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的一天,毛主席外出视察时,突然问陪同他的杨成武:“黄永胜我不太了解,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毛主席突然问起黄永胜,自然不是没有原因的。
就在前不久,总政治部主任萧华受到了批判,被撤了职,总政治部主任的位子出现了空缺,谁来接任呢?
当时,林彪正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想让他的老部下黄永胜当总政治部主任,就向毛主席作了汇报,请毛主席批准。
黄永胜与林彪的关系,早已尽人皆知,堪称林彪手下最忠心、最得力的干将,林彪想让他掌管总政治部,其中的目的已经不言而喻。
要知道,总政治部可是负责全军党的宣传、组织、纪检等工作,只要掌握了总政治部,就是在全军掌握了话语权,作用是非常大的。
之前的三位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谭政、萧华,都是我军在政工方面的优秀人才,而且与毛主席的关系也都非常密切,比如罗荣桓和谭政,都跟着毛主席参加过秋收起义,堪称毛主席最早的两位嫡系将领,分别是元帅和大将在政工界的最杰出代表。
因此,毛主席虽然对林彪很重用,但是对他推荐的人选,还是有点不放心,就特地询问杨成武,问问他黄永胜这个人怎么样。
其实,黄永胜与毛主席也是很有渊源的,当年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时,黄永胜也是其中的一员,连“黄永胜”这个名字,还是毛主席给他改的。
黄永胜原名叫“黄叙钱”,等上了井冈山之后,有一次打了胜仗,毛主席下去慰问战士们,得知他的名字后,就对他说:“叙钱,叙钱,革命战士不应讲钱嘛,改叫‘永胜’吧!”
不过,黄永胜后来因为地位不高,与毛主席的接触不多,毛主席对他后来的发展也不是很了解,就只好向杨成武询问,看看他适不适合当总政治部主任。
早在红军时期,杨成武和黄永胜都是红一军团的青年将领,两人之间还是很熟悉的,到了1967年,杨成武正担任代总参谋长,负责全军的组织、训练等工作,对黄永胜自然也是很了解的,就对毛主席说:“黄永胜打仗厉害,但没做过政治工作,而且这个人听说在作风方面有点问题。”
毛主席听后,心里就有答案了。
那么,杨成武对黄永胜的评价有没有道理呢?
当然是有道理的。
首先,黄永胜从参加革命开始,就一直都是军事干部,从排长、连长一直升到军长、兵团司令,建国后又担任广州军区司令,从来没有当过政工干部,对政治工作是很不熟悉的。
其次,黄永胜在作风上的问题早已不是秘密了,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因为这个问题差点被林彪撤职。
到了建国后,黄永胜大权在握,更是变本加厉,有一次被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盯上了,要查办他,多亏有人说情,才逃过了一劫。
当时对黄永胜有一个很经典的评价,就是“战功赫赫,污点涟涟”。
所以,这样既没有政治工作经验,又有严重作风问题的人,怎么能当总政治部主任呢?如果真让他当了,岂不让人笑掉大牙?也不知道林彪是怎么想的!
不过,林彪应该也不会这么笨,他这么做,可能就是在以退为进,暗度陈仓。
什么意思呢?林彪先推荐黄永胜当总政治部主任,遭到了毛主席的拒绝,然后再推荐他担任另一个职务,这时候,毛主席可能就会网开一面了,至少不会拒绝得那么快。
另一个职务是什么呢?就是比总政治部主任更重要的总参谋长。
当时,原来的总参谋长罗瑞卿已经被撤了职,一直由杨成武代理,实际上还是空缺的,林彪早就盯上了。
而且,林彪知道,自己推荐黄永胜当总政治部主任,毛主席肯定会向杨成武征求意见,如果杨成武帮他说话,自然没什么事,而如果杨成武说了反对意见,那林彪就不会对他客气了,正好把他的代总参谋长撤掉,由黄永胜担任。
这就是林彪的一石二鸟之计!
果然,到了1968年3月,杨成武就受到了批判,被撤了职,黄永胜也顺利地当上了总参谋长。
在林彪的“四大金刚”中,黄永胜是总参谋长,吴法宪是空军司令,李作鹏是海军政委,邱会作是总后勤部长,占据了四大要职,可谓风光无限。
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林彪和四大金刚后来的结局,其实早已经注定了。
(参考资料:《解读林彪》《林彪的这一生》《杨成武上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