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 农历岁末之十二月 。其得名之由, 古者“腊”本为祭礼之名 。于商周之时, 春、夏、秋、冬 皆有祭礼,岁末之冬祭规模宏大且隆重。 《礼记·月令》 有云: “孟冬之月,门闾腊先祖五祀。” 此乃腊祭之早期记载。

腊祭者,猎获野兽以祭祖先百神也“腊”与“猎”通假,故此祭日亦可谓猎祭。秦汉以降,岁末十二月专称腊月,且以十二月初八为腊日。此风俗承古之大祭传统,历经岁月沉淀,成为华夏岁时文化重要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腊月初八为腊八节。此日家家熬制腊八粥其粥食材丰富,为五谷杂粮、干果等汇于一锅。腊八粥之起源,一说传自印度,为佛祖成道之日纪念之事,后传入中土,渐成民俗。腊八粥寓意团圆、丰收,民众食之,感岁月安然,祈来岁顺遂。

传说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饿倒于荒野。一牧羊女用杂粮与果实煮粥喂之,佛祖食后得能量,最终成道。佛教传入中原后,信众为纪念此事,于腊月初八煮粥供佛,后演变为民间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乃祭灶王爷之日。灶神者,司一家灶火之事,传说其将于此日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家庭善恶。故百姓备糖瓜等供品,以粘灶神之口,使其只言好事于天庭。此俗体现民众祈求平安、吉祥之愿,亦反映对家庭伦理道德之重视。

腊月二十四,为扫房子之日。盖因“尘”与“陈”谐音,扫尘意为除陈布新。家户皆打扫庭除,清洗器具等,以洁净之环境迎接新年,寄情于新故交替之际弃旧迎新、万象更新之期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腊月之文化内涵丰富多样,既是岁末大祭之传承,亦是民间祈福迎祥、辞旧迎新习俗之凝聚,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璀璨之篇章。“腊月除三样,新年财气旺”,3样指什么?老祖宗的忠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旧衣物。腊月之时,家家户户热衷于大扫除,整理家中诸般物品。这旧衣服啊,在这期间往往就会被清理掉。此习俗与中国传统的“除旧迎新”思想紧密相连。往昔之人认为,旧衣服承载着过去一年的种种记忆与经历,往昔那些不如意之事、烦恼忧愁仿佛都附着其上

所以在腊月把旧衣服扔掉,就仿佛是将过去一年的晦气与烦恼一股脑儿地抛却,从而为新的一年迎进好运与兴旺发达。并且,添置新衣乃是全新的开端,象征着美好的期待。春节之际,身着崭新的衣裳,人会显得精神饱满,也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喜庆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残损之物。腊月里,除了旧衣服,家中那些破损的东西同样会被处置掉。像盘子、饭碗、筷子之类的日常用品都在其中。古人觉得,破损之物不但有碍观瞻,还可能带来不祥。例如,破损的盘子好像预示着家中即将破财,是贫穷困苦生活的征兆

而破损的饭碗说不定意味着失业或者工作坎坷不顺。所以在腊月把这些残损之物舍弃,换上全新的用品,就寓意着新的一年平安顺遂、财源滚滚。这一习俗充分体现出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渴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自身的不良习性。除了物质方面的“除旧迎新”,腊月期间还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矫正自身的不良习性。

中国传统文化里,修身养性乃是处世的根本准则。一个人唯有身心皆得以净化与升华,方能在新的一年迎来好运与兴旺。于是,在腊月的时候,人们会审视自己的言行,寻觅自身的坏毛病并加以改正。

这一习俗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而且能让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更自信、更坚定地应对挑战与机遇。同时,改正坏毛病也是对家人和社会尽职、尊重的表现,有利于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与社会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让我们携手同行,于古韵今风间寻觅智慧之光。取传统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让千年积淀在新时代绽放异彩,传承不息。在此,月下词诚邀诸君,共赴文化之旅,探幽揽胜。望君常顾,于此间,我们一起,聆听历史的低吟,续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