最晚在2026年超越最聪明的人类
    当地时间4月8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X平台的语音空间上与挪威主权财富基金首席执行官Nicolai Tangen展开对话。在讨论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发展前景时,马斯克做出了大胆预测,他认为到明年或2026年,人工智能可能会超越最聪明的人类。 过去18个月,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包括聊天机器人和视频生成工具的飞速进步,这些都加速了AI的发展步伐,使得人们对于AGI的实现时间充满了期待。今年早些时候,谷歌旗下的DeepMind公司联合创始人Demis Hassabis预测AGI可能在2030年实现。 然而,马斯克在采访中透露,目前AI模型的训练受到芯片供应不足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AI的发展速度。他特别提到,他旗下的AI公司xAI正在训练2.0版本的Grok聊天机器人,该版本有望超越Open AI的GPT-4,但训练过程需要大量的英伟达H100 GPU,大约需要2万块。对于更高版本的Grok 3及以后,所需的GPU数量更是高达10万块。 虽然芯片短缺是目前AI发展的一个瓶颈,但马斯克警告说,未来一两年内,电力供应将成为另一个关键因素。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对于计算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也将不断攀升,这将给电力供应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在追求AI技术突破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 苹果向欧盟监管机构妥协
    苹果公司宣布,已应欧盟要求,不再限制音乐流媒体应用在欧盟区域内向用户告知除苹果应用商店外的其他购买渠道。尽管苹果仍会对这些销售收取一定费用,但此举被视为向欧盟监管机构妥协的一部分。 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的苹果公司表示,自即日起,其欧洲应用商店中的音乐流媒体应用将可以包含一个链接,该链接将引导用户至开发者的网站,以告知用户其他购买订阅的方式。此前,该公司曾因被指控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被布鲁塞尔监管机构处以18亿欧元的罚款。 然而,苹果的一项新政策可能会引发投诉者的反对。苹果表示,即使用户在应用中点击了外部链接,并在七天内通过开发者的网页完成了应用内购买,苹果仍将对这些销售收取高达27%的佣金。这一政策引起了音乐流媒体应用如Spotify等公司的不满。 今年3月,在经过由斯德哥尔摩的Spotify Technology SA公司发起的长期调查后,欧盟委员会要求苹果删除与音乐开发者合同中被视为滥用的条款,并对苹果进行了巨额罚款。Spotify等音乐流媒体应用声称,为了弥补苹果对应用商店运营方式的所谓控制所带来的成本,他们不得不提高月度订阅价格。 当时,苹果对欧盟的决定表示强烈反对,并发誓要对此命令提出上诉。苹果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监管机构未能“发现任何可信的消费者受损证据,同时忽视了市场蓬勃发展、竞争激烈且快速增长的现实”。 在此之前,苹果对应用销售收取高达30%的费用。然而,周五,苹果公司表示,欧盟委员会的决定并不适用于该公司的费用结构。Spotify表示,苹果没有遵守欧盟委员会的命令,让音乐流媒体开发者能够“自由地”与用户沟通。Spotify发言人珍妮·莫兰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遵守法律不是可选的,但苹果继续无视这一决定。现在是时候采取果断行动,一劳永逸地给消费者提供真正的选择。” 目前,欧盟委员会尚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 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合作!
