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临塞上聊历史

桂临塞上聊历史

网易号

关注
2772粉丝
0关注
2.6万被推荐
IP属地:宁夏

培训师

14枚勋章

聊历史,品美食

  • 宁夏人文:银川被誉为“塔之都”,塔影佛踪之丝路塔影悠悠,传奇湮没尘埃,了解一下

    11小时前
    图片
  • 威观宁夏:发展中日新月异的银川城东,消失的红花渠,丢失的银川的历史

    11小时前
    图片
  • 吃在银川:银川人为什么喜欢吃火锅?火锅的拼杀,谁主沉浮-火锅在银川的地位是怎么样的?

    11小时前
    图片
  • 威观宁夏:银川城东发展迟了吗?一路向东,或许未来会成为银川第一个突破绕城高速桎梏的发展方向也不一定呢

    11小时前
    图片
  • 银川城东发展迟了吗?其实城东是银川最先发展的方向,只是后来随着银川的策略发生变化,使得银川城东的房地产市场在过去经历了比较长时间的一些波折。
    很多人想到城东,首先想到的是“远”的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地区的发展已经滞后。随着银川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城市规划的重视,如今的银川城东地区显示出了很大的发展潜力。这几年,银川近年来加大了对城东的规划和布局,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道路、桥梁、公共交通等方面。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成为银川城东地区的发展有力的保障,更为为未来的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历史上银川城东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一直都是银川出城的主要方向,更是银川城的“粮仓”,就是因为它紧邻老城,交通便利,如今还有较多的土地资源可供开发。这使得该地区在吸引房地产企业前来开发建设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现在一些新的房地产项目的不断推出和建设,现在的城东也是小区林立,加上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备,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前来投资和居住。因为城东的房价相比较城北和城南来说,有着相当的优势,是很多预算相对不够人们的首选之地。其实,银川城东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只是暂时缺乏挖掘和整理,要是把这些开发利用起来,这些资源也会为该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并且现在城东和大新镇还有石油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未来将会成为一个联合的助力和协同发展也不一定。 可以说,银川城东或许会成为银川第一个突破绕城高速桎梏的发展方向也不一定呢。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很多人不知道银川城东其实算是老银川城最先扩张的区域了。熟悉银川地形的人都知道,老银川城是东南高而西北低,加上南门和东门是人们出城的主要通道,所以,以前银川城东是很热闹的。
    城东有多大?银川城东是以红花渠为界,一直到大新镇。南至头道湾,北至满春(老满城),而正好在东门外跨红花渠不远的高台寺区域算是城东最繁华的地段了。很多来银川谋生的人们由于进不了城,所以都在这个区域找地方落脚。 也使得这个片区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只是缺乏挖掘和整理罢了。 比如说高台寺,相信老银川们都知道,它在如今的凤翔小区,但是很少人知道,这座曾经的高台寺其实也是经过三次迁址,才最终落定这里了,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银川的发展,它也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不再被人提及,如今只是作为一个地名存在而已。 本来城东的发展势头非常之好,但是,随着银川“杠铃”的“杠”两侧需要填充,加上石油城的落户,使得城东的发展变得缓慢起来。 直到城南城北已经变得繁华了,城东才开始起步。如今的银川城东,已经和大新镇连成一片,小区林立,商业综合体的兴起,使得它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而城东的历史和故事却日渐模糊。尤其是作为城东发展的根,一条红花渠和一条大新渠,它们的历史随着灌溉功能的丧失而丢失,如今基本没人知道。 特别是红花渠,它作为老银川城“水抱城”重要的一环,如今不但已经断流,还有很长一节已经被填埋,痕迹都基本没有了,相信再过一段时间,没人再知道它原本的样子了吧?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广西贵港,贵港的变化很大,而贵港是其现代化的名字,贵港也将会以港而兴,展现出一个地级市的荣光;
