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城市更新后,天津的城市建设,又聚焦到一种新模式。

“一石好几鸟”,解决了很多“城市问题”。

相比单纯的城市更新,更高效、精细、实用。

2025年,将成为天津的重头戏之一!

城市建设新模式:TOR

城市的建设模式主要有两种:新区做TOD,老城做城市更新。

天津城镇化率已高达85%,势必要从“增量式”转向“存量式”建设。

降低新区开发强度,回归主城,提供更高效的生活方式。

随之,衍生出一种新模式——TOR。

即TOD与城市更新相结合。

TOD+RENEWAL=TOR,比单一模式更高阶。

城市更新“站城一体”,这将是TOD发展的重要类型和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TOD撞上城市更新,会产生什么火花?

地处老城且业态多样,所以,TOR的建设难度相当大。

需要综合考虑交通、土地、居住、公共空间等多维度的“咬合”。

涉及新建轨道站点、改造站点周边城市界面、补充城市功能……

相当于重新构建一个集约高效、人性化的城市活力节点。

复杂而精密,含金量很高。

虽难,但意义重大。

❶ 对于城市发展:迭代效率。

TOR就像“超链中心”,能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缓解大城市病,构建多中心的格局。

❷ 对于区域建设:提升界面、补齐功能。

通过城市更新,让站点周边形成全新的界面。

补齐商业、交通,甚至产业等城市功能,实现土地价值提升。

特别是高密度的商业空间,能形成人气商圈,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❸ 对于居民生活:增加便利度、丰富生活体验。

TOR能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条件,一条地铁通达全城。

商业、文化、教育等配套,也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丰富场景空间。

总之,多元的城市形态让居民、板块、城市,三者融合。

大刀阔斧建设轨道上的“立体城市”,这是城市“成熟”的一个标志。

天津城市空间的“魔法师”

在天津,只有轨道交通集团具备打造TOR的能力和经验。

TOR最大的前提是“搞定”地铁线路的接驳,以及地铁站的建设。

这是轨道交通集团的“自营业务”,而且它也是天津城市更新三大主体之一。

TOD+城市更新,两者都占优势,必然由它挑大梁。

客观说,TOR可引用的经验很少。

每个项目的地形、路况、立体结构都不尽相同,无法照搬。

只能靠轨道交通集团自己,摸索出“独步天下”的模式。

目前,津铁金诺、佟楼保障房、西康路城市更新、津龙湾城市更新、井冈山路城市更新、中山北路城市更新,都是TOR的模式。

津铁金诺位于河西区南楼的老城地段。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在闲置多年的土地上,打造了集居住、商业、地铁于一体的TOR,并更新了街角、慢行道路的界面。

地铁站出入口嵌在架空层内,出行、购物都非常方便,真正实现复合高效的城市空间。

作为2024年天津的“单盘牛市”,津铁金诺首开当天销售额高达2亿,仅4个月就进入清盘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津铁金诺效果图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利用地铁11号线征拆产生的边角零星地块,“抢救性开发”了佟楼保障房项目,实现存量土地的盘活。

将地铁出入口、首层商业、侧山墙、屋顶等空间进行一体化设计。

地铁11号线佟楼站B、C出入口也嵌在建筑内,居民出行更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佟楼保障房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佟楼保障房项目

拿地当天就出规划的中山北路城市更新项目,集约性更强。

社区是全架空层的设计,地铁站将与社区入口位置结合。

而且,地铁出入口也将提升改造,大幅改善出行环境。

利用新建地块的架空层,还将打造一条特色商业街区,解决业主日常采买需求。

稀缺的洋房产品,还创新设计了开敞式阳台。

城市界面、生活方式焕然一新,重塑地段价值,有潜力成为河北区的新地标。

形成聚集效应,让“失声”的板块再“发声”。

对河北区的城市、楼市发展,都是正向提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山北路城市更新效果图

河东区津龙湾城市更新,属于地铁4、5号线换乘站成林道站上盖。

也将打造为新型的TOD开发综合体,即TO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津龙湾城市更新效果图

特此,天津轨道交通集团还打造了津龙湾TOD文化广场,2024年已正式向市民开放。

广场紧邻地铁成林道站D出入口,市民搭乘轨道交通出行非常方便。

作为津龙湾城市更新、津铁格调·罗宁花园展示中心的同时,还兼具了商业经营、休闲文化、公益活动于一体。

既迭代了城市界面,也为片区居民提供了具有艺术属性的城市会客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化广场实景图

井冈山路城市更新同样由由天津轨道集团主导开发。

以地铁2号线顺驰桥站为核心,打造“轨道+公园+商业街区”站城一体化的TOD住区。

新建教育配套、特色商业街区、生态公园、慢行系统……同时,改造21个老旧小区。

实现“新老兼容”,在本身就成熟、有老底子的区域里,享受设计最前沿的高能级城市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井冈山路城市更新效果图

