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行侠仗义,快意恩仇,相信不少中国人内心都有一个武侠梦。
可随着年代久远,许多武功绝学都已经失传不见,但这并不意味着那些曾经的侠义之士、武林高手都是虚构的。
霍元甲,李小龙,黄飞鸿,这些近代的武功高手脍炙人口。
还有一个名字大家可能会觉得耳熟,但细想却不知是何人,他就是有着“神枪”之称的李书文。
李书文枯瘦如柴却力大无穷,出手必伤人。
更厉害的是,他这一生比武从无败绩,堪称近代中国武术的巅峰人物!
全能的八极拳弟子
李书文于同治初年(1862年)出生于武术之乡—河北沧州的张沙村。
张沙村习武风气浓厚,各门各派都有着独门绝技,其中八极拳更是了得。
李书文从小便痴迷武术,但由于家境贫寒,加上身材矮小还不到一米六,因此村里没有武师愿意收他为徒。
李书文并不气馁,他找到了邻村孟庄八极拳五世传人张景星,恳求他收自己为徒。
张景星见李书文态度诚恳,便暂且收下了他,没承想李书文还是个日后让他惊喜的好苗子。
由于不在一个村庄,这就需要李书文每天晚饭后跑十里地到师父家接受指导练习,但他并不觉得辛苦。
每天在赶路的过程中,他都会细心揣摩所学招式的变化。
挥拳,击肘,提膝,他慢慢感受八极拳招式的奥妙,锻炼自己的耐力、内力。
在此期间他还拜了八极拳“第四代神枪”黄四海为师。
就这样李书文一练就是12年,练至如醉如痴。
他的大枪臻至化境,功艺绝伦。
一麻袋绿豆,他能毫不费力地用枪挑起转三圈,非常自如。
练大杆子时能把树皮滑脱落。
与人滑杆子时,不论里外缠、带还、刺扎,对手无不应声而仆,百试百中。
持枪扎苍蝇,苍蝇落地而窗纸不破,壁不留痕。
枪扎香头,火灭而香不折。
枪点对方的眼皮、鼻子尖,达到触而不知的境界。
随着拳术、枪术的大成,李书文已经学尽了八极拳的精华。
张景星看他天资如此聪慧,就继续介绍他过门拜劈挂宗师黄林彪为师学习劈挂。
李书文见师父张景星对自己如此器重,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他不分日夜地打靠桩,对着门口的大树,每日击打成千上万次,致这些树木都被拳脚震死。
击打沙袋最初的10斤直到后来的6 0斤,他用掌击、用肘顶、用肩撞、用背摔,沙袋换了一条又一条。
就这样,李书文成为了八极拳门下全能的弟子。
后人称誉他为“八极劈挂枪,神鬼都惊慌,学会全八极,世间无人敌。”
学成之后的李书文到北京投奔了在镖局的大师兄王钟铨。
王钟铨起初并不愿意给李书文找差事,他觉得师弟这样一个小个子,外形消瘦,不像是能撑得起场面的人。
彼时王钟铨已经出名,在北京素有“神棍”之称,生怕李书文辱没了自己的师门。
可当他与李书文交手过后就改变了先前轻视的想法,他发现师弟枯瘦的身体下蕴藏的能量竟然比自己都大,于是帮李书文介绍了一个王爷府护院的差事。
可别小看了这个差事,在阶级分明的封建社会,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无异于改头换面,光宗耀祖。
因此许多人垂涎这个职位,千方百计地想要找李书文的麻烦。
一次一个武师上门挑战李书文,还没过两招便被李书文挑落了大枪,李书文初到京城不想惹事儿,便拂袖而去没再与其纠缠,但这却被武师视为轻蔑侮辱。
于是他在一木牌上写了“神枪李”三个字,高高挂在城门上。
要知道京城可是藏龙卧虎之地,敢在这个地方挂“神枪”的名号,自然会招来许多高手的挑战。
李书文解释不清只得无奈迎战。
虽然不想惹是生非,但李书文的枪法却不手软,他接连干翻了前来挑战的三大“京城明枪”。
并且由于下手过重,致使两人身受重伤,吐血不止。最终因抢救无效而身亡。
这下便坐实了李书文“神枪”的名号,虽然他本人对此并不在意。
连击洋人,扬我国威
清朝宣统年间,许多洋人来到中国传教,也有不少洋人想要对神秘的“中国功夫”一探究竟。