    这座以港而兴的城市,注定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随着时代的变迁,贵港也在不断地发展中前行,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贵港正朝着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方向迈进。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贵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承。在这片土地上,古老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的都市气息相互交融,为贵港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贵港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文化特色,更在不断地创新中发展出更加璀璨的都市风貌。贵港的地理位置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广西地级市之一,贵港拥有着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资源,这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贵港还紧邻着美丽的郁江,这为其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未来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推进和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贵港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座城市将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投资、生活、旅游,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现代化都市。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广西桂平,桂平未来一定会再次崛起。因为随着柳梧铁路的修建,大藤峡水电站的正式运营,桂平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很多人说,发展什么?人都落广东厂里拧螺丝了,工业又不行,怎么发展? 都知道,桂平长期以来都是以“农业强县”来发展,占据“广西经济第一强县(县级市)”的位置。随着工业的发展,桂平的劣势也渐渐显露出来,如今也从“第一”的位置跌落了下来。而每年也有大量的人们背井离乡去揾食。很简单,那是因为靠种田难以为继。 可是这都是暂时的,如今不同了。 很多人可能没有发现,如今随着大环境的低迷,很多地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慢慢回流,“城市套路深,我想返农村”,这不再是一句戏谑的话,而是成为真真切切正在发生的事情。 因为在大城市待的人可能会发现,现在雾霾的日子少了,威记在大城市拧螺丝的同学也说他们厂里现在都减产或者停产,城建也少了,他们现在活不多,想着趁这个冬天回来过年时候回来算了。还是老实种田吧。 “民以食为天”,桂平地处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之上,自古农业发达,未来对于农业的需求会更大,在大藤峡水电站的作用下,未来农业发展会是一片利好,现在回来布局,做好珠三角和广西的“粮仓”和“菜篮子”也是一种出路,这样总比以后不得不回来的好吧? 不过说来,没有工业也是不行的。桂平的工业发展最好是向北,因为北区相对耕地少,适合发展工业,并且柳梧铁路从北区经过,未来也是很有前途的。 只是在此之前,还是先把浔江大桥给建起来把,只有区域内交通畅通起来,发展和布局才有希望。 立足农业,区域发展工业,这也是桂平重新崛起的希望所在! 因为桂平不像别的地方,这地方可是老天抢着喂饭的地方,只是人们需要打开格局,毕竟靠人不如靠己。对吧?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我本高山》: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高山!
    15小时前
    1跟贴
  • 威观广西:桂平人口危机来到,还是努力成为“东融”之路上的节点城市吧!

