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茂

李荣茂

关注
5594粉丝
0关注
2950被推荐
IP属地:山东

网易号优质内容创作者

2枚勋章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THLDL大课堂、清大领导力创始人;财经类自媒体创作者。

  • 美国焦虑难掩霸道本色,中国推进国防现代化正当其时!
    【环球时报】当地时间18日,美国国防部发布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对上一年度中国军力发展状况以及战略意图进行揣测和评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9日下午表示,美方这份报告和此前类似报告一样,罔顾事实,充满偏见,散布“中国威胁”论,不过是为维持自己的军事霸权找借口。 美国军方高层之所以频繁提及中国的军力发展,一方面显示了其内心深处的不安与不甘,作为长期以来的全球霸主,美国习惯了在国际事务中发号施令,对于任何可能挑战其地位的国家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中国的军力增长,特别是核力量的增强,让美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在他们眼中,这种威胁不仅仅体现在军事层面,更关乎其全球霸主的地位和利益。 另一方面则是意在塑造中国的“核威胁”形象,给中国扣上“扩张主义”的帽子。通过不断渲染中国的军力威胁,美国试图在国际舆论场上占据道德高地,为其可能的军事行动或外交施压寻找借口。这种策略既狡猾又危险,通过试图将中国塑造成一个不遵守国际规则、意图扩张势力的国家,从而孤立中国,削弱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然而,美国似乎忘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它自己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核武器数量远超中国。美国凭什么认为自己可以拥有的能力,而中国却不应该具备呢?这种双重标准不仅显得霸道无理,也暴露了美国对中国发展的深深恐惧。 更值得一提的是,从核政策的角度来看,美国至今仍未修改不率先使用核武器的条款,而中国则郑重承诺不率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这一对比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在核政策上的负责任态度。所以说,美国有何理由给中国扣上“核威胁”的帽子呢? 归根结底,美国军方是以一种非常不健康的遏制心态来看待对中国的军力增长。这种心态不仅无助于国际关系的和谐稳定,反而可能加剧国际紧张局势。因此,我们反倒应该更加坚定地推进国防现代化,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和核威慑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捍卫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防止某些狼子野心的国家铤而走险,破坏国际和平与稳定。
  • 普京表态!特朗普发声!俄乌冲突即将大变?

    11小时前
    图片
  • 一夜之间,伊朗大拉垮!无药可救!

    13小时前
    2跟贴
    图片
  • 算力过剩危机:智算中心面临租赁困境,行业洗牌在即!
    【新浪财经】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蓬勃发展,国内对智算中心的建设热情空前高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算力规模已达到246EFLOPS,智能算力同比增速更是超过65%。这一增速背后,是工业、教育、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算力应用项目的快速增加,总数超过1.3万个。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景象下,却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算力租不出去。 当前,算力中心机房的出租率普遍徘徊在20%~30%之间,部分企业级智算中心更是低至10%左右。这一数据无疑给行业泼了一盆冷水。究其原因,算力需求的增长并未如预期那般强劲。尽管前期机构预测国内算力租赁市场年增长至少可达20%,但实际增长率仅为5%左右,远低于预期。 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源在于AI需求增长乏力。一方面,大厂往往选择自建算力中心,以满足其庞大的数据处理需求;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对算力中心的需求并未如行业预期那般旺盛。这导致原本应该供不应求的算力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建造一个算力中心的前期投资高达3.5亿,每年还需承担5000万的运维费用。在这样的高投入下,超7成的算力中心处于实质性亏损状态,剩余的三成也仅依靠地方政府的土地优惠、税收减免和算力补贴等维持盈亏平衡。 从紧缺到产能过剩,中国的算力产业在短短两年内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如今,收入覆盖不了运维费用已成为常态,AI革命迟迟未爆发,算力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可以预见的是,一场行业大洗牌已经在眼前。在这场洗牌中,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算力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将成为算力中心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面对这一困境,行业需要冷静思考、积极应对。只有找到新的增长点,激发算力市场的活力,才能确保算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 这次,美国不仅栽了大跟头,还踢到了钢板上!

    1天前
    图片
  • 关键时刻!解放军突然曝光!

