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这几年很多人会发现,桂平的活力降低不少。有人说,这是因为很多年轻人落广东拧螺蛳的缘故;有人说是由于城建跟不上,都几十年了,还两条街,城市模样没什么变化;有人说是因为代管的缘故,导致投入上倾斜的少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文旅上的沉寂,外地游客少了,在城市声名上自然变得开始有些默默无闻的状态,在在宣传上,更是基本在地级市的层面上。于是桂平最具历史人文和故事的西山,在前面也被冠以地级市的名称,以至于“桂平西山”这个名字越来越少人知道!

当然了,文旅的沉寂并非不可逆转。桂平其实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只是缺乏系统性的挖掘与创新表达。西山风景区、龙潭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资源,以及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等历史遗迹,都是可以大做文章的文旅IP。缺乏的相关的投入和操作。

在宣传策略上,不妨借鉴新媒体传播规律。桂平应该整合本地新媒体力量,不止是官方,尤其需要着重自媒体的力量!同时,可以打造"桂平三日慢生活"这类主题线路,将米粉早市、骑楼老街、江边落日等生活场景转化为旅游体验。

更重要的是,文旅振兴需要与城市更新形成联动。没有投入,怎么会有产出?只有动起来,这座城市的故事才能真正被传播。这种转变,需要的是跳出固有思维,用当代语言讲好桂平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桂平西山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在几十年前,桂平在发展中明确指出来,要“旅游兴市”。这是因为桂平有着非常独特而优越的人文历史和风景。其中最有名的,数“一峡、一塔、一岩、两山、三江”。其中又以桂平西山最为著名。

桂平西山,是桂平城的郡山。宋之前,它还有过是桂平的郡治所在地的经历。可以说,没有西山,就没有桂平城。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西山也留下了太多的人文历史。漫步山中,随处可见的石刻,景点,无一不透露出它的风韵。

只可惜,随着这些年桂平文旅的沉寂,它也变得落寞起来!如今的桂平西山,让人记住的不再是它的“五奇”,而是门票贵,设施陈旧,经营单一,让人少了游山的欲望,更不要说情怀上的满足了。可以想想,西山是多少代人的儿童,青年时期的记忆?

这一张那么好的文旅牌不打,不觉得浪费吗?

要让桂平西山重新焕发光彩,重新获得游客青睐,成为周末经济和假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需要一场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焕新。

比如说,应当打破"门票经济"的思维定式,学习杭州西湖免费开放的成功经验,通过提升周边商业配套、文创产品开发来实现价值转化。可以借鉴故宫文创的运营思路,将西山摩崖石刻、历史典故转化为系列文化IP,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茶具、文具等文创产品。

在硬件改造方面,建议引入"微改造"理念,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提升游客体验。在观景台增设AR互动装置,让游客通过手机扫描就能看到历代文人吟咏西山的诗词影像。还可以打造"夜游西山"项目,用光影技术重现"西山晚照"的千年胜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山门,还记得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要讲好西山故事。比如可以策划"西山文化季",邀请文史学者开展专题讲座,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寻找西山石刻"研学活动;比如餐饮方面可开发"西山素宴",复原古代僧侣斋菜,让游客体验"舌尖上的禅意"。

只有通过多维度开发,让西山从单一景点转变为融合历史、生态、美食、文创的综合性文化空间,真正成为桂平的城市会客厅。

可是,桂平文旅有这个魄力吗?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