    1天前
    4跟贴
    图片
  • 宁夏人文:银川的第一批高档小区和唐徕小区,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历史?

    1天前
    图片
  • 威观宁夏:银川老城的单行道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1天前
    78跟贴
    图片
  • 威观广西:平陆运河对贵港来说意味着考验?机遇?还是看衰?

    1天前
    图片
  • 宁夏人文:银川的“金阅海银宝湖”说法由来,和银川城的第二次扩张,听说过吗?

    1天前
    图片
  • 寻味宁夏:吃在银川,好吃的家常菜,不必去馆子,学学威记你也会

    1天前
    1跟贴
    图片
  • 银川老城的单行道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说起来现在老城里东西南北好几条主道都成为了单行道,并且都已经施行很多年了,大部分人都早已习以为常,可还是有的新手司机不习惯,还说现在老城有些冷清,觉得整这个单行道,有些多余。
    威记没车开,每天骑着小单车游走在银川的大街小巷,倒没觉得单行道不单行道的方便还是不方便,倒是觉得自行车道上比机动车道都要拥挤和险象环生。比如飞驰的超速电动车,乱停的共享单车,霸道的代步车,走路的行人等等,让走在非机动车道也是不那么安稳。 而取消单行道的声音也时不时有人提及,归纳起来,主要还是觉得单行道影响了老城的商业业态和影响到人们的出行方便,使得老城变得冷清,总之各种声音都有,网友们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比如: 1、双行道就是让路两边的人来人往,车来车往的,因为烟火气是老城唯一的情怀,但可惜的是却死于单行道,城市交通不能只考虑功能,还要保留,任何极端行为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结局; 2、热闹还是冷清跟单行道没有关系,旧城旧面貌,老旧小区,小面积住房,多少年没有什么新发展,年轻人哪有愿意住的? 3、单行道没必要了,老城的辉煌已经过去了; 4、不只是单行道造成的原因,还有城市扩大了很多,新建住宅及商业楼办公楼等很多,使得人口分流了; 5、不是单行道的原因,是不好停车的原因,街边安装栏杆,到处都是收费停车场,限制了消费者; 6、单行线让城市更堵,单行道改来改去,很不方便,开车满街绕弯,特别是南门周边,有时都不知道该怎么走了,所以不愿意去; 7、跟单行道有啥关系?一共没几个单行道!单行道不背着锅; 8、条件好的、还有年轻人等,都住到新小区或者高档小区里面去了,高端写字楼也都在老城区外,人们上班多一部分也不用进老城区了,所以说老城区也就热闹不起来了; 9、我住老城也导航,单行道太多了; ...... 其实,老城处在一个四达之地,加上城里道路由于历史的原因,没办法加宽,实行单行才能使得交通更畅通,再也没有比单行更好的办法了,至于说停车问题,这就复杂了。谁叫银川的机动车保有量那么高呢。关键还在于一个素质问题吧,平时乱停乱放的太多了,很多车都是见缝插针地停放。 至于说老城的冷清,这也是无可避免的事情,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备,人们难免会“喜新厌旧”,因为谁不想住到大洋房,环境优美,时尚靓丽,交通便利的区域去? 所以, “单行道”不背着锅。 只是老城未来之路怎么走?改造的时候就需要深思熟虑,好好规划了!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银川城的第一次扩张是什么时候?那时候第一批高档小区是在哪?恐怕很多人都已经没有印象或者是不知道的。而说到扩张,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是唐徕小区。
    确实,如今提到老银川,很多人都会提到唐徕小区。 可以说,唐徕小区是银川(老城)第一个拆迁集中安置区。因为那时候老城已经显得繁庶拥挤,为了安置人口,众多单位数人头般划地,盖楼,搬迁,开始把人口往西引流,于是才有了唐徕小区的出现。 那时候建设唐徕小区只是单纯地为了拓展老城空间。它的主体是唐徕小区和银川拖拉机厂。直到九十年代初,唐徕小区才由郊区划入银川城区的范围里。 而在八十年代以前,唐徕片区不过是银川城西郊外,唐徕渠东侧的一片农田,隶属北塔村。一派塞上江南田园风光模样,人烟稀少,也就是顽皮的孩童和少数人喜欢到这里游泳,垂钓,嬉戏游玩。那时候的银川人喜欢城东的高台寺片区。 那时候的唐徕小区仿佛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和老城隔着一条凤凰街。那里一应俱全,学校、市场,小区等等,而整个唐徕片区的中心是一个农贸市场。总之说来,唐徕小区安静又繁华,让威记记忆深刻,因为威记第一次到银川,就是在唐徕小区落脚的。 不过唐徕小区跟高档小区不搭边,第一次扩张时期的银川,高档小区是南边的陶瓷小区和北边的海宝小区。这两个小区威记都没进去过,可是却听到过许多有关这两个小区的故事。 故事不知真假,可是,这两个地方的历史倒是真的,比如说陶瓷小区,这是宁夏工业的浓缩之地;而海宝小区,它可是关乎一段西夏灭亡前的泅渡历史。 熟悉西夏历史的人可能会知道,在西夏末帝李晛放弃抵抗之后,出城献降,提出给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这一个月时间里,发生了什么?那就是保留血脉。可是在蒙元大军围得跟铁通一样阵势中怎么出走? 威记翻到一点史料中记载,这就跟银川城西北角的北塔湖有关了,说起来就一匹布那么长了。总之,就是在如今的海宝小区这个位置。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银川的“金阅海银宝湖”说法是怎么来的?很多人肯定会说,那是因为这两个区域的房价是银川范围内最高的,而阅海要比宝湖高点,所以在房地产行业内就整出这样一个说法(或者叫概念)了,主要就是为了房子嘛。
