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韩国大田市的那起教师持刀杀害学生的事件,简直是一场恶性灾难,也是在当代社会这座冰冷机器下的一声愤怒呐喊。这不单是一个教师与学生的悲剧,而是一个整个社会体制腐烂、冷漠、麻木的铁证。48岁的女教师明某,长年受抑郁症困扰,反复请病假,情绪暴力爆发,最后竟在课堂上刀杀一名无辜的小学生。令人愤慨的是,这一切的预兆在教育部门和学校眼前显现,却被视若无睹,直到悲剧发生,才开始痛苦反思。

明某的情况并非个案。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未被重视,暴力的征兆反而被容忍、被掩盖,最终造成了这场惨无人道的屠杀。一个有精神问题的教师,居然还能继续站上讲台,继续面对学生——这是教育体制的极度不负责任,也是对生命的彻底蔑视。我们不得不问,教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传授知识?还是保护生命?在这场事件中,显然,教育的本质已被扭曲为一种无法负责任、无法担当的面具。
问题的根源,不仅仅是单个教师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严重病态。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失职,已经让我们看到了系统性腐化的严重后果。明某的暴力行为和长期的精神困扰在多个环节都暴露出来,但没有人敢采取真正的措施去干预。学校明明发现了她暴力倾向的初步征兆,明明意识到她精神状态的不正常,却依然放任她回到教学岗位。这种做法,简直是对教育本身的亵渎。学校不再是学生成长的温床,而是暴力的制造工厂。
我们同样不能忽视的是,韩国社会对精神健康问题的深度偏见和无知。明某早已因抑郁症接受治疗,却依然可以在社会上继续扮演“教师”的角色,这根本无法怪罪个别人的失职,而是社会整体对精神健康问题漠视的缩影。在中国,尽管近年来对心理健康的关注有所上升,但仍然有大量教师和家长对心理问题视而不见,甚至把心理治疗当作“禁忌”,这些死角问题,早晚会像导火索一样,酿成更大的灾难。

我们今天要警醒的不仅是教育界,更是整个社会。任何以“人道主义”冠冕堂皇的口号,背后都藏着对弱者的冷漠与忽视。学校本应是培养心灵的圣地,但如今的教育系统早已失去了这个功能。我们看到的是,学校沦为无数权力和利益交织的战场,学生的安全被无数繁文缛节掩盖,教师的心理健康被放任自流,最后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死去的孩子。
心理健康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它需要整个社会、政府、教育系统的系统性干预。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管理,不应当是“选修课”,而应当是强制性“必修课”。学校不仅要为孩子们提供知识,更要为他们提供成长的安全保障,而这一切的根基就在于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安宁。如果教师的内心充满痛苦,充满无法控制的情绪,难道能在讲台上传递给学生什么正向的力量吗?当一个教师连自己都无法面对,如何能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更进一步,学校的安全管理不仅要增加安保人员,安装更多的监控摄像头,更要从根本上审视教育环境的健康程度。教师的暴力行为或极端情绪,不是单纯的个体问题,而是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个人心理多重因素的共同产物。我们必须彻底反思:学校的安全,不仅仅是外在的安保,更是内在的情感健康和心理防护。如果我们不从源头根除这种隐患,那么最终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学生都只能在恐惧中生活。
对于社会来说,我们不能继续沉默。心理健康问题的污名化、教育管理的松懈,都是我们没有真正正视的隐患。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压榨孩子的灵魂,而是保护他们,赋予他们勇气去面对世界。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我们能看到的却是一个个压抑的灵魂、一个个被忽视的危机。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却也成了暴力的温床,而这种悲剧早该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今天的我们,不仅仅要为这些无辜的孩子哀悼,更要为整个教育体系的腐化与失职感到深深的耻辱。只有深刻的反思与彻底的改革,才能避免更多类似的悲剧发生。学校、社会、政府、家庭,所有参与教育的人,都应当承担起不可推卸的责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孩子们感受到安全、感受到温暖,感受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