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23日,郭汝瑰将军因车祸去世,结束了他曲折而传奇的一生,享年90岁。不久后,郭汝瑰的家人便收到了一封来自台湾的信,信的主人是郭汝瑰在国民党阵营时的旧友。当郭汝瑰的儿子打开信封一看,却发现其中只有一张白纸。

郭汝瑰,是黄埔五期的学生,曾任国民党国防部第三厅中将厅长,坐镇中枢,位高权重。其才华之高,颇受国民党高层的赏识。为了让他成为自己的亲信,陈诚、何应钦、顾祝同、白崇禧等国军大佬你争我抢,斗得不亦乐乎。然而他们所没料到的是,郭汝瑰早就站在了人民的一边,成为了一名红色间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80年代,《郭汝瑰回忆录》面世时,台湾方面才知道,原来自己早就被郭汝瑰给耍了。因此一些报纸不惜以通栏发布大标题文章:《一谍卧底弄乾坤,两军胜负先以分》《郭汝瑰投共始末》。郭汝瑰还在世的前战友在惊愕之余,将所有的怨气都泼到了郭汝瑰身上。似乎国民党的失败,就是因为共产党有了郭汝瑰。

那么备受国民党大佬青睐的郭汝瑰,在解放战争中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他是通过哪种契机,最终走向光明的呢?

1907年,郭汝瑰生于四川铜梁县,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26年,郭汝瑰考入了黄埔五期,做了林彪的师弟。当时正值国共合作,郭汝瑰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遂决定此生跟随共产党。即使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郭汝瑰依然矢志不渝。

1929年5月8日,担任重庆綦江县任驻军连长的郭汝瑰,在同学袁镜铭的介绍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了却了他多年以来的夙愿。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当时已经担任一团三营长的郭汝瑰决心发动起义,投奔红军。然而事不凑巧,由于通讯联络错误,导致敌我混淆。准备配合红军作战的3营在广水遭到红军攻击,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此战之中,郭汝瑰中弹受伤,被送往汉口同仁医院。而三营也因为损失过大,而被取消了建制。

郭汝瑰出院后,发现自己的联络人袁镜铭已经被国民党逮捕并杀害了。由此郭汝瑰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其后,郭汝瑰又被上级派往日本士官学校读书。郭汝瑰原本认为,现在风声太紧,不如去日本学点真本事,回来后可以为革命做更大的贡献。然而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直到15年后,他才再次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为此,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岂知这成了我政治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此后走了十几年的弯路。”

在日本士官学校,郭汝瑰并没有待多长时间。因为他到达东瀛后不久,便发生了九一八事变。郭汝瑰和东京的同学们群情激愤,自发地向校方递交退学申请,最终回了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没能继续深造,但是郭汝瑰出色的军事才能是谁也不能掩盖得住的。回国后,郭汝瑰进入进入陆军大学第十期学习。当时能进入陆大的军官,都是国民党军中的精英,一期只招收几十人。

郭汝瑰进校时,校长是杨杰。后来热爱当校长的蒋介石自任陆大校长,由此郭汝瑰成为了双重天子门生。既是黄埔生,又是陆大生。蒋军后来戏称陆大毕业的黄埔生为“绿头巾赏穿黄马褂”,这种人比较行时,官运亨通,只绿不黄、只黄不绿都略逊一筹。

抗战爆发后,郭汝瑰开始崭露头角。在淞沪会战中,郭汝瑰担任代理42旅旅长。在这场血战中,敌人用飞机、大炮和舰炮猛轰中国军队阵地,而42旅虽然伤亡惨重,却始终死战不退。在战局的危难关头,郭汝瑰给师长写信留下了遗嘱:

“我八千健儿已经牺牲殆尽了,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生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也就战死在疆场。身膏野草,再无见面之期了,他日抗战胜利后,你身为世界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我有两支钢笔,请给我两个弟弟一人一支,我那只手表就留给我妻子方学兰作纪念。”

这封遗书写得情真意切,令人涕泪横流。写完后,郭汝瑰将笔一丢,抄起冲锋枪便投入了战斗。此战之中,42旅8000余人,战后仅剩2000多人。这一战,也让郭汝瑰奠定了在国民革命军中的地位,成为上海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同僚们也对郭汝瑰刮目相看:“原来郭汝瑰不只是个书生而已。”

