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364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1 月 9 日,《再见爱人4》最后一期。只有李行亮和麦琳这对双双下车,表明愿意继续携手走向未来;而另外两对夫妻中,均是男方选择下车,女方选择不下车。
热搜截图
要知道,在《再见爱人 4》的播出全程,麦琳在节目里的各种折腾,一度让观众们摒弃了 “劝和不劝离” 的传统观念,无数次@李行亮,劝他离婚。
然而,李行亮却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坚定,自始至终都未曾动摇,这般操作,让大家不禁感慨,麦琳也太好命了吧!
真该让那些闭症家庭的前夫们都来瞧一瞧。
虽然现实生活里,带着自闭症孩子的单亲爸爸虽说并不少见,可单亲妈妈的数量更为普遍。
著名的自闭症研究专家、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 Catherine Lord 教授,从 1992 年至 2020 年,耗费近 30 年进行追踪研究后,分发现至少有 36%的自闭症家庭选择了离婚。
是不是自闭症家庭的离婚率比普通家庭要高出许多?这档引发全民热议的综艺节目,又能为谱系家庭带来何种启发呢?
文丨夏天
编辑丨谭万能
受不了的先提出离婚?
昨晚,面对黄圣依和葛夕的抉择,不少人叫好!
这仿佛侧面映证了,在夫妻关系走向破裂时,率先提出离婚的一方常常经历着诸多不易与伤痛,付出了更多的 “代价”。
就拿黄圣依来说,在与杨子多年的婚姻生活里,她为家庭全心付出。
事业巅峰期,她毅然选择回归家庭,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照顾家人、抚育孩子之上。家中大小事务,从孩子的教育规划到老人的生活照料,她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为了支持杨子的事业,她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不遗余力地帮忙牵线搭桥。
可换来的却是杨子在公众场合多次嫌弃她 “人傻事多”,对她的付出视而不见,让她无数次陷入自我怀疑与委屈之中。
再看葛夕,她在与留一手的婚姻中,就像妈妈照顾儿子一样。
留一手专注于事业打拼,葛夕便默默承担起家中的一切琐碎事务,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从不让留一手为此分心;留一手应酬归来,无论多晚,葛夕总会贴心地准备好醒酒汤,帮他舒缓身体的不适;就连最后时刻,也不忘记提醒刘爽多喝水……
然而,留一手却似乎 将这一切当作理所当然,并未给予葛夕应有的珍视与回应。
自闭症孩子的妈妈们,在婚姻困境中的挣扎,跟葛夕和黄圣依类似。
她们中的许多人,起初也怀揣着对家庭完整的期盼,就像节目中的嘉宾们踏入婚姻殿堂时一样,满心憧憬。
丈夫或许也曾在早期为家庭拼搏,带来过短暂的安稳。然而,当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一切悄然改变。
孩子需要全天候的照料、特殊的教育训练,妈妈们瞬间扛起这如山重责。她们放弃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康复之路,钻研各种专业知识,带孩子奔波于各个康复机构,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扑面而来。
可有的丈夫却在此时退缩了,他们无法承受外界异样眼光,受不了孩子无休无止的哭闹与不可捉摸的情绪暴发,渐渐疏离家庭,对妻子的付出视而不见。
在无数个心力交瘁的日夜后,这些妈妈们不得不面临艰难抉择。在大小米以往的报道中,有很多类似的案例:
自闭症家庭更容易离婚?
也有人说,《再见爱人4》这三对属于“共苦容易同甘难”。
在婚姻最初,共同面对一些难题时,不都过来了吗?那些性格差异、生活习惯不同都是因为钱多了烧的慌。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婚姻里很难区别男人或女人谁付出更多,离婚多半因为“贫贱夫妻百事哀”。
自闭症家庭更是如此。
几乎每个家长都认识一些带着自闭症孩子的单亲爸爸或单亲妈妈。甚至有人还能从网上找到数据——自闭症家庭的离婚率远超一般家庭,最高的居然有80%!
