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3月24日,我国首口海上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井在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开钻。该项目预计10年累计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超100万吨二氧化碳的同时,能提高油藏采收率,驱动原油增产20万吨,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恩平15-1平台是亚洲最大的海上原油生产平台,位于深圳西南约200公里的90米水深海域。它所开发的恩平15-1油田富含二氧化碳,如按常规模式开发,二氧化碳将随着原油一起被采出地面,不仅会腐蚀海上平台设施和海底管线,还将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采用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可将“碳包袱”转化为“碳资产”,实现油田增产与绿色低碳双赢。此前该平台已实施我国海上首个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投用以来已累计安全运行近13000小时,封存二氧化碳18万吨,相当于种植60万棵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正在重塑化石能源开发范式。此次开钻的CCUS井设计井深3243米,项目团队创新采用“老井新用+分层注气”模式,攻克了井筒完整性标准高、注气管柱复杂和精确注入难度大等诸多工程挑战。
该项目预计4月试注运行,投用后,将进一步构建完善我国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和装备体系,为后续海上油气田开发以及沿海高排放企业的大规模减排提供借鉴和指导,加快推动“岸碳入海”,开辟我国降碳环保新道路。
看看新闻记者: 敖德芳 符雅 王则斌
编辑: 王则斌
责编: 冷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