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风暴在昨晚成为过去,我的世界也终于安静了,所以写点关于这件事的一些个人看法和想法,抒一抒心中块垒,也和能阅读到这篇文章的诸君聊聊天吧。
连续10天被《哪吒2》一部分所谓的“粉丝”大规模网暴和辱骂,心情还是很有些暴躁的,本来的计划是连续输出至少一周以上关于《哪吒2》的文章,或者直接开怼,或者阴阳怪气,草稿箱里早就备好了几条选题“弹药”,随时准备开火。
但是我没有继续写文章去“阴阳”《哪吒2》那些所谓的“粉丝”,我的个人自媒体虽然断断续续写了9个月,10万+的文章也有一些,但是这样恶意的大流量还是让我有点措手不及,甚至有点恐慌的:
这个世界怎么了,为什么网络上大家的戾气这么重?
并不是认怂服输,是因为这些流量对我的号来说都是“垃圾流量”,会降低我其他内容的推荐概率,以后我想要获得算法的青睐,那就真的只能写这种类型的文章了。
其实这两天在那种情绪下其他选题压根也写不进去,前天晚上的文章仓促收尾,昨天直接停更。
一整天没有看评论区,心平气和,今天也不阴阳了,只要他们不惹我,过去的归过去,未来的归未来。
今天这篇虽然标题依然沿用上一篇的合集标签“我为哪吒举大旗”,但主旨全部都推倒重来了,毕竟我也认为《哪吒2》这部电影本身是真的挺好看,很燃、也很有趣,不然也不会有如此高的票房,甚至有了它的“饭圈”。
写自媒体当然希望有粉丝和流量,但是大数据请不要再将这篇文章推送给“那些人”了,求求!
如果这篇文章有幸被你阅读到,甚至想了解一下前因后果,我按顺序贴几篇文章在下面:
3月22日:《哪吒2》再延期上映1个月,是国内观众的“韭菜”还没割够吗?
3月23日:批评《哪吒2》怎么了,全球第5就不能批评了?被收割的快乐我不懂!
3月28日:向“支持”《哪吒2》的粉丝致歉:对不起,我不该批评你们是被收割的“韭菜”
3月29日:《哪吒2》票房冲TOP4,超越泰坦尼克号、争3望1指日可待丨我为哪吒举大旗(一)
①
老规矩,先复盘。
最近关于《哪吒2》的四篇文章,总阅读量一共是61万,前台显示的评论总数大约4500条,如果加上被系统判定违规而自动屏蔽的、以及我昨天手动屏蔽和删除的,一共不低于5000条。
特别是我3月29号的文章《<哪吒2>票房冲TOP4,超越泰坦尼克号、争3望1指日可待丨我为哪吒举大旗(一)》,现在的阅读量是49.6万人和51.3万人次,确实是很高的数据,也是我第二条50万级阅读量的文章。
我的文章“何德何能”被这么多人关注和讨论?
其中60%以上是纯来骂我的(其中大部分是很脏的那种骂),20%是批评我蹭流量、阴阳文、当啊立什么的,剩下的不到20%才是持中立或者支持我观点的。
因为22号的第一篇文章《<哪吒2>再延期上映1个月,是国内观众的“韭菜”还没割够吗?》推送之后,迅速涌入大几百条恶意评论,我觉得这群人真的是疯了,怎么好赖话都看不明白呢?
于是在23号直接就写了第二篇《批评<哪吒2>怎么了,全球第5就不能批评了?被收割的快乐我不懂!》,将这部分我眼中的“糊涂蛋”一并加入了批评的行列。
第一篇的推荐流量到24号基本已经停了,第二篇发完之后连续三天的阅读量也都是几百,这事其实已经过去了,没想到3月26号的时候,第二篇被大数据开始“限量”推荐,一直持续到昨天。
是真的很脏!
有人说,现在大家生活得都很压抑,发泄发泄在所难免,我能理解,但不能接受,于是直接开怼,有了第三篇《向“支持”<哪吒2>的粉丝致歉:对不起,我不该批评你们是被收割的“韭菜”》,批评“饭圈文化”。
这篇文章阅读量连续几天都不高,但因为第二篇一直在被推荐,所以从26号开始,来的都是所谓《哪吒2》的“粉丝”,什么都不看,点开链接直接拉到留言区开骂,并且越来越激烈,越来越脏。
所以我写了第四篇《<哪吒2>票房冲TOP4,超越泰坦尼克号、争3望1指日可待丨我为哪吒举大旗(一)》来阴阳他们。
对,阴阳体也是文章写作的一种方式。
那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内容,并且愿意为这样的内容点赞?