    2024-12-25
    图片
  • 伊朗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不能再耍弄小心思了!

    2024-12-25
    1跟贴
    图片
  • 从援乌到全球军费改革,懂王的算盘竟如此复杂!
    最近,特朗普突然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军费开支提高至GDP的5%,并且计划继续为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这个矛盾的举动背后,其实有着深刻的战略意图和政治考量。为了更好地理解特朗普的这一新立场,我们有必要从几个方面深入剖析其中的根本原因。 首先,特朗普的这一转变在乌克兰战争的背景下尤为显著。特别是特朗普的“劝和”理念,一直以来都是他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试图通过调解让俄罗斯和乌克兰停火,在实际操作中却遭遇了巨大的障碍。俄罗斯不仅要求乌东四州的完全归属,还提出乌克兰要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合作,完全退出欧盟和北约。乌克兰则要求恢复战争前的边界,并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在这种战略对立下,特朗普的“劝和”计划几乎没有任何操作空间。即便他想要通过外交途径为乌克兰带来停火的机会,但面对双方如此强硬的立场,特朗普也只能无奈地承认和平的难度。 尽管特朗普的“劝和”计划遭遇了巨大的障碍,他却并没有放弃继续扮演调解人的角色。不过,他的调解方式变得更加具有挑衅性和压力感,通过要求北约成员国大幅提高军费开支,实际上是在通过经济杠杆来推动西方阵营的军事力量。特朗普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军费开支提升至GDP的5%,是一种强硬的外交姿态。这是在提醒欧洲,面对俄罗斯的威胁,单靠美国是远远不够的。特朗普利用了北约成员国之间的不和,通过提升军费要求,向欧洲施加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巧妙地把压力转移给了这些依赖美国的欧洲国家。 与此同时,对于特朗普的政策变化,也无法忽视美国国内军工复合体的强大影响力。美国的军工产业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军事产业之一,几乎每一个总统在做出关于军费和军援决策时,都必须考虑到这些庞大集团的利益。特朗普自己虽然多次表态要减少美国在海外的军事投入,但在面对实际操作时,他的政策往往受到这些集团的强烈反对。美国对乌克兰的军援不仅是出于支持乌克兰的立场,更多是军工业的利益需求。美国军工企业通过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和设备,获得了巨额的订单,很大程度上也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 然而,这一切并不是特朗普轻松选择的道路。从冷战到反恐战争,军工集团一直是美国政策的重要推动力。每一次美国宣布军事援助,背后都离不开这些巨头的支持。特朗普在推行军事援助时,实际上也是在为这些集团提供继续发展的动力,而这些企业则在大发战争财之后,回报特朗普和美国的政治体系。 更进一步,特朗普的外交策略还会对全球的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特朗普坚持让美国在全球的军事重心集中在欧洲,对中东等地区的军事干预则相对减少。这种政策的转变意味着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安全策略会发生细微的调整。对于伊朗和俄罗斯等国而言,则可能带来新的机遇。这不仅仅是对美国军事力量的一次检验,也是一场全球力量平衡的博弈。 总之,特朗普的政策变化是在多重因素的交织下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他既要面对与欧洲国家在军事开支上的分歧,也必须应对美国国内军工集团的压力。更重要的是,特朗普清楚地知道,在全球安全格局日益紧张的今天,美国必须维持足够的军事力量,才能在国际舞台上保持优势。无论是继续支持乌克兰,还是向北约施加更大的财政压力,特朗普的决策都昭示着美国在全球战略中的新动向。
  • 新泽西UFO事件,外星人来袭还是美军实验?
