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冯大力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六弟,名大帅,在我们堂兄弟中行六,我们习惯叫他“小六儿”。小六儿比我小得多,加之我初中起便住校,只有周末才回家拿些下周的干粮,几乎没有带着他玩耍过,因此,我大学毕业前对他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后来我们都参加了工作,我在郑州,他在浙江,也没有多少交集。只是在安排赵姑后事的过程中,六弟才首次进入我的视野。
赵姑是六弟的妈妈、我们的婶子,娘家姓赵。由于她跟我家的长辈相处和睦,我们就按照老家的习俗尊称她“赵姑”,而不叫“婶儿”。赵姑为人善良,本来贤淑,但由于受到生活的多重刺激,四十多岁时竟患上了抑郁症。在六弟带着未婚妻回来看她时,赵姑猝然辞世,把唏嘘感叹和抹不去的苦痛留给了最亲的后人。赵姑的突然离去勾起了她的兄弟们对她不幸经历的痛苦记忆,导致他们悲愤交加,准备在办理丧事时找我们家的晦气。然而,我大,——六弟的爸爸,根本不吃他小舅子的这一套,当即就跟他们杠了起来。六弟和涛弟(六弟的哥哥)一面制止我大,一面安慰他们的舅舅:“舅,你别跟俺大一个样子,有事找俺哥商量。”他们说的“俺哥”,其实就是我。
我认真了解了赵姑患病的原因和去世的经过,以及我大所犯错误和不良态度,就彻底理解了舅舅们悲愤的根源。我真诚而耐心地倾听舅舅们的意见,征询六弟和涛弟对舅舅们意见的态度,坦率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六弟始终只有一句话:“哥,俺都听你的!你说咋办就咋办。”正是这样的氛围,促成了舅舅们对我们意见的认同,从而比较顺利地办完了赵姑的后事。
透过这件事,我看到了六弟心有主见、知人信人的优秀品质,意识到六弟已经长成大人了。也是经过这件事之后,六弟跟我的联系密切起来了,隔三差五都会给我打个电话,或者发个微信,要么问候,要么请教,要么问我忙不忙。每年春天,他都会从浙江给我寄些茶叶。每个季节,他都会给我寄些特产。六弟的这些作为,让我感受到了润物细无声的真情真意,让我深刻理解了真正的信赖和感恩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初中没有毕业,六弟就出去打工了。由普通工人到班组长又到车间经理,六弟逐步地干到了管理岗位。后来,猎头公司把他推荐给了一个温州老板,六弟被聘请为公司总经理,跻身为职场高级管理人员。跟着他打工的乡亲,由最初的几个逐渐增加到几十个,以至于我们那里准备出去打工的乡亲首先想到的出路就是找我的六弟。听我的其他堂弟说,跟着他的乡亲普遍认为“小六儿这个人会管理,顾人,仗义,跟着他心里踏实。”这又让我看到了六弟好学上进、真诚待人的优秀品质。
工作稳定之后,六弟便在温州买了房,安了家,真正扎根温州了。另外,他还在老家的村里起了一个四合院,以便我们每年回家时能够吃住在家。当然,他还有个考虑,就是我大百年之后能够有个地方供亲人告别。他做这些决定之前,都征求了我的意见,得到了我的支持。从这些事情中,我看到了六弟善谋划、真孝顺、讲亲情的优秀品质。
忘记是哪年的清明节了,我们一起祭奠过我们的爷爷奶奶、我的父母和赵姑之后,我们一家人坐在六弟的四合院里喝茶聊天,我心血来潮似地跟六弟说:“咱们都在外地工作,平时不在家,如果能够在你的院子里安装几个摄像头,分别覆盖咱爷咱奶、咱伯和赵姑的坟地,我们思念时就能够看看了。另外,也可以防止别有用心的人使坏。”六弟当即就表态:“中!哥。你放心吧!我这两天就找人办。”果然,三天之后,六弟就通过微信给我发了有关我父母坟地状况的照片和视频。以后每过几天,六弟都给我发一组我父母坟地近几天的照片和视频。他还把浏览视频的权限加载到了我弟弟的手机上。从这件事中,我认识到六弟是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
不仅如此,我还听说,六弟常常告诫其他堂兄弟:“咱哥就是咱家的大树,咱们在大树下不知不觉就少受了好多冤枉气,远离了好多麻烦事,办成了一些咱们办不成的难事。但是,咱们也得知道,咱哥也不容易,今天的成绩也是靠汗水泪水干出来的,咱哥也有自己的事情得干。因此,咱们不要大事小事都找咱哥,只有在找不到其他办法时才找咱哥;咱们更不能啥事都指望咱哥,指望能够靠咱哥不劳而获。”六弟说出这几句话,不只让我感动和感谢,而且让我看到了六弟知恩感恩、懂得分寸的优秀品质。
年轻的六弟,尽管仍然被我们称呼为“小六儿”,但是,集这些优秀品质于一身的兄弟,在我眼里是个伟岸的男子,在我心里是男人的楷模。六弟忠诚地传承着我们的家风家教,是我们冯家儿女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