就这样,郭汝瑰得到了土木系大佬陈诚的青睐,被任命为土木系嫡系部队五十四军参谋长。在武汉会战中,郭汝瑰突破常规,推翻了德国顾问环形防御圈的作战方案。制定了利用幕阜山脉和大别山脉有利地形,在武汉外与敌作战的计划。此战之中,中国军队让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虽然没能阻止日寇占领武汉,但却成功地迟滞了日军的攻势,使抗战正式进入相持阶段。

由于参谋有功,陈诚又将郭汝瑰推荐为暂第五师师长。作为黄埔五期的学员,郭汝瑰升任师长已经算是非常快的。但对此,郭汝瑰却一点儿也不开心。郭汝瑰刚到任,即感受到了国民党政府惊人的腐败。

一开始,郭汝瑰认为国军败给日军,是因为装备落后和指挥失误。到了暂五师接任师长后,才明白国军的失败绝不仅是硬件的落后。他清点人马,发现暂五师原定编制是7000多人,但实际却只有3000多人,很显然有人在吃空饷。国民党许多军官,都是平时谎报人数吃空缺,一旦打起仗来就谎报伤亡要补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国民党中枢之后,郭汝瑰对于蒋介石也幻灭了。郭汝瑰初入黄埔军校时,对蒋介石还颇为崇拜,毕竟他曾亲眼见过北伐军长驱直入,横扫军阀的情景;也见识了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纵横捭阖,击破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联军的意气风发。一开始,郭汝瑰认为蒋介石应该是个出色的军事家。

但深入接触之后,却发现蒋介石的政治手段厉害,但军事上并不高明,从没有提出过战略性的见解。蒋介石最推崇的,莫过于曾国藩的兵法,也就是“结硬寨,打呆仗”。这种战术对于落后的军队有效,但对付日军却万万不可。只要一点被突破,就是全线溃退。

郭汝瑰曾多次听蒋介石的讲话,翻来覆去就是礼义廉耻、定静安虑、不成功便成仁,这种陈词滥调。更令郭汝瑰不满的是,即使在抗战中,蒋介石依然没有放弃剿共、反共的念头,经常制造反共高潮。

郭汝瑰终于明白,国民党从上到下都烂透了,担负不起民族复兴的重责。由此而,郭汝瑰又回想起自己年轻时入党的经历,以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的进步景象,感到中国的希望在共产党那边。因此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和共产党恢复联系,但一时却苦无门路。

1945年4月,郭汝瑰终于通过故友找到了机会,和共产党人任廉儒取得了联系。在家中,郭汝瑰对任廉儒敞开心扉,表示自己早已将国民党的高官厚禄视为粪土,一心想到延安去。

任廉儒不知郭汝瑰的底细,因此一开始不置可否。但他认为此事事关重大,因此还是将之汇报给了董必武。对于郭汝瑰这位国军高层,董必武非常重视,于是找了个机会和他约谈了一次。

在谈话中,郭汝瑰希望董必武能帮助自己恢复共产党的党籍。对此,董必武并未做正面回答。事后,任廉儒告诉郭汝瑰:“董老说,你要求恢复党籍,原则上可以,但要经过一番考验。你去延安作用不大,希望你能留在这边为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情报。由我与你单线联系。”

就这样,潜伏于国民党军事中枢的红色间谍诞生了。在郭汝瑰的操作之下,国民党军方的绝密情报,开始通过这条单线,源源不断地流向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祝同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顺应美国的医院,改组了军事委员会,将之更名为国防部。在陈诚的推荐下,郭汝瑰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三厅中将厅长,开始掌握作战机要,能够直接参与指挥作战,为蒋介石提供作战方案。可以定期到蒋介石官邸汇报战况,有时候还能作为“钦差大臣”,到各个战区视察。

作为一个参谋人员,郭汝瑰是非常优秀的,是兢兢业业的。在作战厅期间,郭汝瑰并没有制定将国军“带进沟里”的作战计划。毕竟蒋介石、白崇禧、顾祝同都不傻,如果郭汝瑰故意挖坑,肯定会被察觉。因此郭汝瑰所作的,主要还是提供情报,供我军参考。

