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李海利特别忙碌,在新疆哈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时常会看到他埋头工作的身影,遇到问题时,会轻轻推一下架在鼻梁上的眼镜,陷入长久思考。

“目前,围绕自治区十大战略-优质畜产品,研发的牛羊生物防治剂已经小范围应用,生物杀虫制剂,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绿色防控问题,主要针对幼小牲畜更安全。同时还研制了溶血性曼氏杆菌和支原体单价和二联疫苗。”李海利告诉河南援疆报道组记者。

李海利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援疆干部人才, 援疆工作开始以来,全身心地地投入到动物疫病防控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以自治区十大战略之一—优质畜产品为主攻方向,围绕制约哈密地区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带领中心科研人员开展流行病学和疫苗研发工作。解决了哈密地区分离鉴定支原体、生物防治、细菌病诊断与防控及高通量测序等4项科研难题,培养骨干人才3名。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是我的工作理念,我以满腔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不断强化专项业务水平,旨在做好传帮带,打造一支集科研、临床应用和示范推广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李海利说。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只有精心挑选的科技创新的“种子”,真心“施肥”,悉心“灌溉”,才能让科技创新之花竞相绽放,在创新竞争中赢得主动。

倾情奉献,填补4项科研空白

援疆之初,李海利就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用最短的时间收集哈密地区主要的牛羊常见病,以探清牛羊常发病的“病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摸清真实情况,有针对性进行研究和施治。”李海利说。

在实际工作中,防护装备不足,李海利就用自身熟练的业务技能进行弥补;科研条件艰苦,他就用积累的经验一次一次的反复实验。“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搞科研没有不难的,重要的是要敢于攻坚克难。”李海利坦然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海利开展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与现场技术指导

功夫不负有心人,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李海利带领团队研发出牛羊支原体疫苗、溶血性曼氏杆菌疫苗以及二联、三联和多价疫苗。

“这些科研成果在哈密市属于首创。同时,我们将研究成果申报5项发明专利,制定5个地方标准,为做好民族地区牛羊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李海利说。

雪中送炭,筑牢畜牧防疫“安全网”

“病害在哪,我就应该出现在哪。”2023年,境外动物疫情多发。当年7月,天气炎热,哈密市突发牛羊呼吸道病疫情,作为新疆的“东大门”,疫病防控任务更显重要。

“走村串户,是那个夏天我最深的记忆。”李海利说。面临严峻形势,李海利选择坚守在疫病防控一线,用汗水和“铁脚板”诠释了援疆干部的担当与责任。除了应对突发的疫病防控任务,他还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

当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李海利最放不下的还是他的结亲对象,在疫病防治的过程中,他不仅与结亲对象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还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在动物疫病防治的关键期,由于担心,我总是早早赶到结亲对象家里,帮助他们检查牲畜的养殖状况,解决了养殖环节出现的重要问题。同时,还帮助他们家里上大学的孩子联系实习单位。”李海利说。

言传身教,让“造血”项目扎根哈密

“如何帮助哈密动物疫病防治迈上一个新台阶?这是经常思考的问题。”李海利说。

在李海利的带领下,受援单位仅一年时间成功申请区级和市级项目2项,完成2个科研项目,培养民族骨干人员6名。

“李海利不仅把项目支持和科研成果留在了哈密,还把丰富的动物医学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当地技术人员。”受援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海利为生产一线技术人员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

据介绍,通过精准摸排牛羊疫病防治现状,李海利为畜牧养殖一线技术人员开展针对性、专业性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500人次,向养殖户和兽医防疫员传授先进的防控技术和方法,减少了牛羊病的发生和传播,带动了当地动物疫病防控整体水平的提升。

牵“线”筑“桥”,民族团结“一家亲”

作为援疆干部人才,李海利时刻牢记援疆使命,不断促进豫哈疫病防控方面的相关技术、业务交流。

“组织哈密市农业骨干到河南省农科院等考察学习,通过集中座谈、经验分享、实地操作等多种形式,打造了一场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盛宴。”李海利说。

为了推动人畜共患病防控相关科研成果的应用,为哈密市的畜牧业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李海利还邀请国家级疫病防控专家周继章深入哈密市调研,促成了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哈密市落地。

一年多时间里,李海利不畏艰难,砥砺奋进,用实际行动真情帮扶、倾心援建,用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助力哈密科学研究再上新台阶,推动哈密畜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也把民族团结的“同心圆”越画越大、越绘越圆。

河南援疆报道组: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