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是新中国57位上将中军事才能最高、军功最为显赫的将领之一。韩先楚作将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胆,就是快、就是凌厉。毛主席曾将韩先楚称为“好战分子”,敌人将韩先楚的40军称为“旋风部队”,韩先楚也成了功勋赫赫的旋风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先楚属于大器晚成的将领,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军功不显。但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韩先楚却有如异军突起。

韩先楚常说,战争中最有效的打击是出其不意。因此,韩先楚非常崇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根据战场态势,灵活制定作战方案。奇袭威远堡、解放海南岛,都是韩先楚凌厉进击,灵活执行上级任务的表现。

韩先楚的凌厉和神速不仅仅只在打国民党军时体现,在和世界最强军队——美军的对垒中,韩先楚依然将自己的神速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第二次战役中,韩先楚统一指挥西线的38军以及42军,以侧翼攻击的方式,瞬间将“联合国军”的左翼撕开,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彭德怀不禁喊出了那句名言:“三十八军万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三次战役中,韩先楚负责指挥主攻方向的西线四个军,向汉城方向进行突击。韩先楚敏锐地意识到,美军可能要逃跑。因此韩先楚一面不顾一切指挥歼灭被围之敌,另一方面又不顾一切地追击敌军。

由于敌军巨大的空军优势,我军白天一般不行动。而这一次,韩先楚一反常态,要求各部敢于白天出击,和敌军扭在一起,使其空军和炮兵无法起到作用。

汉城刚一攻破,韩先楚便带领39军、50军以及朝鲜人民军一军团一部跨过汉江攻击敌人,同时令东线的42军、66军向扬平、横城方向推进。美军装备着坦克、装甲车,天空飘着飞机,然而却被韩先楚所率领的,穿着军鞋的部队追得狼奔豕突,混乱不堪。10多万人挤在汉江大桥上,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看到这一幕,韩先楚气得捶胸顿足。由于敌军飞机的封锁,大炮无法运到前线,如果往敌群中打几炮,能歼灭多少敌军啊。可以说,韩先楚的军事才能远不止于此,是我军落后的装备限制了韩先楚的发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出色战功,毛主席对韩先楚青睐有加,因此于1957年,将他派往台海前线,兼任福州军区司令员。主席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震慑台湾小政权,为解放台湾做准备。一旦台海战事打响,韩先楚必然是主将。

在台海前线,韩先楚一待就是16年。然而到了1973年,韩先楚却被调往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环境。当年,毛主席进行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韩先楚被派往了兰州军区担任司令员。

然而到了兰州军区,大家却发现韩先楚似乎“变了”,变得不那么“旋风”了,而是变得保守了。当时,中苏关系极度紧张,苏军陈兵百万于边境,而兰州军区正是中苏对峙的最前线。苏军恐怖的钢铁洪流能在顷刻之间南下,一不小心,苏军就可能横扫整个西北。如何打坦克,成为了困扰我军的重大课题。而兰州军区的环境,非常适合苏联装甲兵作战,因此我军对此相当苦恼。

到了兰州,韩先楚给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挖坑道。听到这个办法,兰州军区的其他将领皆哗然。挖坑道、战壕,那是一战的打法。在现代化战争中,坑道又能顶啥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韩先楚却依然故我,他首先实地考察了兰州军区的防御情况,乘坐飞机、汽车经过了许多隔壁和沙漠,甚至亲临中苏对峙前线,冒着生命危险观察苏军。最终他得出了结论:

“大到战备训练、战场设置、边防建设,小到军区大院的绿化,全都存在问题,需要整改。”

例如韩先楚就绿化提出意见,植树造林、大搞绿化是好的,但是在地处戈壁、沙漠的边防前沿、军事阵地,就要注意和地形地貌一致,不能因为种树、绿化而暴露目标。明明是沙漠,却有一些树,明显不正常嘛!

这一意见无疑否定了兰州军区20多年来的工作成就,这让兰州军区上下都感到十分泄气。

于是韩先楚下达命令,拆除部分地上设施,指挥机关以及战斗部队皆应转移至地下。对此,很多兰州军区的军官都有不同意见。昔日华野参谋、开国少将王德就曾说:

“我在兰州军区工作期间,我与主要首长的关系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部队营房定点的具体工作上,同韩先楚同志有不同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韩先楚却表现得相当“霸气”,依然将坑道战术在全军区推行。韩先楚把司令部从地上搬到了地下,战士们也在坑道里训练和生活。王德曾说,由于司令部通讯站长年累月住在坑道,里面又潮湿、空气不流通,战士们怨声载道,一些女战士的身体也起了不良反应。

