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俄罗斯国防部的公开战报以及多家媒体综合报道,俄军在库尔斯克方向对乌克兰军队发动大规模攻势,并宣称已取得控制该地区多个战略要点。
战斗伊始,俄军在库尔斯克战线至少集结超过1000门各型火炮,其中不乏诸如2S19“姆斯塔河”和2S35“联盟-SV”等先进的自行火炮系统。
这些火炮以每天超过5000发的发射频次,对乌军阵地进行持续一周的昼夜火力覆盖。乌军前沿防御工事遭到严重破坏,根据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数据推测,超过70%的防御工事遭到不同程度损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初步估计乌军在此阶段伤亡人数可能达到3000人。
炮火准备之后,俄军投入约500辆T-90主战坦克以及800辆BMP-3步兵战车组成突击集群。T-90主战坦克装备的“窗帘-1”光电干扰系统,在实战中显示出对抗反坦克导弹的有效性,极大地提升战场生存率。公开数据显示,装备该系统的T-90坦克在对抗乌军反坦克导弹攻击时,突破成功率超过80%。
乌军装甲部队主要装备的是苏联时期生产的T-64和早期型号T-72主战坦克。这些老旧型号的坦克在防护能力上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抵御俄军新型坦克发射的穿甲弹。
在库尔斯克战役的坦克交战中,乌军与俄军的坦克战损比高达3:1,这意味着乌军每损失三辆坦克,俄军仅损失一辆。
在此次库尔斯克战役中,乌军信息传递迟缓、指挥层级冗余,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乌军的战场反应速度和作战效率。
从乌军统帅部下达作战指令到基层部队接收并开始执行,通常需要超过4小时的时间。这种长时间的延迟在瞬息万变的现代战场上无疑是严重的缺陷,导致乌军多次贻误战机,无法对战场形势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的消息以及各方消息汇总,乌军在此次战役中遭受重大人员和装备损失,四个集团军的番号受到严重打击,阵亡、负伤及被俘人员超过2万人,其中还包括大约200名高级指挥人员。
俄军则乘胜追击,迅速扩大战果,占领大片区域,并控制超过20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交通枢纽和制高点。乌军被迫后撤超过一百公里,以重新组织防线。
俄军通过此次战役,不仅在战场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还极大地鼓舞士气,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奠定基础。而乌军则面临着兵力短缺、装备不足、士气受挫等多重困境,其在东部战线的防御态势变得更加严峻。
作为乌克兰的重要支持者,美国迅速做出反应,紧急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商讨对乌克兰的后续援助策略。美国政府内部对于是否继续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力度存在不同意见,此次战役的结果无疑给这场辩论增添新的变数。与此同时,欧盟内部也出现分歧的声音。部分欧盟国家对长期军事援助乌克兰表示担忧,担心这将导致欧洲陷入无休止的资源消耗。
一些国家开始质疑军事援助的有效性,并呼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冲突。这些分歧的出现无疑给欧盟的对乌政策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此外,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密切关注着库尔斯克战役的后续影响,并就此展开讨论。这场战役不仅对俄乌冲突双方产生直接影响,更引发国际社会对于这场冲突的重新评估和思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