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教育改革轰轰烈烈,几乎每年都会有新的口号和方向,从前几年的大单元教学到近两年的情景化和学科融合等等,可谓热热闹闹,只是苦了一线教师和学生。
教育需要改革,但绝对不能完全否定过去的教学,更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但是看看近些年的所谓的改革,我们的专家和教研员一味地在试卷上下功夫,甚至开始炫技了,看谁的水平更高。
看看下面这些题,是不是超出了你的想象:
第一:很多教研员打着教改、素质教育之名,喜欢用偏题怪题考查学生。
这些年,我们的专家、教研员口口声声倡导的都是素质教育,提倡学生不要刷题,但看看他们出的试卷,比以前应试教育下的试卷更过分。
每道题都很繁琐。数学本来是非常简练的,硬是被我们的专家搞的像语文一样啰里啰嗦,本来一两句话就可以表达清楚的意思,硬是说了一大堆废话,还美其名曰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数学要培养阅读能力,那还要语文学科干什么?况且我们的数学教材也没有体现出这一点,凭什么考试中必须体现呢?
其次花样百出的题型,基本学生都没见过。我们的教研员心思全部用在了创新题型上,不断花样翻新,但这样就是素质教育了吗?素质教育难道就是题越来越怪,越来越难?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的,并不是学脑筋急转弯的。
现在很多教研员就是打着素质教育和教研之名,不断在试卷上挖空心思的创新,搞得师生都越来越疲惫!
第二:教材不改革,一味的学科融合、情景化教学只会让孩子们更厌学。
现在的教育非常的奇怪,教材没什么改变,特别是数学教材,很多年都没变了,甚至是例题都没变。教材中没有什么情景化,也没有什么学科大融合,但数学试卷上却要体现,这不是为难师生的吗?
老师们都是严格按教材上课的,学生学的也是教材上的知识。但考试基本不考,要么是难度提升很多,现在又来一个学科大融合和情景化,试问孩子们怎么学才能提升呢?不做题不上辅导班仅靠课堂真的可以吗?如果不行,是不是逼着孩子们上辅导班的?
最关键的是,很多孩子都不是全才,有的擅长数学,有的擅长语文,本来还有一门是擅长的,学科融合后哪一科也不行了。但偏才也是人才呀,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是偏才,比如我们熟悉的作家琼瑶、三毛上学时数学都不及格,但影响他们成为作家吗?为什么一定要我们的孩子科科都精通呢?
教育越改革,辅导班的生意越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教研员的试卷。
教材不难考的难,我们的教研员直接决定了一个地方师生的命运,看看这些年的试卷难度,仅凭学校和课本教育是完全不行的,要想提升,唯一的捷径就是上辅导班。
可以说辅导班生意好,教研员有很大的责任。如果孩子们都能轻轻松松上学考试,谁愿意去补课呢?如果试卷以教材为主,哪个老师愿意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让学生刷题?最关键的是,小学生认知有限,很多东西只有到了一定年纪他们才能理解,过分拔苗助长只会让孩子们更厌学,对孩子们的成长没有一点好处。
目前厌学的孩子已经很多了,照此下去,估计厌学的会更多,这真是教育改革希望的结果吗?
任何打着教改之名给学生增加负担的都是历史的罪人,教育是国之大事,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如果教改不能让学生变的更好,至少不要让学生变的更坏。但是看看现在的教育,学生厌学、老师厌教,负担一天比一天重。他们是小学生,不是天才,为什么一定要当天才培养呢?我们的教育接点地气吧,各种炫技式的题海战术该退场了!
大家对此怎么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