我贴一个专门每天写《哪吒2》的公众号举个例子,数据好到真的让人嫉妒,并且评论区非常和谐。
这个号从2月初一直这样写到现在。我截图的3月18号到25号一共有三条10万+,剩下的大多是大几万,最低的一条是2.4万。
为什么流量会这样高?当然是迎合了大多数人的情绪。
左一个没想到,右一个才明白,每天票房都有惊喜,不是这里火了,就是那里霸榜了,破纪录了,大家一起燃烧激情,集体亢奋。
反面的例子是,我昨天晚上偶然刷到的一篇文章:《有没有发现,这其实有点“反常”:<哪吒闹海>中哪吒扰民在先,恶行在后,却被美化成为英雄》。
虽然确实借的电影的热度,但写的是神话传说中的哪吒本吒,不是《哪吒2》这部电影。
很正常的个人观点输出,也是10万+的文章,作者置顶留言说:“被骂的自闭了”。
上哪儿说理去?
②
我借用一下作者开头的两段话,然后来说说我对最近这件事的一些思考。
小时候我读《封神演义》中的哪吒故事,也曾对其"恶劣行为"感到困惑:为什么一个扰民在先、杀人在后的角色,却能获得如此广泛的民间认同?直到后来,才逐渐理解这种爆力叙事实际上是底层民众压抑情绪的一种宣泄。
在传统的民间故事里,普通百姓从来不会把自己代入东海龙宫的一份子。绝大多数人这辈子都不敢说出'整个东海都是我的地盘'这样的豪言壮语。对他们来说,东海这样类型人物见得多,哪吒不存在。
小声叨叨,公众号:小声叨叨有没有发现,这其实有点“反常”:《哪吒闹海》中哪吒扰民在先,恶行在后,却被美化成为英雄。
大概是作者“底层民众压抑情绪的一种宣泄”惹恼了那些人,但我更认同作者“普通百姓从来不会把自己代入东海龙宫的一份子”这句话。
与此同理,那些四处恶意宣泄的网络“隐形人”,他们当然不会将自己代入写作者的视角,甚至有极其固执的“受害者”思维:
你批评的对象就是我,所以我要骂你,并且怎么脏怎么来。
所以网络上到处都能看见类似这样的评论留言,他们抓住一切机会将自己代入“底层”视角,怼天怼地怼空气,别说像我们这样观点创作者,甚至连灾难事故他们都不免要出来幸灾乐祸一番。
比如最近缅甸的地震灾难发生后,就有人在新闻评论区留言说:可喜可贺,上帝的审判倒了。
这还是正常人的思维吗?
我29号那篇《<哪吒2>票房冲TOP4,超越泰坦尼克号、争3望1指日可待丨我为哪吒举大旗(一)》有个很值得关注的数据:
平均阅读时长0.97分钟。
什么概念?
只能说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压根就没有看过文章,而是直接滑到底在评论区“写留言”。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引用冯唐在他的《强者破局》中的话说:
不要和底层人讲逻辑,不要和中层人谈理想,不要和上层人谈感情。要和底层人谈感情和道德,要和中层人谈逻辑和利益,要和上层人谈理想和未来。
不愧是冯唐。
作者说,底层人需要的是情感的共鸣与道德的支持,因为底层人更多的是生活在现实的泥潭里,他们承受着社会的重压与生存的艰难。在这样的困境中,逻辑和理论往往无法触及他们的心灵。你谈得再多的道理,讨论得再透彻的逻辑,也无法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
我的评论区也有人留言说,现在大多数人生活得都很苦闷,好不容易找到个机会,发泄发泄在所难免。
我并不是说在我评论区恶意宣泄的那些人全部都是“底层人”(这个概念的存在本来就有很大争议,至少我不完全认同),但至少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
我对普通人的定义是,生活不好也不坏,有一份收入稳定但并不很高的工作,但职场或许并不一帆风顺,家庭生活也或者不一直都幸福和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优点不明显但缺点可能会比较突出。
他们中的极端者会成为一个很特定的群体,他们会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来宣泄自己所受的委屈,甚至将自己承受过的屈辱加之于他人之身。
毕竟网络上骂上几句,别人大概率也不会真的去告他,但他们或许并不值得,这样的行为是可以被制裁的,只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和他们真的计较罢了。
我也是普通百姓的一员,但我依然认为,人与人之间最大的距离是认知的差距。
和这类人讲道理,讲逻辑,我还真是个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