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3日《人民法院报》01版

开平市百合镇“红棉”解纷驿站前,一场特殊巡回审判成功化解了厂房租赁纠纷。

这场充满温度的司法实践,不仅让小微企业得以“喘息”,更让出租方吃下“定心丸”,成为开平市人民法院护航民营经济的一次生动注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租金桎梏
供需双方陷入困境

2019年,李某将其所承租的位于开平百合镇的厂房转租给杨某、陈某用于合伙经营电子产品加工,约定年租金79万元、租期10年。然而,2024年市场行情急转直下,杨某、陈某合伙经营的企业营收锐减,累计拖欠租金25万元。

“每月要还银行贷款、发工人工资,资金实在是周转不过来。”杨某坦言,若解除合同,设备搬迁、订单违约将让企业雪上加霜。而李某也面临现实的压力,租金是其生活主要来源。

该纠纷流转至赤坎法庭后,法官梁治平敏锐察觉到双方的“共生关系”:杨某、陈某合伙经营的企业具备技术和订单基础,只是短期资金链紧张;李某的厂房若重新招租,不仅面临空置期,还可能因行业淡季难以找到合适的承租方。

“判决解除合同,双方都可能遭受更大损失,调解或许才是最优解。”梁治平决定启动巡回审判,将庭审现场设在了靠近涉案厂房的“红棉”解纷驿站门前的红棉树下,并邀请熟悉本地营商环境的百合镇人大代表唐群英和擅长涉企调解的人民调解员百合镇司法所谢彩珠所长共同参与,一同开展庭前调解。

多元解纷
巧破利益博弈困局

“你们要么立刻给钱,要么就搬走!”调解初始,李某态度强硬。

“再给我们一点时间吧,我们会尽快付清租金的!”杨某、陈某则坚持表示希望能给予时间让企业恢复生机。

“企业有30多个工人,一旦搬离,大家都面临失业,这对我们镇里的营商环境也有影响。”人大代表唐群英先从“稳就业”角度切入。

人民调解员谢彩珠则以“邻里乡亲”的身份劝说:“杨某、陈某在本地经营多年信誉良好,此次拖欠实为经营遇困,希望你们可以宽限一些时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双方态度有所松动,梁治平立刻为双方算起“经济账”:若解除合同,李某需承担连续多个月的厂房空置损失,杨某、陈某则面临设备搬迁费及订单违约金,“两败俱伤不如共渡难关”。

“那法官你来说,现在租金问题该怎么解决?”

“你看这样行不行?租金分十期还,从下个月开始,每月还2.5万元。老李,你别算利息了,但他们要是逾期,合同立马解除,还得加5%的违约金。”梁治平趁热打铁提出调解方案。

“行!就这么说定了,如果后面你们再违约,合同就立刻解除。”李某沉默了一会,终于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

“这个方案既给了我们缓冲期,也让李叔的权益有保障,我们同意!”杨某、陈某当场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李某也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治理蝶变
终成政通人和共赢

纠纷化解后,梁治平的工作并未就此结束。针对赤坎法庭辖区内企业普遍存在的“租金支付灵活性不足”“纠纷解决方式单一”等问题,他形成了专业的法律意见,向辖区司法所、村委会等部门组织送去一份。

此外,赤坎法庭还将本案作为“侨庭说法”课堂普法案例,向辖区商户、企业及村集体组织干部等普及租赁合同中“情势变更条款”“分期履行约定”等法律知识和风险防范要点。

近年来,赤坎人民法庭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针对辖区租赁纠纷多发态势,通过“法官+N”协同解纷模式,联合当地人民调解员、人大代表、行业专家等多方力量,高效化解租赁纠纷累计60多件,其中85%的案件以“继续履行合同”“分期履行债务”等柔性方式化解,成功帮助数家小微企业避免因诉讼陷入经营危机。

来源:开平法院

供稿:关秀洁、李彩雯

排版:谭年安

编辑:古慧琳

审校:何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