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4日,深圳北开往东莞南的D7594次高铁上发生了一起令人难以忽视的事件。

一位中年男子在车厢内脱掉鞋子,随意将脚放置在对面女乘客的座位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行为原本只是旅途上的小插曲,没想到这名男子并不是一个善茬。

顽固不讲道理的他硬生生的将这件事情冲突化了起来,与现代高铁的文明格格不入,引发了网友的强烈谴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行为,自然也引发了许多网友谴责的共鸣,平时在公共场所,人们就“苦素质低的人久矣”。

1

事情的起因是微不足道的,那天,一位从广州出发的年轻女子在高铁上安坐准备前往东莞。

她的对面座位上,坐着一位穿着白色衬衫的中年男子,他看似十分放松,甚至脱掉了鞋子,并将脚随意地伸向了女子旁边的空座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举动无疑让周围的乘客感到不适,特别是对于那位女子而言。

这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对她嗅觉上的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女子后来描述的情况和视频画面来看,男子的脚散发出明显的异味,而脚底的皮肤还出现了脱皮的现象,显然存在一些健康问题,甚至可能是脚气等疾病的症状。

屏幕前的我们,虽然不能亲身感受到那种不适,但从视频中的表情与态度,我们可以想象她当时内心的烦躁与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如此不文明的举动,女子并没有选择保持沉默,而是以温和的语气尝试提醒男子,希望他能够顾及她人的感受,将脚收回。

遗憾的是,男子并未表现出任何的歉意和理解,反而摆出一副理直气壮、事不关己的模样,继续将双脚置于她的座位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离谱的是,当高铁工作人员经过并提醒他时,他表面上虽然将脚收回,但待工作人员离开后,又故态复萌,继续将脚伸向女子的座位。

这显然是没素质的体现,也是对他人感受的漠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女子决定通过手机拍下这一幕,记录下男子不文明的行为,并以此保护自己的权益。

视频中,女子清晰地质问男子:“你把脚这样放在上面,别人不用坐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男子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反而愤怒地站起身,推开了女子的手,并大声质问她:“你照什么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男子的反应更是让人愕然,他不仅不知悔改,反而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情绪,甚至做出了挥拳的动作,显得十分凶狠,令女子感到不安和恐惧。

最后,男子在即将到站时匆忙下车,留下女子一个人在座位上,右手红肿,心情复杂,内心充满了委屈与愤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许多网友纷纷发表意见,强烈谴责男子的不文明行为,认为其缺乏基本的公共道德和社会尊重。

更多人表示,这样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素质问题,还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部分网友甚至建议将男子列入高铁“黑名单”,限制其今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此警示他人。

公众对于这一事件的愤怒并不仅仅是针对一个人的不文明行为,更是对当下社会公共秩序的深刻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事件并非个别现象,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已经蔓延,甚至成为一种“社会公害”。

例如,高铁上的占座问题、过道不通、车厢内大声喧哗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其他乘客的出行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情况不仅让人质疑为何在现代社会,一些人可以如此肆无忌惮地漠视公共规则,也引发了关于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

除了个体的不文明行为,公众对于执法力度的关注也随之加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人表示,虽然我国对于公共秩序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执法部门往往存在“不作为”的问题。

很多违法行为被认为是“小事”,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导致一些不文明行为得以肆意滋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网友指出,执法人员常常选择“和稀泥”的方式处理问题,这不仅使得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也让公众对维护公共秩序的信任逐渐消失。

仅仅依靠工作人员的劝导是否足够?是否应该建立更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大处罚力度,让不文明行为付出更高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评论丨又见“野蛮乘车人”,一次法律惩戒胜过万次舆论谴责

是否可以借助科技手段,例如在车厢内安装监控摄像头,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并与个人信用体系挂钩?

此外,一些法律界人士也指出,男子的行为已经涉嫌寻衅滋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相关条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该法规定,殴打他人并造成轻微伤害的,应该受到拘留和罚款的处罚。

然而,现实中,这类事件往往通过调解处理,处罚力度较轻,未能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

从更深层次来看,“高铁脱鞋门”事件的发生,反映出当前社会对道德教育的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个人的行为习惯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道德的正确引导,未能树立基本的公德心,那么其成年的不文明行为也就不足为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提升公民的文明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当务之急。

这不仅仅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我们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时刻提醒自己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尊重公共秩序。

更为重要的是,当我们遇到不文明行为时,应该勇于站出来,尽可能地通过正当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并提醒他人注意公共行为的规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当每个人都能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感受,我们的公共空间才会更加文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