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北的沙漠种不出柔美的玫瑰
却有着坚韧不拔的梭梭
西北的风沙吹不散绿色的信念
但每一次坚守都在孕育生机
西北粗犷的风
见证了西北人民沙漠变绿洲的热血赤诚
等风来 不如追风去
这里并非寸草不生
有爱亦能繁茂如春
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夹击之下,民勤,这座身处西北的边陲小城,正以顽强的姿态,不屈不挠的精神打响了一场生态保卫战。在这场“人进沙退”的壮阔征程中,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民勤公路段全体职工挺身而出,默默奉献,成为“请到民勤种棵树”活动背后坚定的守护者,用辛勤的汗水为绿色希望铺就通途。
“干”字当头,路域焕新“高效化”。优美的路域环境,是民勤对外展示的“第一窗口”,承载着“请到民勤种棵树”活动参与者踏上这片土地的初印象。民勤公路段常态化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对辖养道路的日常环境整治力度,对每日巡查工作详细安排部署,通过捡拾沿线垃圾杂物,整修路肩边坡,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流沙上路情况进行及时清理,定期对沿线干枯倾斜树木进行修剪,以拉网式“大清洁、大提升”行动,全方位、无死角焕新道路通行环境,为参与者提供整洁、舒适的通行条件。

清理流沙
“勤”字托底,标识清晰“指前路”。清晰的标识标牌等警示设施,如同公路的“眼睛”,默默指引着“请到民勤种棵树”活动的参与者们顺利前行。民勤公路段坚持定期对沿线标志标牌、里程碑、百米桩等附属设施检查、维护,一旦发现有破损、变形、褪色等情况,立即进行修整或更换,同步完善和调平不平顺的波形护栏。这些标志标牌,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默默地守护着道路安全,也为“请到民勤种棵树”活动保驾护航,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顺利抵达绿色希望的种植地。

矫正路面标牌
“实”字打底,夯实整治“丰硕果”。为了给大家提供舒适的通行环境,民勤公路段抢抓春季养护黄金时期,对辖养公路进行详细的路况调查,全面掌握路面裂缝数量和特征,因地制宜制定裂缝处治方案,通过全员参与、机关人员下沉一线以及小改小革创新发明热贴缝电动夯实机等方式对路面病害进行“精准治疗”,切实提升路面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让道路更加坚固,让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坚实。

春季路面病害处治—路面灌缝作业
“规”字领航,安全检测“零隐患”。民勤公路段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加强桥梁定期检查,根据《公路桥涵养护规范》工作要求,以“深化桥涵空间整治力度,持续提升路域环境质量,服务过往司乘安全出行”为出发点,按照“严细实”的标准,对辖养桥涵进行定期检查。同时加大桥涵日常养护力度,清理疏通桥梁伸缩缝、泄水孔,清理涵洞进出口垃圾,确保桥梁安全运行。他们用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技术,守护着每一座桥梁,让这些桥梁成为连接外界与民勤的交通纽带,让更多的人能够顺利抵达民勤,参与到植树压沙的行动中来。
“当”字立身,作用发挥“强效能”。治沙压沙是一场漫长而艰巨的战斗,民勤公路养护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守岗位,贡献力量,充分发挥“军路魂”党员突击队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践行“五个一线治沙工作法”,开展压沙护绿行动,在G569线青土湖路畔织造巨大的“金网”,牢牢锁住流动的沙丘,努力将该路段打造成一条“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民勤地域特色生态示范路。
近年来,民勤公路段共压沙71000平方米,种植沙生植物2000平方米,这些努力,更是让远方而来的种树者们看到了这片土地的绿色希望。
辽阔的土地,是绿色生命力的最好诠释。民勤公路段将持续深化“三抓三促”行动,结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学习教育,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意识,采取多项有力措施,让党建赋能绿色养护的实践模式切实“活”起来、“亮”起来、“动”起来。沙漠治理是旷日持久之功,在此,我们呼吁更多的人加入“请到民勤种棵树”的活动中来,携手共进,“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同时,民勤公路段将持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组织“军路魂”党员突击队,驾驶爱心服务车为遇到困难的志愿者送上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志愿者们在遇到困境时能及时获得帮助,感受到来自这块热土的温暖与关怀。(本稿件图片由武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民勤公路段提供)(记者:仲春燕 通讯员:胡玉梅)
编辑:李筱
审校:周旦
责任编辑:李禄文

不再见28312
北京要确保种一棵活一棵,这样民勤变绿洲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