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北宋·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在现实中,很多人都喜欢跟自己过不去。准确来说是跟自己过去的经历过不去。

总觉得这不好那不行的,或者就是“如果......”等各种假设,跟自己现在的境遇对比。

常常陷入一种无休止的内耗之中,用过去的阴影笼罩现在的阳光,用未曾实现的梦想鞭策着当下的自己,仿佛每一个“如果”都能成为改写命运的魔法咒语。但生活从不是一场可以随意倒带的电影,每一次的回望与懊悔,都只是对宝贵时间的无谓消耗。

有的人就很清醒,开始意识到,与过去和解,并非遗忘或逃避,而是学会从中汲取力量,让曾经的挫败成为通往成功的垫脚石。尝试放下那些沉重的“如果”,转而拥抱每一个“现在”。不再沉溺于遗憾的深渊,而是选择用行动去填补那些遗憾留下的空白。

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珍惜眼前的人和事。每一次跌倒后爬起,都视为一次成长的契机;每一次挑战自我的极限,都是向更强大版本的自己迈进的一步。生活因此而变得充满色彩,不再是单调的黑白回忆循环播放。

当自己真正释怀过去,专注于当下的每一步时,那些曾经困扰他们的“如果”,已悄然转化为推动他们前行的动力。他们不再与自己过不去,而是以一种更加平和与自信的心态,迎接每一个未知的明天。

原来,真正的释怀,不是对过去的彻底遗忘,而是让它成为照亮未来道路的灯塔,指引着自己勇敢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北宋诗人苏轼在北归夜渡的时候,有感而发,于是写下了这首《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释怀。

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谪海南岛的儋州。三年后的元符三年六月,遇到大赦,得以北归,在渡过琼州海峡往广西合浦的船上,做了这首诗。

这是一个奇迹。因为在宋朝时期候,流放到海南岛相当于是比死刑减少一级的刑罚,被贬谪的官员来到当时尚属蛮荒之地的海南,基本上已经算是被判了死刑,更何况苏轼踏上海南岛的时候,已经是一位花甲老人了。

所以,在在雷州半岛的徐闻港港口的码头上和亲友诀别时候,认为海南岛就是自己的死地了,自己一定会埋骨南荒。那时候渡过琼州海峡,可不像如今这么容易和简单,一趟大概要一天时间。

苏轼在给朋友的书信里写道:我在垂暮之年投身南荒,已经没有生还的希望。昨天我和长子苏迈诀别,对身后之事已经做了安排。等我到了海南,第一件事就是做棺材,第二件事就是建造坟墓。我这把老骨头就留在这片海外的土地上吧。这是多么痛苦无奈的感觉。
没想到,他不但在这必死之地生活了下来,并且还能盼到可以北归的这一天。

所以说不高兴是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

在这茫茫夜色之中,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似乎预示着三更天的临近。连绵的苦雨与狂风,终于在这不眠之夜渐渐停歇,露出了久违的宁静与安详。

乌云散去,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是谁在这清幽之景中点缀了几分诗意?抬头望向那浩瀚的天际,只见天空与海色本就清澈澄明,一切烦恼似乎都随之消散。

此刻的我,心中空余下孔子当年乘桴浮于海的那份超脱与淡然,虽未能至圣人之境,却也粗浅地领悟到了黄帝奏乐时的那份和谐与宁静。

回首往昔,自己曾九死一生,被贬谪至这遥远的南疆荒地,心中却并无太多怨恨。因为这一路行来,所经历的奇绝景致与人生百态,无一不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这趟南荒之旅,虽历经艰辛,却也让我见证了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顽强。每一次挑战与磨砺,都让我的内心更加坚韧,视野更加开阔。

如今,站在这片曾经被视为苦难之地的海岸边,我深深地感到,这一切的经历,都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为闪耀的篇章,冠绝我平生的所有游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苏轼这首《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夜渡诗,也道尽释怀,人生里要学会跟自己过去握手言和才行。

在诗的幽深意境中,苏轼以海为镜,映照出自己心灵的变迁与超脱。他笔下的波涛,不仅仅是自然之力的展现,更是内心挣扎与释怀的隐喻。夜的黑,海的阔,仿佛将一切尘世烦恼都吞噬于无形,只留下一颗逐渐平静的心,与过往的自己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

诗中,苏轼没有沉溺于往昔的遗憾与痛苦,而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审视着曾经的自己。那些仕途的坎坷、人情的冷暖,都在这一夜的航程中,化作了嘴角一抹淡然的微笑。他学会了与自己和解,不再为无法改变的过去耿耿于怀,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加辽阔的未来。

释怀,并非遗忘,而是接纳与成长。苏轼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风雨,关键在于如何面对。是沉溺于悲伤,让心灵之舟永远漂泊在无尽的苦海,还是勇敢地扬起风帆,向着光明的彼岸前行?

最终,苏轼选择了后者,他用诗行记录下这一夜的顿悟,也激励着后世无数在困境中徘徊的人们。学会与自己过去握手言和,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在这场心灵的旅行中,苏轼教会了,唯有放下,方能自在;唯有释怀,才能迎来生命的又一个春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喜欢苏轼。在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中,保持和体现出来的那一份豁达和洒脱,正是如今很多人所需要和学习的。

闲下来时候,不妨读读苏轼吧!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