王德还认为,战士们长期蹲在坑道,体质消耗很大,不便于平时训练各种活动,会给训练、战备带来极大的困难。

为了战备的事,将士们没少跟韩先楚提意见。兰州军区政委冼恒汉就曾和韩先楚多次争论,后来“官司”甚至打到了中央。

对于韩先楚和冼恒汉等人的争论,叶剑英认为可以折中处理。坑道确实需要,但也可以在坑道外修建一些营房。当班在坑道,下班住房轮流休息,这样战备、生活两不误了。

至于韩先楚和冼恒汉的争论,叶剑英风趣地说“你们两个是关在一个笼子里的两只公鸡,你们说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冼恒汉也知道事情有些为难,便主动提出请愿调换到其他岗位。但对此,叶剑英并不同意,打仗需要韩先楚,建设需要冼恒汉啊。但是最终,冼恒汉还是于1977年因病离开了兰州军区的指挥岗位。

那么叶剑英的建议,韩先楚听从了吗?并没有。他还是战争时期的老脾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既然我是兰州军区司令员,这点由我说了算。”

不久后,韩先楚下令将已经建好的一些营房拆掉,在很多人看来,这简直是瞎折腾。冼恒汉在回忆录中曾这样说道:

“韩司令员资格很老、水平很高、功劳很大,我要向他学习的地方很多。但他在福建长期一个人说了算,因此到兰州军区来很不习惯。对于他的一些做法,军区的部分干部有看法,我个人也觉得他有些‘霸气’。”

王德在回忆录中是这么认为,他觉得韩先楚之所以大挖坑道,是延续了朝鲜战争的老经验。但是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了20多年,坑道工事的科技水平那么低,能敌得过苏联的钢铁洪流、冰雹火箭炮、逆火超音速轰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过分强调朝鲜战时经验,却不顾时间、地点等据点情况机械式的照搬,是极其不恰当的决策。

事实上,韩先楚挖坑道,确实有朝鲜战争的因素。他针对美军飞机多、炮多、坦克多,制定了“前轻,后重”,重视坑道的原则。

在朝鲜,韩先楚倡导战士们多挖单人的“洞穴”式掩体,重火力在发挥火力时尽量深入地下。各级指挥所应构筑坚固、隐蔽的观察所,与阵地、反击部队和炮兵部队多线联系,保证指挥、通讯畅通。每个连队要组织多个反坦克小组,多带手雷、燃烧瓶,埋伏在阵地前沿以及路边,专门对付敌军坦克。韩先楚的倡议在朝鲜战争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保证我军不仅能守住,而且能攻出去。

韩先楚之所以对兰州军区的防御建设不满,是因为他不想一味的防守,而是要攻出去。而他的前任司令员,严格遵守上级战略要求,以防为主。因此,韩先楚就想将这种情况整体地改过来。

由于身体原因的韩先楚最终于1979年离开了兰州军区,去往军委担任常委。后来王德专门问了和韩先楚很要好的刘静海副司令:“韩司令咋就不在兰州了呢?”刘静海回答:“韩司令说他讲话,司令部不大爱执行,他不想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韩先楚的坑道战术是不是过时了,是不是瞎折腾呢?毕竟中苏战争并没有打起来,我们无从验证。

然而时间过了几十年,苏联的钢铁洪流没有用在中国身上,倒是被苏联原两个最强加盟共和国用上了。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了,俄罗斯利用苏联留下的“钢铁洪流”,对乌克兰进行大规模进攻。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并没有看到俄乌打出一场高技术含量的战争,战争形式竟渐渐演变成了堑壕战。乌军利用堑壕隐藏自己以及装备,然后适时用反坦克火箭、导弹以及无人机,对俄军坦克进行攻击,并且大量杀伤其部队。

俄军空有数量优势,却被乌军的堑壕层层阻碍,装备、人员损失惨重。俄军的坦克和装甲车经常被堑壕压得动弹不得,然后被乌军后方的火炮所摧毁。当俄军损失到一定程度后,乌军从堑壕中一跃而出,发动大规模的反击,取得了基辅、哈尔科夫、红利曼等多场战役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军见此情况,也改变了战术,改疾进、冒进为稳扎稳打,以堑壕对堑壕。一方面,使乌军不能像之前那样大片大片地收复领土;另一方面,俄军又可利用自己的国力优势,和乌军“结硬寨,打呆仗”,稳扎稳打,步步推进。

很显然,堑壕这种战争形式从未过失。现代武器顶多更准了点,但就威力而言并没有质的提升。对于自然构造体的破坏极其有限。朝鲜战争时,美军向上甘岭的两座小山丘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却根本奈何不了防守在坑道工事中的我军。如今也同样,俄军的大炮、坦克也很难撼动乌军完善的堑壕工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的堑壕都没有过时,更何况韩先楚所在的时代。如果苏军真的对兰州军区发动进攻,在笔者看来恐怕要吃大苦头的。

韩先楚在其漫长的军事生涯中,曾多次与上级、同僚“顶牛”,但最终证明他是对的。奇袭威远堡是对的,横渡海南岛是对的,在兰州军区修建堑壕工事也是对的。苏联军事力量强大,哪能托大?训练多流汗,战争就能少流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或许就是韩先楚机动防御的姿态,吓住了百万苏军,使得战争没有爆发。善战者无赫赫之名,说的就是身处兰州军区的将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