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一只30克的“小不点”鸡,短短45天,竟然就能长到5斤直接出栏,端上人们的餐桌。近年来有关“速成鸡”的安全质疑一直存在:“这种鸡肯定打药了!”,“激素鸡吃多了会导致青年早熟!”,甚至还有早年朋友圈上常年流传着的“6翅膀4条腿变异鸡”的骇人图片。

真实与谣言之间究竟隔着多远的距离?这些所谓的“速成鸡”,究竟是基因奇迹,还是真的掺了什么见不得人的科技狠活?今天我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这背后的玄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学喂养不靠激素

一只雏鸡45天完成“体型逆袭”,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这鸡肯定用了科技!但真相却与你想象的大相径庭。

2016年,我国检验检疫科学院的专家储晓刚表示,他问过国内外很多养殖专家,但所有专家都表示,这种鸡生长速度快完全是品种本身的特点,并非激素的原因。他也曾亲自做过相关检测,所有样品均未检出激素残留。

我国农科院的专家张宏福表示,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肉鸡养殖中激素使用情况是不会出现的。因为这不仅违反法律,而且激素价格昂贵,注射技术要求也很高,肉鸡本身也很难对体外激素进行有效吸收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使用激素不仅无法显著加速鸡的生长,反而会增加鸡的心血管系统负担,养殖过程中的死亡率也会显著上升。对养殖场主们而言,这样“赔本”的操作显然不符合经济逻辑。

至于流传多年的“6翅4腿变异鸡”,不过是某些人利用图像拼接技术炮制的谣言。国际权威禽类期刊《Poultry Science》指出:目前,基因编辑技术仅能做到单性状改良(如增加胸肌含量),而无法凭空创造出多余的器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争议点在于抗生素的使用。在千只以上的规模化鸡舍中,适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不可或缺的防疫手段,这与人类手术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理。也就是说,使用抗生素只是为了放在流感病害,保证鸡群健康,和增重速成无关。

我国的相关法规也明确规定,养殖鸡只在出栏前需经历7天以上休药期,确保抗生素代谢达标。因此,只要在规定期限内停药,鸡肉中残存的抗生素浓度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速成鸡为何速成

商品“速成鸡”品种学名为“白羽肉鸡”。这一品种之所以“速成”,其实起源于一场持续几十年的基因优化。

白羽鸡父系源于生长迅猛的科尼什鸡,母系继承自产肉率高的白洛克鸡,两者的杂交优势经过数十代选育,将原本需要90天出栏的鸡压缩了一半生长周期。早在2007年,白羽鸡的生长周期就缩减至了惊人的42天,体重可突破3000克,远超其他鸡种。

2021年,我国审定的“圣泽901”新品种白羽鸡,更是实现了从祖代种鸡到商品鸡全链条的国产化,畜牧业协会数据显示,这一突破使得每年减少进口种鸡量超100万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走进标准化的肉鸡养殖场,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刚出壳的雏鸡住进恒温26℃的育雏室,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3000ppm以下,智能光照系统每天提供20小时柔和的LED照明。这些精心“照料”,正是现代养鸡业缩短生长周期的关键。

养殖过程中,科学配比的饲料和检疫也很重要。雏鸡期饲喂高蛋白开口料(粗蛋白含量达22%),生长期则转为高能量玉米豆粕饲料,这种阶梯式饲养方案可比传统喂养提升15%生长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只鸡在1日龄需要接种马立克氏疫苗,7日龄进行新城疫-传支二联苗滴鼻,21日龄再强化禽流感灭活疫苗。这套防疫套餐,再配合定期饮用水质菌群监测,可使得鸡群发病率控制在3%以内。

一只鸡的整个养殖周期,每枚种蛋从重量筛选,到屠宰前的末次体重监测,每个环节都经过严格测算,误差可保持在50克以内。正是这种工业化思维与生物技术的结合,才让安全可靠的鸡肉供应走进千家万户的厨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选择白羽鸡

在菜市场中,散养土鸡的价格通常远高于白羽鸡。许多消费者也普遍认为,散养土鸡的风味远胜于标准化养殖的白羽鸡。

事实上,散养土鸡味道的确更胜一筹,炖煮时锅中浮起的金黄油脂就是明证。相关肉质分析显示,生长周期超过120天的土鸡,肌间脂肪含量可达2.1%,是白羽鸡(1.3%)的1.6倍。这种纹理鸡肉脂肪分布赋予了土鸡肉独特的层次感。

但是,土鸡的养殖成本更高。相关数据显示,白羽鸡长1公斤肉仅需1.6公斤饲料,而土鸡则需要3.2公斤;加上120--150天养殖周期带来的防疫,人工等成本,最终土鸡的零售价往往达到白羽鸡的3倍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白羽鸡占据已经了鸡肉市场的70%,消费场景主要是家庭日常购买。而市场剩余30%的土鸡,则多出现在节庆礼品或月子餐的采购清单中。

我国每年白羽鸡的消费量超过50亿只,这一庞大的需求若完全由土鸡替代,其饲料将消耗全国玉米年产量的15%,显然超出了当前农业生产的承载能力。因此,白羽鸡成为鸡肉市场的主导者,是现代农业适应大规模需求,实现高效供给的必然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尾

说到底,老百姓最在乎的不过是一口吃得安心,对于速生白羽鸡出现担忧很正常。但白羽鸡能够速成,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确实不靠“激素”作弊,而是工业化,规范化和基因选育的结果。

下次去餐厅点炸鸡吃的时候,大可以放心选择,不必被那些“科技狠活”的传言吓住,更不要被朋友圈那些拼接的“六翅怪鸡”给骗了,毕竟能端上餐桌的,都是经历了九十九道关卡的正经鸡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