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宅基地确权证拿到了吗?最近有网友在问我,他们当地宅基地确权都已经快十年了,为何还是没有拿到确权证,这是咋回事。
小编经过了解,发现确实有一大部分的农民,现在都还没有拿到宅基地确权证,所以心里还是没底。
自从2013年我国启动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以来,至今已过去10余年。然而,仍有不少农民反映,自家宅基地虽已完成测量登记,却迟迟未能拿到不动产权证。
这一现象背后究竟有何原因?2025年,国家针对宅基地确权政策又进行了哪些调整?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宅基地确权10年,为何仍有农民未拿证?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小编特意问了一下村里的干部,总结主要是下面几点:
①历史遗留问题复杂,权属纠纷难解决。
农村宅基地因年代久远,部分房屋存在权属不清、边界争议等问题。例如存在继承纠纷:老人去世后,多个子女争夺宅基地继承权,导致无法确权。
还有邻里纠纷:建房时多占、少占宅基地,引发长期矛盾,这样也同样都会影响到确权颁证的。
②政策调整导致确权标准变化。
2019年后,国家推行“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将宅基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合并登记,导致部分地区需重新审核数据,延缓发证进度。
③基层执行效率不足。
这个也是情有可原的,在这些年基层干部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前几年还有疫情,从而导致很多的事情耽误了。
再加上部分地区的人力物力有限,一些地区因工作人员不足、资金短缺,导致确权登记进度滞后。
还有的就是可能因为信息登记错误,或者是部分农户因材料不全、数据录入错误,需反复核对,一样也会影响发证。
④“一户一宅”政策限制。
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现在房屋确权就必须满足“一户一宅”的原则。如果宅基地超标了,比如部分农户宅基地超出当地规定标准,需补缴费用或整改后才能确权。
还有就是 一户多宅的情况:因继承或历史原因形成“一户多宅”,需分户或退出多余宅基地才能确权。
二、2025年政策大调整!农民朋友需重点关注
1. 加快确权发证,3年内基本完成。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扎实做好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并要求各地在3年内基本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确保农民尽快拿证。这也给广大的农民朋友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2. 严查违规行为,保障农民权益。
第一是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宅基地:2025年新政再次明确,严禁城镇居民下乡购买农房,违规交易不予确权。
第二是规范“一户一宅”:对合法继承的“一户多宅”情况,允许在确权证书附记栏注明来源,但违规占用的宅基地不予登记。
3. 盘活闲置宅基地,增加农民收益。
新政鼓励农民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盘活闲置宅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康养产业,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农民如何应对?4个关键行动指南
首先,自查宅基地合规性。检查是否存在超面积、权属争议等问题,及时补办手续或调解纠纷。若因历史原因未批先建,尽快向村委会申请补办审批。
其次,主动联系相关部门。若确权多年未发证,可向乡镇自然资源所或农业农村局咨询进度。了解下具体是什么情况,若因材料缺失影响发证,配合补交证明文件。
再次,关注地方政策动态。部分地区(如浙江)试点宅基地“跨村调剂”,符合条件的农户可关注政策变化。
最后是妥善保管现有权属证明,如老土地证、建房审批表等,避免因材料丢失影响确权。
四、结语:确权证=农民“财产证”,早拿早安心!
宅基地确权证书不仅是法律凭证,更关乎拆迁补偿、抵押贷款等切身利益。
尽管过去10年发证进度不一,但2025年政策已明确加速推进。农民朋友们应抓住机遇,尽快解决遗留问题,确保顺利拿证,让自家宅基地真正成为“有价资产”!
(本文综合国家最新政策及地方试点经验,具体执行请咨询当地农业农村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