    美国新泽西州,一个普通的东部州,最近因为一系列神秘飞行物事件,突然成为了全国媒体的焦点。这些事件不仅引发了当地居民的极大恐慌,也让整个美国公众再次对未知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这场神秘飞行物事件的爆发,最早源于11月19日美国参议院的一场听证会。那时,一名执法人员在会上提供了一份报告,讲述了他在巡逻过程中目击到的一个奇怪的黑色物体。这物体悬浮在空中,然后以惊人的速度消失。虽然最初没有明确的视频证据,这个报告却引发全了社会的关注。事件并未就此平息,从11月下旬开始,类似的目击事件逐渐增多,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目击,而是扩展到了新泽西的多个区域。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目击事件不再仅仅局限于空中的异物,更在多个目击者的报告中呈现出飞行物的高速度、变化多端的轨迹,以及奇异的爆炸现象。这些飞行物的多种异常特征,超出了普通无人机的性能范畴,让人不禁联想:这难道真的是外星人来访? 随着事件的发展,FBI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开始介入调查。根据报告显示,仅在12月初,新泽西州的目击事件就已达到数百起。尽管政府紧急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包括加强对空域的管理与限制飞行,局势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与此同时,政府的回应却显得格外模糊,未能提供任何实质性的证据或有效的解释。美国白宫的声明强调这是“无人机”问题,但对于飞行物的来源和目的,却始终未能给出明确的答复。这种含糊其辞的态度,让公众产生了更深的疑虑与不安。公共舆论也开始偏向更多的猜测与推测。 其中,外星人论成为了最为广泛流传的猜测之一。人们开始联想起那些历史悠久的UFO目击事件,尤其是在新泽西州,这个地方在美国的文化历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早在1938年,美国广播公司播出了著名的《世界大战》广播剧,其中的外星人入侵场景就设定在了新泽西。尽管当时的广播剧仅是虚构作品,但却让新泽西这个地方成了外星人文化的代名词。因此,当这些神秘飞行物出现在新泽西上空时,许多当地人不由自主地将它们与外星人联系在了一起。社交媒体和网络上的讨论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些飞行物真的来自外星。 也有更为冷静的声音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些飞行物其实可能只是某种先进的军事技术,甚至是美国军方的最新试验。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现代无人机的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无人机蜂群作战系统,能协调多架无人机执行复杂任务。因此,不排除这些飞行物只是军方在进行的一项高度机密的测试。部分人猜测,这些飞行物的出现与美国在全球军事战略中的需要息息相关,可能是为了检验某些新型的作战系统,或者是为了追踪某种高价值的目标。这些猜测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却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事件真相的怀疑。 新泽西的很多普通居民则采取了更为直接的应对方式。多个小镇自发组织了夜间飞行物监测小组,甚至有人携带装备,采取自卫行动,准备应对任何可能的“入侵者”。一些居民声称,自己已经亲眼目睹了飞行物进入了自己家的空域,甚至有极端者开始准备武器,准备应对可能的飞行物威胁。 新泽西不但有着浓厚的外星人文化历史,还承载了无数人对于未知的好奇与恐惧。无论是来自外星的未知物体,还是某种军事技术的测试,公众的情绪和反应,在某种程度上都已经被这种历史积淀所影响。新泽西的历史与文化,赋予了这些事件更多的意义与解读空间。 无论最终的真相如何,这场事件让人类对科技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产生了更多的反思,也让我们意识到,无论是现实的科技,还是遥远的外星生命,我们都远未掌握所有的答案。在未来,我们或许能够揭开这些谜团,甚至发现更广阔的宇宙,这一切也许只是一个更大的未知的开端。
  • 家政行业崛起:新就业蓄水池的机遇与挑战
