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为了向老师展示自己作为本科生或拥有更高学历,表明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输于老师,在辅导孩子作业时,一道小题也愿意钻牛角尖儿,经常有大半夜的家长还为了一道题争执不休,甚至电话都打到了老师那里去。其实老师是肯定这些家长认真的态度的。
比如此前有一个问题,说9 + 9÷3 等于几,很多家长都自信满满的教孩子做这道题,最终等于 12,谁知道这道题恰好就是为了考察学生的运算顺序的,老师打上红叉说不注意审题。这就说明有的时候哪怕家长是研究生,真的会被小学生的题目给难倒。
6÷6÷6÷6=1被打红叉,父母生气质问,老师:你没上过小学吗?
小学的时候确实有很多怪题和偏题,而且这些题出现的概率还远远高于初中和高中,因为小学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阶段,这个时候趣味性的内容会多一些,而且偏题和怪题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出题人出这些题不是为了给家长们找不爽。
而是为了告诉家长,有的时候不能用传统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必须要结合实际。比如 9 + 9 除以 3,这道题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加法,结果是九又 1 / 3,而不是原本错误认为的12。这个例子就是出题人在题目中隐含的要求,让学生根据实际结果运算,而不是错误的计算逻辑。
不过最近又有一道题难倒了网上很多家长,孩子到了学习乘除法的时候,题目自然也就开始变难了,经常出现一些大量算式,比如6÷6÷6÷6。接连4个6做除法运算,这道题一下子难倒了很多学生。
有的家长就满不在乎,告诉自家的孩子,这个就是非常简单的小学基本运算,因为6÷6 = 1,所以无论再除以多少个6,最后的答案肯定都是1。第二天孩子拿着这样的作业本去交作业,却被老师批评:“你也太不认真了,孩子”。
这个时候家长就愤怒了,因为老师否定自家孩子,似乎就是在否定自己的教学能力。谁知道面对家长的生气质问老师也不慌不忙,只是反问了一句,难道你没上过小学吗?
接受过小学教育的人对计算基础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人总会马虎
将一个简单的除法算式拆分成这么长,老师就想考验他们对其中每一步骤的应用到底规不规范,如果最后规范计算得到的答案其实应该是1/36。而班级上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含含糊糊,有一个小姑娘上黑板把这道题做了出来。
用 6 乘以 3 个 1 / 6,最后顺利地得到了这个正确答案。这就说明小学的时候,家长真的没有必要只盯着一道题的标准答案,而是要通过这道题反思自己家孩子到底缺在了哪里。一些家长本身就是毛毛躁躁的,没有多少耐心,以为一道简单的题目真的就表里如一,其实这都是出题人给设的陷阱。
这个阶段学习的重点是在提高正确率的同时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而这两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学生头脑聪明,这种情况在小学真的很常见,小学的时候,针对那个时候的知识难度,可以说聪明的学生遍地都是。
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卷子拿到手里就着急忙慌地开始做,做完之后错误率很高,那么这就是在学习习惯上处于劣势了,这样的学生也很难打好小学基础知识的基础。
所以家长没有必要因为学生题目错误率太高而感到焦虑,真正应该关注的是找到背后的问题所在。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