这一数据并非空穴来风,但也很难经得起推敲。让我们从相关数据的源头细细剖析。
2006年10月,自闭症之声的发起人Bob 和Suzanne Wright夫妻在接受NBC电台采访时提到“自闭症家庭的离婚率高达80%”「1」。
2007年,演员Jenny McCarthy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有家非盈利组织调查,自闭症家庭离婚率是80% 「2」 。
2008年,美国威斯康星州首府麦迪逊时报和丹佛邮报两份报纸 「3、 4」 ,在报道自闭症家庭生活压力时,也提到了80%或85%的离婚数据。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早期论断均未明确引用数据的原始出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著名自闭症研究专家、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Catherine Lord,数十年来深耕于自闭症孩子的成长发育与家庭生活研究领域。
2023年9月,她发表了36%的自闭症家庭离婚率数据 「5」 。
但值得注意的是,Lord 教授指出,这一离婚趋势与一般家庭的离婚规律相符,意味着或许与自闭症本身关联不大。并且,就 36% 这一数据而言,它相较于普通家庭离婚率究竟是高是低,目前还难以简单判定。
之前也有研究显示,随着共同养育自闭症孩子的年限增加,谱系家庭离婚率会逐渐下降,提示最初的养育困难,可能增加了离婚的概率「6」。
谱系家庭需要“共同愿景”
我拽着老公一起看了几期《再见爱人 4》,他吐槽:“就算不是剧本,也是因为他们没啥共同的奋斗目标,就容易彼此找事……”
话糙理不糙,心理学有个专业术语叫做——共同愿景效应。
所谓 “共同愿景效应”,着重强调夫妻二人齐心协力,共同勾勒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与目标蓝图,比如规划买房、买了房换大房这类具象化的追求。
共同愿景促使夫妻二人紧密携手,并肩奋进。
就像养育自闭症孩子一样,若夫妻能够心往一处想,围绕孩子的成长、康复精心制定阶段性目标,比如短期内的行为矫正、长期的社交技能培养等,他们便能在这一艰难过程中形成坚不可摧的合力。
若一个人没有责任和担当,即使没有自闭症孩子,也会因为其他事跑路。
此前,河北廊坊曾有一对夫妻,因孩子确诊自闭症复婚,这一消息不少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这对夫妻一度因生活的琐碎、矛盾的积累而分开,可即便分开期间,他们对孩子的关爱从未缺席,始终朝着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一目标努力。
在各自经历、沉淀过后,他们又重新发现了对方身上那些在困境中熠熠生辉、难能可贵的品质,复婚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一家人得以重新团聚,继续为孩子的未来拼搏。
相比之下,倘若夫妻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总是相互指责、推诿责任,那无异于用楔子敲打婚姻,日常鸡毛蒜皮的事都会变成裂缝,随着不断敲打,矛盾愈发深重,不可收拾。
当孩子的康复成为夫妻的共同目标,有助于夫妻的凝聚。
反过来,夫妻关系的和睦也利于孩子的成长,这点无论是养育普通发育孩子,还是自闭症谱系的孩子,都是一样。
倘若夫妻二人整日争吵、家宅不宁,别说自闭症谱系孩子,就是旁人眼中品学兼优的天使娃、学霸娃,也极有可能产生心理障碍。
但是,这并不表示,生下一个自闭症孩子,即便夫妻已然裂痕满满,感情破裂至相看两厌的地步,仍要强撑着在同一屋檐下维系有名无实的婚姻。
现实生活中,不乏一些夫妻在深思熟虑后选择友好分手,而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分开后,依旧各尽所能,齐心协力为自闭症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不管是彼时相爱,还是一夜冲动,孩子是夫妻做爱的结晶,但不是婚姻走向分裂的根源。
夫妻共同生活,本就充满挑战,当矛盾积累到无法调和,婚姻不得不走向分离时,切不可将孩子当作离婚的借口。
就像“孕妇效应”一样,默认“自闭症家庭更容易离婚”还有个弊端,那就是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
在现实生活里,一段稳固且美好的家庭关系,一方面依赖于命运的眷顾,能有幸遇上与自己契合的良人;另一方面,更取决于夫妻双方在婚姻旅程中用心经营。
夫妻在日常相处中,因柴米油盐、家长里短而发生争执是极为常见的事。就像李行亮和麦琳,他们的感情历程中也充满了摩擦与别扭,也被很多人不看好,但他们最终还是选择携手继续前行。
婚姻的滋味,如人饮水,冷暖只有自己最清楚。
不要轻易断言 “可以共苦不能同甘” 是人性的必然,也不要认定 “贫贱夫妻百事哀” 就是无法改变的铁律。
男女之间的爱恨情仇、聚散离合,背后蕴含着太多难以向外人诉说的隐忧和感慨,情感更是复杂而微妙。
成年人的世界理应成年人自己扛,在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时,不要把所有的锅都甩给孩子,尤其是被你带来人世的不完美的孩子。
参考文献
1.https://www.washingtonlife.com/issues/october-2006/bob-wright/
2.https://www.oprah.com/oprahshow/mothers-battle-autism/7#slide
3.https://madison.com/ct/news/local/health_med_fit/day-to-day-struggles-of-autistic-children-affect-entire-family/article_c42f9884-2c8c-11df-be20-001cc4c002e0.html
4.https://www.denverpost.com/2008/12/01/autisms-terrible-toll-parents-risk-hitting-a-breaking-point/
5.Bahri, N., Sterrett, K., & Lord, C. (2023). Marital status over 28 years of parents of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37(6), 920–931. https://doi.org/10.1037/fam0001093
6.Hartley SL, Barker ET, Seltzer MM, et al. The relative risk and timing of divorce in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a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J Fam Psychol. 2010;24(4):449-457. doi:10.1037/a0019847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本号长期征集线索/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提供线索/投稿请联系:leiying@dmhxm.com。
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