    【综合新闻】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家政行业正悄然崛起,成为继外卖、快递、网约车之后的第四大就业蓄水池。这一趋势不仅得到了多部委的联合发文支持,更折射出政府在应对就业形势挑战上的积极态度与深远考量。 今年以来,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的《家政兴农方案》明确指出,要积极吸纳脱贫人口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口进入家政行业。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为家政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人社部等7部门发布的《家政职业化方案》则进一步强调了大规模推动家政人员培养的重要性,旨在吸纳更多流动就业和灵活就业人口。此外,发改委等5部门发布的《家政行业产教融合方案》更是从教育层面入手,要求深化产教融合,鼓励普通高校和职教增设家政相关专业,为家政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从这些政策文件中,我们不难看出政府对于家政行业的重视程度。家政行业之所以能成为新的就业蓄水池,一方面是因为其巨大的就业吸纳潜力。目前,家政从业人员还不到300万,与外卖、快递、网约车等动辄上千万的就业规模相比,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家政行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家政行业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在政策推动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家政行业面临的挑战。例如,如何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如何保障家政服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如何规范家政市场秩序,避免恶性竞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 未来,随着家政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成为吸纳各类就业群体的重要平台。同时,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共同努力,推动家政行业向更加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家政行业才能真正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 沙雷的想法很好,但落到实处很难!
    【网易新闻】叙利亚新领导人沙雷表示,叙利亚境内的武器,包括库尔德民兵领导部队的武器,都将由国家控制,否则将破坏国家的稳定,叙利亚须在新国防部领导下统一军队。沙雷星期天(12月22日)与访问大马士革的土耳其外交部长费丹一起出席新闻发布会时说,叙利亚的武装派系将开始宣布解散并加入军队。 不论沙姆解放组织的“成分”如何,以及其是否能满足叙利亚人民的期盼,单从沙雷(朱拉尼的真名)的讲话来看,他确实展现了一定的决心。关键在于,这种决心能否转化为实际行动。 沙雷强调,叙利亚境内的武器应由国家统一管控,各武装派系需在新国防部的引领下整合入正规军队,以排除外部势力的干扰。这一表态直击叙利亚多年战乱的根源。过去,各路武装林立,如库尔德民兵组织、沙姆解放组织等各自为政,武器散落民间,严重威胁了国家主权。如今,沙雷的“削藩”之举,被视为叙利亚迈向稳定的关键一步。统一军队意味着中央政权能够真正掌控全局,对内保障民众安全,对外则能更有底气地应对地缘博弈,重塑国家威严。 在外交层面,沙雷与土耳其外长费丹频繁互动,呼吁国际社会支持叙利亚的团结并解除对其的制裁。土耳其作为叙利亚的邻国,同时也是此次叙利亚局势变化的重要参与者,表示愿意协助重建、接纳难民返乡,为叙利亚战后复苏注入动力。然而,土耳其也强调,叙利亚新政府必须亲土,并保障土耳其的利益,共同打击库尔德武装,这是其提供支持的前提条件。 从社会氛围来看,大马士革圣诞市集的温馨画面成为了沙雷政策成效的一个缩影。不同宗教信徒和谐共处,共享节日的欢乐,这既折射出民众对和平稳定的渴望,也验证了沙雷维护教派团结的话语已经深入人心。民众心底那份“更快乐、更自在”的感触,是对新领导班子最质朴的期许与肯定。 然而,前路并非坦途。在“削藩”令下,各武装势力能否顺利整合仍是一个未知数。库尔德民兵组织为求自治已抗争多年,沙姆解放组织背后势力错综复杂,他们能否放下成见、缴械入编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解除制裁之路也充满荆棘,美西方势力是否会轻易松口仍是未知数。 就叙利亚重建而言,资金缺口巨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便有土耳其的助力,也只是杯水车薪。环顾全球,能够真正帮助叙利亚新政府的,或许只有东方大国。但正如对阿富汗塔利班一样,东方大国也需要看到叙利亚政府的决心和实际行动,否则叙利亚想要在内乱中稳定下来将困难重重。
  • 翻脸!美欧正式开撕!

