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历史上的草书名家,人们往往提到张芝、索靖、二王、张旭、怀素,似乎能称得上“大师”的草书家都生活在宋代以前。那么,宋代以来有没有人能与二王、张怀一较高下呢?答案是肯定的,此人就是“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
明代书法家徐渭将黄庭坚称为继张芝、张旭后的第三位 “草圣”,清人何绍基指出,将草书笔墨发挥到极致的只有张旭、怀素和黄庭坚。当代书家于右任更是认为草书史上有三大“高峰”,一是魏晋,二是盛唐,三是北宋,而黄庭坚一人扛起了北宋草书的“大旗”。
黄庭坚称得上是一位“天才”,他不仅取法极广,从秦汉以来的碑拓墨迹中悟道,还能从船夫摇橹中悟出“荡桨笔法”,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独步书坛900多年。学界认为,黄庭坚的草书弥补了张旭、怀素的一大不足或说是“遗憾”,就是迟涩、顿挫效果更丰富。
这体现了黄出色的控笔和腕力,既有个性,又不离晋唐法度这是其草书精妙所在,正如元代刘敏中:“山谷草书浩浩乎如行云,倏乎如流电如惊蛇如游龙,意态横出,不主故常,当使人心动目眩而莫知其然也。静而察之,无一画之违于理。”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他晚年书写的一件作品,名为《狂草千字文》,洋洋洒洒、乱中有序,用笔丰富多变,无丝毫雷同,堪称晋唐宋草书的集大成之作。此作全卷纵29厘米、横558厘米,共139行、1000多字,单字大小约2.5厘米。
此作有三大珍贵之处:其一,它是一件草稿,用笔胜在真实,没有过多的修饰,呈现自然状态;其二,《狂草千字文》写于黄庭坚晚年,已达“人书俱老”,笔法成熟,笔力苍健,没有半点拘谨和稚气;其三,此作内容很适合启蒙,且1000余字皆不重复,满足了我们日常使用。
《狂草千字文》下笔自然,起笔或藏或露,落笔后再衄挫、调锋,随之行笔,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点画苍健洒脱,姿态万千,骨肉匀称,浓淡分明,提按、顿挫处理丰富,一笔之间轻重、粗细、虚实、疾徐变化皆在,墨色或浓转淡、或润变枯,动势十足,立体感强。
因字赋形,结构欹侧险绝,纵势、横势皆有,字与字呼应密切,线条随情绪起伏,或字字独立,也有一笔书。章法上下致密、左右疏朗,看似逼仄实则空间安排有序。墨色淋漓洒脱,气韵超然脱俗、古色古香。
以《狂草千字文》为师,细细临摹,不但能开阔我们的眼界,丰富用笔技巧,还可避免字里出现俗气,堪称学草的上佳字帖。
而今,我们将这件《狂草千字文》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并逐行添加释文,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