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郭汝瑰为党和人民提供了国民党军队的动向和计划。在郭汝瑰的帮助下,国民党的行动对我军完全是单方面透明的。很多时候,作战厅刚刚制定的作战计划,连蒋介石都没来得及看,就已经摆在了毛泽东的办公桌上。

当时,郭汝瑰主要负责华东方面的作战。在他的帮助下,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如鱼得水,在数十万国军之中转移腾挪、声东击西、神出鬼没。

在孟良崮战役前,郭汝瑰将国军的部署和动向用极小的文字抄写在一张纸上。刚写完,任廉儒就来访了。郭汝瑰把作战部署交给人,还特别强调:在这一次的战斗序列中,有整编七十四师。这个师全都是美式装备,辖3个旅,共3.7万多人,战斗力强。”

陈毅、粟裕得到国军的部署后,巧施奇谋,将74师从敌群中挖出,并在孟良崮将之全歼,使蒋介石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功败垂成。

在国民党中枢中担任间谍,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郭汝瑰如此为中共方面提供绝密情报,助长了蒋介石的瞎指挥,因此也让国民党内部一些明眼人看出了端倪。而这个明眼人,便是杜聿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淮海战役的碾庄圩战斗中,嗅觉灵敏的杜聿明就曾对顾祝同说:“我认为郭汝瑰肯定是共谍,徐州下一步作战计划决不能告诉郭汝瑰——我制定的作战方案,实现不能让郭知道。如果郭知道方案,我就不按照原案执行。”

然而顾祝同却说:“你不要老是疑神疑鬼的,郭汝瑰非常忠实,业务办得很好。都是黄埔的学生,干嘛内斗?”

事后的发展证明,杜聿明无疑是对的。国民党中派系复杂,尔虞我诈,相互攻击是常有的事。为了置对方于死地,不惜给对方戴上“共谍”的高帽。这对于蒋介石、顾祝同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因此在顾祝同看来,这不过又是一次无聊的内部倾轧。

在淮海战役时, 蒋介石召杜聿明等人商议解围双堆集黄维兵团的计划。会议上,郭汝瑰说明了自己“守江必守淮”的方案。而杜聿明则当场呛声:“在这样河流错综复杂的湖沼地带,大兵团如何运动,你考虑了没有?”

目睹了杜聿明和郭汝瑰的争论,蒋介石沉思了一会,于是将杜聿明叫到了密室。杜聿明直截了当地告诉蒋介石:“郭汝瑰是共谍,我们绝不能再让他参与制定作战计划了。”

蒋介石回问:“你怀疑的理由呢?”

杜聿明则回答:“有一次我去郭汝瑰家,发现这位堂堂中将厅长,客厅的沙发上竟打着好几个补丁。我在国民党内已经算清廉了,郭汝瑰竟然比我还寒酸,他不是共产党是什么?”

不得不说,杜聿明虽然擅长指挥,但在政治上还是太幼稚。他的这一番话,触碰了蒋介石的逆鳞。蒋介石咆哮道:“难道革命军人就不能清廉吗?”

由此,杜聿明对郭汝瑰的指控就这样不了了之。话虽如此,但蒋介石还是多了个心眼。12月,杜聿明被围困在陈官庄。按照惯例,郭汝瑰在会议上向蒋介石提出建议。然而蒋介石既不愿意听,也不让郭听到他与空军司令王叔铭的谈话。只是问:“还有什么意见?”郭回答:“更无其他意见。”蒋介石就随意地说:“那么,你去吧!”郭汝瑰听后暗吃一惊,研究作战,为何不让作战厅长知道?