    2024-12-24
    图片
  • 我又又叒叕产生10W+爆款啦,大家快来围观吧~
  • 中美差距到底有多大?中国终于暴露实力!

    2024-12-24
    图片
  • 危机升级!美日联手翻盘?中国小心!

    2024-12-23
    2跟贴
    图片
  • 特朗普政策转变:维持对乌援助,施压北约增加军费及能源采购 
    【中新网】据英国《金融时报》当地时间12月20日报道,知情人士向该媒体透露,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打算在宣誓就职总统后,继续维持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而此前在总统竞选期间,特朗普曾频繁批评拜登政府向乌克兰提供大规模军援,并公开表示要“削减援乌”。 这种态度的突然改变揭示了特朗普外交政策中一个核心原则:利益驱动。对于特朗普而言,资本利益始终是决策的核心考量。当他认为某个行动能够为华尔街带来更大的利益时,即便这一行为与其之前的言论相悖,他也愿意作出调整。这样的做法在国际关系领域并不罕见,但特朗普的直接和不加掩饰,使得他的转变尤为引人注目。 特朗普此举在经济层面上经过了精心考量。他深知,盟友增加军费支出,不仅能减轻美国在全球军事部署中的经济负担,还能为他的削减政府开支计划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军事工业的繁荣作为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盟友加大军费投入,无疑将增加对美国军火的采购量,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这一举多得的好事,对于特朗普所倡导的“美国优先”政策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助力。 然而,特朗普的胃口远不止于此。他还进一步要求欧洲增加对美国石油和天然气的采购量,以平衡贸易收支。这一要求,对于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欧洲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提高能源采购成本可能加剧欧洲的经济压力,影响其复苏进程。 面对特朗普的强硬姿态,欧洲的反应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妥协。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事务的发言人奥洛夫·吉尔的表态,无疑是对这种无奈心境的直接反映。他表示,欧盟将致力于逐步停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并努力实现供应来源的多元化。这一表态背后,实际上暗示了欧盟将不得不加大购买美国油气的力度,以此来缓和与美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这种妥协与示好,虽然短期内或许能缓解部分压力,但长远来看,却可能让欧盟在能源安全和贸易政策上陷入更大的被动。 更为讽刺的是,欧盟在不敢正面反抗特朗普的同时,竟试图将中国拉入这场纷争。新任“外长”卡拉斯的公开表态,暗指如果美欧爆发贸易战,中国将成为最大赢家。这种无端指责不仅缺乏事实依据,更暴露了欧盟在面对强权时的无力与惶恐。他们似乎希望通过拉拢中国来转移外界的注意力,从而减轻自身面临的压力。然而,这种做法无疑是对问题本质的忽视——特朗普政府的威胁是实实在在的,不是通过转移矛盾就能轻易化解的。 对此,欧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将中国拉入纷争并不能真正解决其面临的问题。相反,这种做法可能会让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失去更多的主动性和话语权。面对特朗普的威胁,欧盟唯有坚定自身立场,坚持原则,寻求与美国平等对话与合作的机会,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 西方的维和行动加剧乌克兰绝望
    【澎湃新闻】12月19日,俄总统普京举行年度记者会。谈及特别军事行动的成果,普京表示,俄军在接触线全线每天都在向前推进,俄军正在逐步实现此前设定的特别军事行动的主要目标。 乌军士气愈发低落,前线几乎节节败退。面对这一局势,英国、法国、德国、波兰、意大利等支持乌克兰的欧洲国家正在紧急商讨对策,讨论向乌克兰派遣4万-10万欧洲军队。然而,这些国家的意图并非帮助乌克兰继续作战,而是以“维和”的名义在乌克兰境内建立军事停火地带,冻结战争。 这一举措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感到极度不安。泽连斯基本希望借助西方的支持收回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但现实却让他失望至极。俄罗斯显然不会同意这样的条件,而西方国家也清楚,泽连斯基的要求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明确表示不支持乌克兰,希望快速结束俄乌冲突,将美国从战争泥潭中抽身出来,集中精力应对中国。作为西方的“带头大哥”,美国的态度直接影响了欧洲国家的决策。 尽管欧洲国家和美国在如何结束俄乌冲突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在一个关键点上达成了共识:在乌克兰境内建立军事停火地带,由欧洲派遣军队充当维和部队,在缓冲地带巡逻,以保证乌克兰的安全。这一方案的核心是“冻结战争”,而非彻底解决冲突。对于乌克兰来说,这意味着其领土完整问题将被无限期搁置,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也将悬而未决。 泽连斯基的困境显而易见。他深知,如果没有美国的武器援助,这场战争将无法继续。然而,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很可能会减少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甚至完全撤出。欧洲国家虽然愿意派遣维和部队,但他们的真实目的并非帮助乌克兰赢得战争,而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防止冲突进一步升级波及欧洲大陆。对于泽连斯基而言,这无异于“雪中送炭”变成了“隔靴搔痒”。 对于乌克兰来说,西方的“维和”计划意味着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诉求将被忽视。泽连斯基因此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他无法拒绝西方的提议,因为没有外部支持,乌克兰将难以维持现有的防御;另一方面,接受这一方案就意味着放弃收复失地的梦想,承认现实的无奈。无论选择哪条路,泽连斯基都面临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和国内舆论的压力。 总之,西方国家的维和行动使乌克兰面临更加复杂的局势。随着美国态度的转变,欧洲国家也在调整其立场,试图通过“冻结战争”来避免更大的代价。然而,这种做法能否真正解决问题,还是只是暂时掩盖矛盾,仍是一个未知数。对于乌克兰而言,未来的道路充满了不确定性,而泽连斯基必须在夹缝中寻找一线生机。
