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提供基本材料,在缴纳数千元不等的费用后,就能通过中介的“全托管”服务评上副高或者中级职称?近日,庞先生和杨先生向上游新闻热线966966反映,两人通过短视频平台的中介“全托管”进行职称评审,结果花费了数千元却并没有通过职称评审。
针对庞先生和杨先生的遭遇,上游新闻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网上依然有中介公司,称自己是“专业代办”“不过退款”。
缴费已两年,中级职称还没评下来
杨先生介绍,2023年5月,自己通过某短视频平台看到重庆多弗儿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多弗儿”)有关职称申报服务的广告,觉得比自己申报方便,对方还称办不下来可全额退款,于是联系了该公司工作人员,并分别缴纳了5800元,申请工程师中级职称,还签订了申报服务协议书。
杨先生与多弗儿的合同截图。
“根据我们的协议,他们应该在两年内为我和表哥申请到中级职称,但是现在两年过去了,此事没有任何进展。之前我们就找过他们,要求按照合同全额退款,但是他们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
杨先生和多弗儿方面的聊天记录,当时确认去年12月会退款。
去年12月,杨先生再次询问对方退款时,对方的回复。
杨先生最后一次与多弗儿方面联系是在2024年12月19日,“有一位教务通过微信和我们联系,当时我问他,该按照合同退款了,他回复是‘月底出,快了’,但之后就再也没有联系了。”杨先生也提供了这位“教务”的微信号,上游新闻记者在微信中搜索后显示“该用户不存在”。
“天眼查”显示,弗多儿已经在去年6月18日,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重庆市九龙坡区市场监管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另外,还涉及两起合同纠纷案件且均为被告。
目前,杨先生已经通过律师事务所,提交了仲裁申请。
交8000元申报副高,中介公司人去楼空
去年3月,庞先生也是通过某短视频平台,与重庆以恒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以恒教育”)签订了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申报服务协议书。庞先生表示,自己想申报副高级工程师职称用于升职加薪,但自己只有大专学历,按理说并不具备申报资格。
庞先生明确表示,自己是专科文凭,也没有中级职称,但对方依然称可以评副高级职称。
根据庞先生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在与以恒教育工作人员的交流中,他明确表示自己只有大专学历,也没有中级职称,但以恒教育工作人员却明确表示“可以评”。在庞先生表示自己没有准备材料后,工作人员表示,可提供全托管服务,庞先生只需要准备基本资料即可。
在签订合同后,庞先生先付了4000元,去年4月以恒教育方面通知他,论文资料已经刊发并附上了链接,他又支付了4000元。接着,庞先生询问自己的副高职称申报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证书,对方表示12月就会公示名单并拿到证书。
但2024年11月时,以恒教育工作人员却表示,因为政策收紧庞先生没能评上,只能等明年。随后,庞先生希望对方全额退款,对方表示,庞先生的合同还有一年才到期,现在只能退1600元。
根据庞先生提供的地址,上游新闻记者专程来到这家公司,发现已经是人去楼空,办公场所里只有桌椅,甚至没有电脑等办公设备。“天眼查”显示,2024年12月2日,以恒教育也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重庆市江北区市场监管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目前,庞先生已经向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观音桥商业区派出所报案。
网上仍有公司称可全程代办职称评审
上游新闻记者发现,目前依然有中介公司通过互联网开展职称评审代办业务。通过在网上输入“职称评审”后,上游新闻记者找到一家位于江苏的中介公司,其网页宣传中写有“正规渠道”“不过退款”“高效办理”等。
在网页上,上游新闻记者与客服取得联系,称自己目前在湖南,已经取得初级职称5年,现在想申请结构工程师中级职称,但是通过第三方派遣从事相关工作可能有难度,但客服表示没有任何问题,并要求留下联系方式,接下来会有专人指导。
上游新闻记者在微信上与一家代办中介公司的聊天截图。
很快,一微信名为“职称评审-张老师”的账号前来添加好友,在了解上游新闻记者告知的情况后,他表示可以申请,而且会“一直服务到您下证”为止,还承诺“通过率都有保障”,全程代办费用总共是6000元。
他告知上游新闻记者,只需要准备基本资料,他们会帮忙准备论文,提供选题撰写,然后发表,业绩也会帮忙润色,还可以帮忙刷继续教育学时。
随后,上游新闻表示,6000元不是一笔小数目,需要慎重考虑。这位张老师接着继续劝说称,因为职称评审公司要帮忙做很多材料,通过率也有保障,完全不用担心。
相关部门提醒“代评包过”是骗局
对于杨先生和庞先生的遭遇,上游新闻记者走访了多弗儿和以恒教育公司所在地的重庆市九龙坡区市场监管局和重庆市江北区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士表示,两人可向人社部门进行投诉,或者拨打12345等方式向相关部门进行反映。
对此,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也提醒市民,职称评审有着规范的程序和标准,“代评包过”,这是骗局。
一些中介机构声称可以提供“一站式”“一对一”职称代评代办服务,“8000元免试评定”“专属通道,不过保退”……以为花钱能省事,结果却是评审失败、客服失联、退钱无门。
人社部官方网站,有关职称诈骗提醒的稿件截图。人社部官网截图
去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也在官方网站发布了《零材料申报、代评包过?这些职称骗局要小心》的新闻,提醒市民警惕相关骗局。
另外,《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也明确规定,申报人如果明知不符合职称申报条件仍故意通过虚假承诺、伪造信息等手段进行申报,或者提供虚假材料、论文造假代写、剽窃他人作品或者学术成果,业绩成果不实或者造假,存在说情打招呼、暗箱操作等不正当行为,将被记入诚信档案库,记录期限为3年;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等承诺不实的,3年内不得申报评审职称;违规取得的职称,一经核实即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者评审单位予以撤销。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移送有关机关依法处理。
律师支招需要收集哪些证据如何维权
遭遇这类骗局的市民该如何维权?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了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韦清龙律师。
他建议,遇到类似情况维权第一步就是要收集整理证据。保留好与中介机构所订立的原始书面合同或电子协议,作为关键证据支撑。如果没有签书面合同,就需要从后续的沟通记录中梳理出具有合同性质的约定内容。同时,还要保留与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的沟通记录,比如微信、QQ聊天记录、短信、电子邮件以及电话录音等,为维权提供有力的事实依据。
整理并保存好向中介机构支付款项的所有凭证,包括银行转账汇款单、支付宝或微信支付交易明细。除此之外,中介机构在网站、社交媒体、线下宣传册等渠道发布的宣传资料,如果存在虚假宣传,也要妥善保存。
收集完证据之后,可以以不同方式进行维权。第一种,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投诉材料。第二种,向当地人社部门反映情况。第三种,向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第四种,通过民事诉讼提出自己的诉讼请求。第五种,如果涉嫌诈骗且涉案金额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向公安机关报案。
上游新闻记者 何艳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