    4月7日,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合资成立的广州安滴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工商执照,成为国内首家由L4自动驾驶公司与车企合资打造的Robotaxi量产车制造商。双方各持股50%,计划于明年量产首款跨界SUV车型,该车型基于广汽埃安的高端纯电平台与星灵电子架构打造,融合滴滴的无人驾驶软硬件技术,旨在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安滴科技总部位于广州黄埔,由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共同出资成立。滴滴自动驾驶COO孟醒担任总经理,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张雄出任董事长。双方将利用各自在新能源整车制造和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优势,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首款车型已完成产品定义,正在进行设计评审,计划明年正式量产。该车型定位为跨界SUV,具备高度自动化的驾驶功能,可搭载滴滴自动驾驶的无人化智能运营系统——慧桔港。该系统将确保车辆的安全、高效运营,提升无人驾驶服务的普及率。 广汽埃安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具备大规模生产制造实力和深厚的智驾技术积累。而滴滴自动驾驶则在无人驾驶技术能力和共享出行场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此次合作将双方的优势相结合,推动无人驾驶量产车的研发与制造,加速自动驾驶行业的产品化进程。 孟醒表示,无人驾驶技术正引领汽车交通产业变革,滴滴自动驾驶致力于研发领先的L4自动驾驶技术解决方案。通过与广汽埃安的合作,双方将共同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和商业化落地,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舒适、高性价比的出行服务。 张雄也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正迎来高阶智驾时代,广汽埃安积极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此次与滴滴自动驾驶的合作,不仅率先探索出行业首个L4商业化路线,还构建了全球首个“技术+智造+运营”的L4商业生态闭环。这将有助于降低相关技术成本,推动高阶智驾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的合作标志着自动驾驶行业进入到了产品化的新阶段。双方将紧密合作,共同研发并推广无人驾驶技术,加速实现无人驾驶的规模化和商业化落地。此次合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双方在各自领域的竞争力,还将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未来出行将更加安全、舒适、便捷。
  • 2023年科技巨头CEO薪酬大比拼
    Intel公司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其CEO帕特·基辛格在2023年的总收入达到了168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22亿元),相较于2022年的1161万美元增长了45%。尽管基辛格的年薪仅为107万美元,但他的股权奖励却高达1243万美元。 回顾2022年,Intel的股价下滑了近22%,这也导致了基辛格的收入有所减少。然而,到了2023年,Intel的股价出现了强劲的反弹,一年内增长了超过90%,这也使得基辛格的收入有了显著的提升。 然而,与AMD的CEO苏姿丰相比,基辛格的收入还是略显逊色。苏姿丰在2023年的总收入达到了303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20亿元),虽然相比上一年仅增长了13万美元,几乎保持不变,但她的收入依然是基辛格的近两倍。苏姿丰的收入中,包括了120万美元的薪资、2769万美元的股权奖励以及其他奖金等。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的还有NVIDIA的CEO黄仁勋。尽管2023年他的完整收入尚未公布,但他在2022年的收入已经达到了2136万美元,虽然这个数字只有苏姿丰的三分之二,但在考虑到NVIDIA及其股票在2023年的强劲表现后,我们有理由期待黄仁勋在2023年的收入能够超过苏姿丰。
  • 小米汽车上市大获成功,27分钟预定破5万台,雷军目标剑指全球前五