通过几个项目,不难看出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打造TOR的脉络:

· 将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再利用,增加用地功能混合度。

· 立体化植入商业、商务、文化、居住、公共服务等多种功能,提高融合度。

· 为地铁带来的客流,提供与之匹配的功能、产业和服务设施。

这是天津轨交集团特有的开发模式,助力了老城复兴,也惠及了区域居民的生活。

“津铁”品牌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在兼顾民生建设之外,也将地产开发运营的有声有色。

以前一提到天津轨道集团,想到的都是地铁的建设和运营。

但现在,又增加了一个角色,大家更多认识的还有“津铁”品牌。

“津铁”是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旗下的地产品牌,也被引入到TOR的居住模块中。

2024年,连续打造了几个“叫好又叫座”的红盘。

在楼市中自成一股力量,已经形成了品牌标签。

最神的神盘,莫过于津铁镜界

作为天津轨道交通集团独立操盘的首个楼盘,2024年问鼎远郊王者,出场即巅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津铁镜界实景图

均价是板块内最高的,但成交量却是“碾压级”的存在。

多个月摘得静海三冠王,成交套数NO.1、成交面积NO.1、成交金额NO.1。

夺得2024年静海区新房销冠。

不打价格战,只卷产品,实现产品主义的胜利。

用速度与品质,打响了“津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高效提速,优化协作

2023年7月首开,提前兑现归家大堂、实景园林示范区;

2024年中,外立面呈现,叠墅、洋房实体样板楼兑现,住宅建筑全部封顶。

合同约定时间为2025年10月31日交付,计划提前至2025年6月30日交付。

提前了4个月、120多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津铁镜界实景图

· 内功上行,品质超配

津铁镜界,顺势成为天津住宅产品力迭代的先行者。

大胆的产品创新和品质升维,让人眼前一亮,彻底实现破圈。

眼下很多楼盘正在狂卷的门头、外檐、会所……津铁镜界早就早已领先一个身位。

虽然普遍单价还不到2万,但全维度都做出了超配感。

面展长达约70米的酒店式归家大堂,是超强的封面气场。

挑高将近10米的归家大堂内部,作为业主会所,融入健身房、业主会客区、休憩区等功能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津铁镜界实景图

外立面是清新的灰色调,搭配银色和金色铝板。

无损耗的还原了效果图,原版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津铁镜界实景图

原本在楼盘交付时,才能看到的产品细节,在销售阶段就摆到眼前。

买房人可以沉浸式感受未来社区内的生活体验。

当不确定性依然是行业常态,“津铁”品牌让自己成为确定的那一个!

同时,“津铁”还将品牌效益发挥到最大化,与多家房企合作,实现共赢。

中建理想城、津铁格调罗宁花园,都是2024年的红盘。

天津轨道交通城市发展有限公司首个城市更新新建区项目——津铁格调·罗宁花园,首开即售罄。

以120套房源,4亿销售额的佳绩“叫好又叫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津铁格调罗宁花园开盘现场

可见,“津铁”品牌正在多触角发力:有自主开发的项目,也有合作项目,还有代建项目。

基于与市场需求的“双向奔赴”,整体操作的思路灵活多变。

无论哪个业务模块,核心不变——

都是追求产品力的领先,同时还做到了销量领先,厚积薄发。

“津铁”品牌能赢得满堂彩,离不开其强大的实力、稳定的口碑,以及精进的产品力。

它打了一场“升级仗”,弯道超车,走出生猛上扬的态势。

买房人用真金白银投的票,是市场盖的图章,也是“津铁”品牌力的印证。

2024年,是“津铁”品牌突围的元年。

2025年,随着天津轨道交通集团TOR项目增多,“津铁”品牌将大放异彩。

这也预示着“津铁”品牌在天津楼市的影响力,将继续扩大。

春节后,中山北路地块即将亮相,值得期待。

房企“新江湖”

每个时代,都有旗帜鲜明的标杆。

楼市大洗牌后,民企退潮,国央企市占率提高。

依然会继续进化出一批优质的地产品牌,“二八定律”不会改。

房企也从曾经的拼规模,到如今的搏品质。

“津铁”品牌虽然起步稍晚,但动力强劲,后来者居上,已有领跑之势。

无疑是一匹黑马,飙进20%的头部阵营。

事实上,买房人也十分希望本土地产品牌的回归与发力。

正如“津铁”品牌与TOR紧密绑定,足以成为稳定市场的一股力量。

在它身上,能看到对品质的坚守,以及对新课题的热情研究,这就是“品牌韧性”。

最终,厚积薄发,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对行业、对社会作出贡献。

这无疑也是天津的“城市精神”的缩影。

时代是出卷人,房企是答卷人,买房人是阅卷人。

楼市正因出现了“津铁”品牌这样的长期主义者,深耕城市建设和改善产品的赛道,才让“好房子”有了具象化的表达。

接下来,我们预判“津铁”必将成为天津地产品牌的引领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