    这样子解释对,也不对。 老银川们应该都知道,银川以前从地图上看,有点像一只“哑铃”(杠铃)。就是老城(兴庆区)和新市区(西夏区)大,人口多,而处在中间的金凤区其实就北京路一条路把两个区串联起来。也就是新城的范围内人比较多一点,因为那里有几个老厂(比如说起重机厂,啤酒厂等)。 北京路也成为银川第一条真正意义上连通三区的主干道。 而随着银川的发展,提出来“东达(黄河),西靠(贺兰山),南联(永宁),北抵(贺兰县)”的口号以后,于是首先就是需要填充略显单薄的金凤区两端,也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城南和城北。因为只有把绕城高速以内的三区土地充分利用了才好往外扩。 于是,在此之前,黄河路的修通,上海路的修通,人民广场的建成,确立了大银川的中轴线-宁安街等等,这些都是为接下来的城北阅海片区和城南的宝湖片区的打造。 在这个银川第一个“开放式”的大小区拔地而起的同时,贺兰山路的全线贯通,典农河以北的医院和商业综合体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加上商务区和轴线的霓虹闪烁,城北成了银川“最靓的仔”。等建好好,大批的单位上的人都搬迁了过去,拥挤的老城一下子显得空旷不少。 和城北阅海片区集中开发,以“阅海”为名字所不同的是,城南完全是以各大房地产企业各显身手,各种小区雨后春笋般崛起,这才使得两边的房价相差不大。 与此同时,金凤区也不再是“杠铃”上的一条“横杠”了,它甚至比老城和“新市区”都显得饱满。在金凤区,能明显感受到的是一种叫时尚摩登靓丽的现代城市气质。 就这样,老城(兴庆区)的风韵,金凤区的时尚,新市区(西夏区)的底蕴等风格呈现出来了。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也只是银川第二次扩张的成果而已,那么第一次呢? 其实银川的第一次扩张,是以唐徕小区的建成为标志,从那时候开始, “银川城”这个词就不再是指以前城墙框住的范围内了,像南边的陶瓷小区,北边的海宝小区,这些都是有故事的地方,尤其是海宝小区,它们也算是银川的第一次扩张的见证了。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 “水抱城”的银川离水越来越远。银湖的缩小,南塘的消失,红花渠的断流,宝湖的缩小,燕鸽湖的缩小等等, 让“湖城”也变得不是那么的名副其实。不过还好,幸好有典农河重新串联起来了“湖城”的荣耀,银川也恢复了湖泊的荣光。 可能说这些,也就只有老银川才能意会吧?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 杜牧:一首诗写尽遗憾,人生没有回头路可走,立足当下才是真
    1天前
    3跟贴
  • 广西桂平,桂平经济排名在广西的十强县里,可是由于同时也是广西的人口大县(县级市),所以其实一平均起来,人均GDP却排在广西的县级里的垫底位置。
    很多人说这也没办法,因为桂平的地理位置处在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之上,要先保障“粮仓”的安全,因为这是生存的根本。 这也是为什么在过去工业经济没有发力的时候,桂平凭借强劲的农业优势长时间占据“广西第一强县(县级市)”的位置的原因。 而如今农业经济显然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工业发展也必须要提上日程了。 因为别看桂平人口多,可是有相当多的人口都落广东厂里拧螺丝去了,长期下去,人口优势就没有了。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现在各地都出现了“断崖式下降”,抢人已经成为了必然。 人往高处走,在优厚的条件之下,谁还愿意待在桂平?所以,桂平作为人口大县,同时也是人口输出大县一点都不奇怪。并且桂平作为广西最早接受中原文明熏陶的地方,不缺人,同时也不缺人才。换句话来说,桂平流失的可都是青壮劳动力和未来的人才。 而流失一旦达到一定的数值,桂平会出现不可逆的衰落。 所以,在如今大藤峡水电站正式运营和柳梧铁路开建的机遇面前,桂平要谋求发展了,提供适合一群可能不够优秀,但是足够努力的人们以岗位,解决掉温饱和发展的问题,这样人们才能留下来,这样的桂平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当务之急,是在浔江上架上几座浔江大桥,连接北区和东区,盘把活自身区域内的交通和交流,把工业发展引导向北区的石龙方向,这样既兼顾了农业稳定发展,又使得工业可以乘上柳梧铁路的轨道,加上自身水路的便利,不用看别人脸色和救济也能迎来新的发展。 简单来说,桂平人口危机来到,努力成为“东融”之路上的节点吧! #乘风计划,动态激励#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