    昨晚小米汽车上市后27分钟内的预定数据高达50000台,这一数字显示了市场对小米汽车的强烈兴趣。据《中国企业家》了解,其中小米SU7创始版的定金为2万元,其他配置的定金为5000元,意味着小米汽车在发布会后不到半小时内便获得了超过3亿元的入账。尽管这一数字对于小米汽车的总投入来说只是冰山一角,但它仍然证明了小米汽车的市场潜力和吸引力。 小米汽车是雷军最后一次创业的项目,他为此投入了100亿美元作为未来10年造车的现金储备。根据财报公开数据,小米在造车方面的投入已达98亿元,显示了小米对于汽车业务的坚定决心和巨大投入。经过1000多天的努力,小米汽车终于迎来了上市的重要时刻,这也让雷军倍感兴奋和紧张。 在昨晚的发布会上,雷军向观众介绍了小米汽车的第一款车型SU7,并给出了远超预期的良心定价。SU7共有三款配置可选,售价分别为21.59万元、24.59万元和29.99万元。这些价格不仅让消费者感受到了小米的诚意,也让小米在市场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小米汽车的发布会吸引了众多汽车和科技界的大佬前来助阵,包括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以及北汽集团新任董事长张建勇等。此外,全球最著名的十大汽车设计师之一、宝马汽车公司前集团设计总监克里斯·班戈也亲临现场。 作为特斯拉和保时捷的车主,雷军对于汽车行业的了解非常深入。他认为,小米汽车必须与全球最好的车厂竞争,才能取得成功。因此,小米汽车的目标定位是纯电豪华轿车市场的前三名,并计划在未来15年到20年内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制造商。雷军强调,小米汽车更重视核心技术的积累,这将是一场考验耐力和后劲的马拉松比赛。
  • 娃哈哈产品热度与销量回归常态,官方旗舰店销售额缩水至原来十分之一
    近日,随着市场关注度的逐渐降温,娃哈哈相关产品的热度和销量在经历了月初的显著增长后,开始回归正常水平。据第三方数据平台监测,自3月10日起,娃哈哈在抖音官方旗舰店的销售额出现明显下滑趋势,从3月4日的峰值300万元迅速降至3月19日的25万元以下,仅为高峰期的十分之一。 与此同时,娃哈哈抖音官方旗舰店的新增粉丝数也在3月7日后持续减少,3月18日以后的新增粉丝数已降至1万以下。这一趋势显示,尽管在3月初,娃哈哈产品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线下零售渠道销量大增,货架上存货稀少,但随着时间推移,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变得更加理性。 3月3日的销售数据显示,娃哈哈的多个系列产品销售火爆,其中娃哈哈纯净水甚至改为预售,发货时间延迟至近一个月后的4月2日,而AD钙奶24瓶规格已售罄,20瓶包装的也需等待15天才能发货。这反映了在宗庆后去世后,消费者对娃哈哈产品产生的情感共鸣和怀旧情怀推动了短期的销量增长。 然而,随着市场逐渐趋于平稳,消费者开始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口感和价格等因素,做出更加理性的购买决策。业界分析认为,这种理性的回归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消费者成熟度的体现。 总体来看,尽管娃哈哈产品月初的热度和销量有所上升,但随着市场的平稳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理性化,其销量已逐渐回归正常水平。这一趋势对于娃哈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在保持品牌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和口碑,将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 雷军号召苹果用户开小米汽车:把你们的iPhone换小米14
    12月28日,小米在北京举行了SU7的技术发布会,雷军给行业带来太多的惊喜。 在发布会上,雷军表示,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小米14特别好用,还在用苹果。考虑到这一点,我们也想让苹果用户开小米汽车也有很好的体验。 雷军坦言,我们首先劝他们买一部小米14,开小米汽车体验会更好。 “如果暂时不想买小米14,用iPhone也不错,我们也支持Carplay,Airplay,甚至还支持iPad上车,iPad控车。” 雷军称,希望小米汽车明年可以进入智能驾驶行业的第一梯队。“当然我也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在第一梯队,不要掉下来,现在太卷了,但是我们不怕,小米从小就是被卷大的。” 在雷军看来,小米在汽车的核心技术上态度非常坚决,不管花多少时间,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在关注的核心技术领域里,一定要做到行业领先水平。 雷军还表示:“我们原计划8月份发布,甚至连PPT都做好了,结果推迟到了今天被友商截胡了,友商上个月发布了22000转电机,当时还在想这发布会怎么开。今天我要发布小米的第三款电机V8s,友商在发布会上放言说他们还有3000转没有解锁,今天我们直接解锁全球电机的巅峰表现。” 此外,面对小米汽车还没有正式发布,雷军称:“我们还要做大量的测试来确保万无一失,其实我们的车已经在小批量的量产了。”