  • 中韩经贸风云再起:韩国连出两招,但需谨慎行事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据韩联社消息,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贸易委员会12月19日召开第455次会议,决定对原产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进口石油树脂征收最高18.52%的临时反倾销税。 中韩经贸交流会余温未散,韩国却接连祭出两记重拳,令原本趋于缓和的经贸氛围再起波澜。一方面,韩国产业通商部门宣布对源自中国的进口石油树脂加征最高达18.52%的临时反倾销税;另一方面,韩国政府又透露出效仿欧盟,计划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意向。 此举无疑是玩火自焚。要知道,2023年中韩双边贸易总额已高达3107.37亿美元,中国不仅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更是其出口市场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试图破坏双方经贸稳定的举措,都无异于自断臂膀。韩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非可以轻易撼动的棋子。 更为关键的是,韩国在多个关键原材料领域对中国有着高度的依赖。以车用尿素为例,韩国97.6%的需求都源自中国进口,这一数据足以说明中国在韩国供应链中的不可或缺性。此外,白菜等农产品的大量进口也彰显了中国市场对韩国民生的重要性。若韩国一意孤行,试图挑起贸易纷争,那么其必将面临来自中国的强烈反制,这无疑是对韩国自身利益的极大损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韩国的政策选择不仅影响其与中国经济关系,也关系到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对于中韩两国而言,正确的选择应是携手合作,共同抵御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成为维护全球经贸秩序的坚定力量。贸易战从未有赢家,这是历史给出的深刻教训。以中韩两国的经济体量对比,韩国更是难以承受贸易战之重。
  • 英国对华政策“务实”转向:中英经贸合作迎来新机遇
    【央广网】12月19日,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针对有媒体问“英国正在制订计划,在投资和贸易方面与中国进行更多合作”,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回应,中方高度重视中英经贸合作,愿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同英方一道扩大互利合作,助力各自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 这一消息标志着英国对华政策的重大调整。英国财政部部长里夫斯明确表示,只要符合国家利益,英国将采取务实的态度处理与北京的关系,并计划在明年一月份访华,以推动英中双向贸易和投资。显然,英国已经意识到,与中国相向而行不仅符合其经济利益,也是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逆风的必要选择。 回顾过去,英国在经贸领域对中国的态度并不友好。以所谓“国家安全”的名义,英国拆除了华为5G通讯设备,并施压中国退出相关核电项目。此外,英国还通过《国家安全与投资法》对投资项目进行安全审查,其中8个与中国有关的投资项目被否决。这些举措不仅损害了中英之间的互信,也对英国自身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英国GDP环比增长率仅为0.1%,远低于第二季度的0.5%和市场预期的0.2%。这一疲软的经济增长率反映了英国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财政大臣里夫斯对此表示非常不满,显然,英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过去的对华政策并未带来预期的经济收益,反而加剧了国内经济的困境。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英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对华政策。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英国若想在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复苏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与中国加强合作。事实上,中英两国在多个领域的互补性极强,尤其是在金融、科技、能源等领域,双方的合作潜力巨大。 此次英国政策的转向,不仅体现了其对现实经济压力的回应,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战略考量。英国希望通过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促进双边贸易的增长,从而为本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英国也希望借助中国的市场和技术优势,提升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对于英国态度的转变,中国表示欢迎。中英深化关系的契机无疑正在到来。中国一直主张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中英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双边关系的发展,也将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正能量。未来,双方应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总之,英国的“务实”转向,既是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理性判断,也是对未来发展战略的深思熟虑。我们当然乐见其成,因为这对撕裂英美特殊关系极具价值。
  • 一觉醒来!普京态度180度转弯!

    2024-12-22
    图片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