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网上热传菲律宾在我国南海海域非法“坐滩”军舰浓烟滚滚的视频,引发着火与消防演习的猜测。经获取独家视频与多方探寻得知,实际是菲律宾船员在船上燃烧生活垃圾。因非法“坐滩”破坏仁爱礁生态遭国际舆论压力,不敢向海里扔垃圾才出此下策,这严重违反《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造成持续性污染。
“坐滩”军舰(资料图)
菲律宾的马德雷山号登陆舰,在仁爱礁非法“坐滩”已长达20多年。根据中方发布的《仁爱礁非法“坐滩”军舰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报告》,自菲律宾军舰非法“坐滩”以来,仁爱礁的造礁石(珊瑚)覆盖面积急剧下降,曾经生机勃勃的珊瑚礁,在菲律宾的长期破坏下,大片死亡。此次焚烧生活垃圾的行为,更是对海洋生态环境的雪上加霜。生活垃圾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像塑料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等物质,毒性极强,不仅污染空气,还可能随着降雨落入海洋,进一步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而菲律宾作为《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签署国,却公然违背公约精神,在船上焚烧垃圾,严重破坏海洋环境。
在外交层面,这一事件实则是菲律宾在中菲南海争端中的又一次无理挑衅。回顾过往,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小动作不断,不仅长期非法占据仁爱礁,还多次在国际上污蔑中国,声称中国在南海的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尤其在阿基诺三世执政时期,菲律宾与美国联手搞出所谓的“南海仲裁案”,企图借国际法庭给中国施压,尽管中国坚决不承认这一非法裁决,但菲律宾借此更加有恃无恐地霸占仁爱礁。马科斯上台后,菲律宾再度倒向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频繁挑衅中国。菲律宾多次指责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和资源开发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妄图将中国告上国际法庭。
“坐滩”军舰(资料图)
面对菲律宾的无端指责,中国并未选择直接强硬对抗,而是巧妙地“借力打力”。去年7月,中国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发布了两份重要报告,一份是关于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的调查,另一份则是关于仁爱礁附近生态系统的评估。报告显示,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优秀,海水水质和生物多样性都处于健康状态;而仁爱礁附近海域,却因马德雷山号的长期“坐滩”,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两份报告用事实说话,直接打脸了菲律宾和西方媒体此前用“环保”作为借口对中国的不实指控。报告发布后,菲律宾面临国际社会的质疑和批评,环保人士纷纷指责菲律宾破坏南海生态。在这样的国际舆论压力下,菲律宾“坐滩”军舰上的船员不敢再往海里扔垃圾,无奈选择在船上焚烧生活垃圾,这才出现了“浓烟滚滚”的闹剧。
菲律宾为何不选择将垃圾运出去处理呢?一方面,运输成本过高,仁爱礁离菲律宾本土虽不算太远,但为运输生活垃圾出动船只往返,对本就不富裕的菲律宾而言,经济上难以承受。另一方面,在中国海警常态化巡航监管下,仁爱礁附近海域处于中国有效管控中,菲律宾运输生活物资上舰都需事先通报并接受检查,运输垃圾更是难上加难。
此次事件也再次凸显了仁爱礁的重要战略意义。仁爱礁距离中国台湾地区和菲律宾的距离都在200公里左右,对于中国以及试图通过扶持菲律宾来制衡中国的美国来说,都是极具战略价值的地区。若仁爱礁落入美国之手,美国极有可能将其打造为监控南海、介入台海问题的前沿阵地,长期对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渗透。
“坐滩”军舰(资料图)
在此次浓烟事件发生后,菲律宾方面最初的回应漏洞百出。菲律宾海军上将罗伊文森特·特利尼达否认菲律宾士兵焚烧废弃物的说法,称这是消防演习。但从现场画面来看,甲板上散落大量烧焦碎片和废物,过火面积大且痕迹延伸到船体。若真为演习,不会出现如此大面积不受控的燃烧,且消防演习通常会选择在易燃区域,而非船头甲板。再者,菲律宾此前从未提及每月进行一次这样的消防演习,在补给都困难的情况下,也难以解释哪来如此多易燃物用于演习。
一直以来,中方在仁爱礁问题上始终保持克制与理性,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允许在中方执法力量管控下,菲律宾向“坐滩”军舰运送食物等基本补给物资,但坚决杜绝菲方趁机运送建筑材料加固船体。如今,菲律宾非法“坐滩”的军舰已在仁爱礁朽烂了20多年,多年缺乏系统维护和加固,事实上已濒临解体。随着中方在南海管控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通过发布报告等方式在国际舆论上掌握主动权,菲律宾在仁爱礁的非法存在愈发艰难。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艘破船将彻底失去支撑,菲律宾也将不得不面对从仁爱礁撤离的现实,而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迎来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