  • 以色列政府同意向英特尔提供 32 亿美元补助
    以色列政府同意向英特尔提供 32 亿美元补助,从而支持该公司在以色列基亚特盖特的晶圆制造业务扩张。 同时,英特尔证实将追加 150 亿美元投资,在以色列基亚特盖特新建一所芯片工厂,预计总投资额达 250 亿美元,这也是英特尔在以色列的最大一笔投资。 英特尔拒绝透露新的 Fab 38 工厂生产计划,目前只表示该工厂的建设已经开始,而 Fab 38 工厂预计将于 2028 年开始运营。 英特尔表示,该工厂位于距离加沙地带 42 公里外的基里亚特盖特,是“英特尔努力建立更具弹性的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公司在欧洲和美国进行中的投资计划之一”。 英特尔目前已投资数十亿美元在三大洲建设新厂,希望能够重铸往日荣光,恢复半导体行业的主导地位,从而更好地与 AMD、英伟达和三星竞争。 除以色列外,英特尔还计划投资超过 300 亿欧元在德国马德堡新建两家工厂,目前德国政府已承诺提供巨额补贴。 此外,它还将投资 1000 亿美元在俄亥俄州建设可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综合体。与此同时,三星和台积电也宣布了在美建厂计划。 以色列财政部和经济部表示,在当前背景下,英特尔的投资是对以色列经济充满信心的重要体现。他们表示,这项投资将直接为以色列带来比国家补助更高的财政收益。
  • 欠薪不还的柔宇8年融资近百亿
    在位于深圳龙岗区的柔宇国际显示基地,约四五十名柔宇科技员工聚集在该基地门口罢工维权,要求公司发放工资。从2012年成立到2020年,柔宇8年一共完成了13轮融资,总计98.5亿元,资方包括深创投、IDG资本、松禾资本等。 但多轮融资后,柔宇的业务始终没有形成有效的商业循环,反而不断被曝出陷入资金困局。2021年底,柔宇被曝已拖欠员工将近6个月的薪资及供应商货款。今年4月初,柔宇又被曝出仍未发放工资,甚至有部分员工“放假”,仅有一小部分产线仍在运作。 据柔宇一名工会代表透露,目前公司仅剩约200-300名在职员工,大部分为维护产线设备的工程师,业务上也仅有基础的屏幕组装业务,“收入仅够用来交社保”。 天眼查App显示,今年12月,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3893万余元,涉及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执行法院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风险信息显示,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存在18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29亿元,此外,该公司还存在多条限制消费令和终本案件信息。
  • 马斯克:X平台(推特)支付功能预计2024年年中获美国所有州批准
    在当地时间周四的一次访谈中,马斯克表示 X 平台(推特)预计将于明年年中,获得推出支付功能的最终批准。 在这次访谈中,方舟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 Cathie Wood 向马斯克询问了“超级应用”的进展,以及 X 在获得美国各州金融支付许可证上的进展。 X 平台上周已获得了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汇款许可证,迄今已获得了 13 个州的许可证。 马斯克表示,X 平台在等待最终的汇款许可证,重点是纽约和加州批准,并预测“将在明年年中获得所有州批准”。 此前报道,马斯克在收购推特(后改名 X)之后,考虑将这个社交媒体平台打造成像微信这样的“超级应用”。“它有点像推特、PayPal 以及其他一大堆东西的综合体,利用一个很棒的界面就把它们整合在了一起。”“它真的是一款出色应用。在中国以外,我们还没有类似的产品。”
  • 日本东芝公司宣布退市
    12月20日消息,日本东芝公司(以下简称“东芝”)将于今日正式退市,结束自1949年以来74年的上市企业历史。 据央视新闻援引《朝日新闻》报道,日本东芝公司将于20日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11月22日,东芝便发布公告宣布了该退市时间。 东芝近二十年陷入了资不抵债、经营混乱等困境。东芝曾欲通过拆分业务盘活公司,但方案几经修改,却未实行。2023年3月,东芝董事会接受日本产业合伙公司的2万亿日元出价,9月交易完成,东芝于今日退市。 此前,东芝将包括洗衣机、冰箱的白色家电业务出售给了美的(000333.SZ),将东芝电视95%的股权出售给了海信视像(600060.SH)。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