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离开白城,离开那承载着我无数童年回忆的201部队大院四十余载。然而,无论岁月如何更迭,那份对大院深深的怀念之情,却始终如一,历久弥新。
记忆中的201大院,如同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永远镌刻在我心间。大礼堂的庄严与肃穆,礼堂前小广场的热闹与喧嚣,服务社的琳琅满目,大食堂的饭菜飘香,防空洞的神秘与探险,滑冰场上的欢笑与汗水,以及那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家属楼,都已成为我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俱乐部前广场
我怀念门口站岗军人的威严,那是对国家的忠诚与坚守;我怀念每天嘹亮的军号,那是对生活的规律与秩序的呼唤;我怀念一到夏天就散发出阵阵清香的紫丁香树,那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馈赠;我怀念大院的角角落落,那里藏着我的欢笑与泪水,见证了我的成长与蜕变。
我更怀念四季分明的小城生活,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银装素裹。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韵味和美好的回忆。
在伟大领袖的光辉照耀下,父辈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服从党的安排,哪里需要哪安家。他们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也随着父母的脚步,走过了许多地方,见证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体验了多样的生活风貌。然而,对于自己的出生地和籍贯,我已经没有了太多的记忆,因为它们只是我生命中的匆匆过客,无法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俱乐部
但有一个地方,却是我永远的归宿和牵挂,那就是201大院——我梦开始的地方,我从小生长的地方,我心中的故乡。201大院不仅是我成长的摇篮,更是我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港湾。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大院是现在还是将来存在与否,它在我心中永远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大院里的每一砖一瓦、每一草一木,都承载着我童年的欢笑与泪水,记录着我成长的点点滴滴。那些在大院里度过的时光,如同珍贵的宝藏,永远珍藏在我心底。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大院,想起那些熟悉的面孔和亲切的声音,心中便充满了温暖与感动。
家属楼原址
总后勤部白办201部队大院是一个军级单位,有以下几个行政部门:司令部、政治部、业务部和军马局等单位所组成。我父亲任职于军马局生产处,主要负责军马场的生产管理工作。
201大院在我的印象中:一走进大院正门口,有二位全副武装的战士24小时站岗,走进大门迎面所见的是一座非常醒目的,目测有5米高的大型石碑,上面书写着大红色的毛笔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周围有一米高的铁栏杆围住,夏天的晚上,经常有家属带着孩子在石碑下玩耍聊天。
再往前走,就是各行政部门的办公区域:司令部、政治部、业务部和军马局,这四个单位都是二层至三层小红砖砌成的楼房,除了办公楼就是家属楼了,有联排的二层将军楼,将军楼前面是一片沙果园,后来加建了一栋四层楼,就把沙果园全毁了。
201大院围墙原址
司令部、政治部、业务部原址
军马局原址
将军楼原址
大 烟筒原址
蓝球场原址
大礼堂(俱乐部)原址
201大院俱乐部
大礼堂(俱乐部)是每座大院都有的建筑。部队大礼堂是大院最高大、最雄伟、最壮观、最独具风格的标志性建筑,说起大礼堂,我想起儿时很多趣事。大礼堂一到周末就有很多演出或放电影,发票时,家里一般都是发一张票,基本上是不够用。那时候有钱也买不到票,但没票一定是进不去,那就看每个人的本事了,大院的孩子逃票方法各有奇招,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使用相同颜色的旧票。
二、使用用过的半截票根。
三、从侧面厕所的窗户翻过去。
四、从下水道爬进去。
五、进去的人再找里面的人拿票出来,带人进去。
六、还有电影开演一段时间后,门就开放了,没票的人都可以进去了, 只是看不到电影头了。
还有的孩子甚至散场时躲在场内打游击赖着不走,下场接着看;还有就是在电影开演后,工作人员走了,再悄悄溜进去蹭免费电影看。偶尔会当众被抓住,被工作人员严厉训斥,被揪着耳朵,扭着胳膊,清出场外,一个个灰头土脸、鼻涕邋遢,非常丢人。那时候孩子们娱乐方式少,逃票的感觉像是猫捉老鼠的游戏,而且逃票成功率极高,孩子们都乐此不疲。
俱乐部舞台
我当时没有电影票的时候,多数只采取一种方式,就是到女厕所跳窗户,因为只有这一个方法对于女孩子来说比较容易操作。有票的女孩先进去,在厕所里面把窗户打开,窗台大概一米多高,之后女孩们一个接一个往里面跳,还要有人“站岗放哨”就怕当兵的发现进不去了。
那时候俱乐部放电影,如果没有票是一件多么让人难过的事情啊,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围着俱乐部转来转去,直到电影结束!
现在的孩子们再也体会不到“一票难求”的滋味了!
基于这种情况,我回白城前往201部队大院俱乐部探访,狠狠地把俱乐部拍摄个遍,看到残败不堪的建筑满是心酸无奈…
虽然如此,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俱乐部建筑物还在,虽然外部重新装修过了,但是主体结构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