蒋介石虽然撇开了郭汝瑰,却没能阻止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役中的惨败,最怀疑的郭汝瑰的杜聿明,也兵败被俘。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郭汝瑰的命运却急转直下。

淮海战役后,郭汝瑰照例将国民党的绝命作战计划交给了任廉儒,让他立即转交共产党地下党负责人。然而不巧的是,任廉儒的上级在上海,这样绝密的文件,不能冒险带到上海。于是任廉儒和同僚一商议,决定将文件交给民革中央的地下党——辛亥革命元老王葆真。

然而意外却发生了,南京民革地下组织被国民党特务破获,上海民革临时工委也有人被逮捕。不久之后,王葆真也被逮捕了。然而革命元老就是革命元老,70岁的他受尽了酷刑,却依然坚贞不屈,绝口未供出郭汝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郭汝瑰幸运地逃过了一劫,但是他也明白,虽然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而他本身却已经危机四伏。因此他找了个机会,辞去了第三厅厅长的职务,要去大西南当一个军长。顾祝同不知是计,反而勉励道:“汝瑰,这是啥时候了,别的军、师长都逃走了,你怎么还想当军长,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郭汝瑰回答道:“总账!时穷节乃现,别人总以为我是参谋,纸上谈兵头头是道,事实上不会打仗,现在我临危受命,之生死与度外,才不辜负当过的希望。”

在顾祝同的操作下,郭汝瑰成为了72军军长。然而当解放军进军大西南后,郭汝瑰便紧锣密鼓,开始策划72军起义。1949年12月11日,郭汝瑰正式宣布72军起义,从而破坏了蒋介石固守大西南的计划。

新中国成立后,郭汝瑰被任命为川南行署交通厅厅长。1950年,南京军事学院成立,郭汝瑰在中央的调遣下,在那里任教了18年,专门从事军事研究工作。

在工作中,郭汝瑰一直希望能够恢复自己当即,但一时未能如愿。到了1980年4月,郭汝瑰直接给中央组织部写信,申述自己全部历史,要求入党。不久后,他所在的重庆警备区党委接到中组部的通知:“准许郭汝瑰入党。”1981年,郭汝瑰正式由预备党员,成为了光荣的共产党人。

在生活中,郭汝瑰一直严于律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依然带领民兵进行爬山训练;足时尚给他一笔钱修缮住房,他却全部作为党费上交了;成都军区按照副兵团级待遇,要给他迁入一座别墅,但他依然坚持住在自己仅70多平米的平房里。

更令人肃然起敬的是,郭汝瑰以古稀之年,无权钱之身,东奔西走,殚精竭虑地组织和领导有关部门撰写了一套洋洋600余万字的《中国军事史》和厚厚两大本《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填补了中国军事科学研究的空白。

后来,郭汝瑰又撰写了40万字的《郭汝瑰回忆录》,为自己的传奇一生做了个总结。《郭汝瑰回忆录》出版后,台湾方面舆论哗然。之前,他们只是将郭汝瑰视为一个“叛将”,而今才知道,原来郭汝瑰老早就成了红色间谍。

于是台湾媒体不惜以通栏大标题,对郭汝瑰口诛笔伐,似乎没有郭汝瑰“投共”,国民党就不会败走台湾。对于这些批评,郭汝瑰都是一笑置之。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杜聿明曾和郭汝瑰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谈话。杜聿明对郭汝瑰说:“郭汝瑰啊郭汝瑰,当年我们吃败仗都吃在你手里了!”

郭回答:“各为其主嘛!”杜聿明:“你那是就和共产党有联系?”郭汝瑰回答:“是的,你从哪里得到的消息?”杜聿明说:“在山东。”郭又问:“这人是谁?”杜聿明说:“”而护士长秘密,不能告诉你!郭汝瑰叹了口气说:“那么,你为什么不告我呢?”杜聿明说:“告过,但没有起到作用。”

很显然,杜聿明之所以对郭汝瑰有所察觉,绝非只是因为郭的廉洁。在共产党方面,恐怕也有杜聿明的内线。但这人究竟是谁,随着杜聿明的去世,已经成了永远的谜。

1997年,郭汝瑰因车祸去世,享年90岁。不久后,家里就收到了一封来自台湾的信。信的主人是郭汝瑰当年在国民党时的老战友。但郭汝瑰的儿子打开信一看,却发现里面只有一张白纸。据郭汝瑰的儿子说:“这是他的老战友在表达怀念,一切都在不言中。”

但他的战友到底想表达什么呢?难道只是怀念而已吗?从出生入死的战友,成为了后来的对手,或许当时他真正的心情,和郭汝瑰的经历一样复杂,最终只能留下一封无字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