俄国著名拳王马洛托夫就曾经在北京设下擂台,他公开表达了对中国武术的不屑,认为那些招式只不过是花架子,自己练的拳击才是真正实战的“功夫”。
马洛托夫扬言要打遍所有的中国武术高手。
这无疑让尚武的中华儿女十分气愤,北京、天津的武术高手纷纷上台挑战。
但可惜的是,马洛托夫也不是酒囊饭袋之辈。
他依靠着自己先天的身体优势打赢了不少前去挑战的高手,一时间竟然让整个江湖噤声不语。
时任天津“中华武士会”教习的张景量此时便捎信给李书文,让他出手惩治一下这个气焰嚣张的洋人。
李书文谨遵师命,来到了擂台之上。
见到挑战自己的是一个身高不足一米六的“矮个子”,马洛托夫放声大笑,竟然冲着李书文吐了口唾沫。
这一下便让李书文起了杀心,他先是一招“霸王挥鞭”,铁掌直接抽在了马洛托夫脸上,硬生生打掉其一层脸皮。
接着又一招“六大开抱肘”,直接就将气焰嚣张的马洛托夫肋骨击断,跌下擂台。
自始至终马洛托夫甚至连李书文的衣角都没摸到。
1895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为了提高士兵的战斗能力,他向八极拳五代传人黄士海发去聘书。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要黄士海为了民族大义出山,教练新兵。
可黄士海年事已高,他就推荐了李书文前去担任连营盘武术教习。
当时袁世凯还重金聘请了日本空手道高手伊藤太郎等人作为教官。
傲慢的伊藤太郎一见到李书就哈哈大笑,并且十分轻蔑地说道:“一个东亚病夫也来教习?”
李书文冷眼看着伊藤太郎,突然抖动大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刺向了伊藤身边的柱子,正好刺穿了柱子上的一只苍蝇,柱子表面却了无痕迹。
众将士纷纷被其精湛的技艺折服,只有伊藤太郎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他愤怒地抽出武士刀向李书文刺来,李书文轻易地用长枪挡住了来势汹汹的一刀。
接着用了一招“泥鳅翻花”,直接将伊藤太郎的喉咙刺穿,然后长枪一抖,把伊藤的尸体扔到了一边。
此时其他的日本空手道高手也不再讲什么武士道精神,而是一拥而上,三把长刀将李书文团团围住。
李书文没有丝毫惧色,他上下挥舞着长枪,如蛟龙入海,片刻之间就将三人全部斩杀。
这下袁世凯的新军上下无一不服李书文的教导,很快就被李书文调教成了一支精锐之师。
1918年,李书文的弟子许家福的父亲许兰州邀请李书文到家中做客,张大帅听说了,也登门拜访,并希望李书文担任奉军三军武术总教师。
当时张作霖的军中也有许多日本的武术教头,他们听说过李书文“枪挑伊藤”的事迹,想要为日本武师找回场子。
李书文此时已经更加成熟,他淡淡地说道:“刀枪无眼,难免伤残。除非立下生死协议,出现伤亡互不追究,我才会和你们比试。”
这话在日本人眼里无疑是赤裸的挑衅。
日本教官冈本马上当着张作霖的面,同李书文签下生死状。
二人走进训练场后,冈本急不可耐,上来就一招“饿虎擒羊”挥动双掌朝李书文颈部击去。
李书文只是轻轻闪躲,反手一掌就将冈本的肩胛骨击碎。
仅一个照面,这位气势汹汹的日本教官就爬也爬不起来了。
淡泊名利,专心习武
除了在军队中宣扬中华武术外,李书文本人其实对于名利并无太大追求。
比如他在北京大败俄国拳王后,朝廷专门赏赐了他一尊金佛坐像,他扭头就转交给了自己的弟子。
从那以后也没过问过金佛的去处,最终这座金佛也不知所踪了。
据跟随过李书文的魏鸿恩、霍庆云、边廷杰、刘琪瑞等人的回忆。
李书文返乡时总是把大洋换成铜板,沿路分发给乡里乡亲、稚子顽童,因此十里八村的小孩子都知道他,称之为“把势大爷”。
每每看到李书文所乘的马拉轿车,就有一群小孩子跟在车后,李书文即下车将铜板散扬于路,让小孩子们捡回去家用。
他心境泰然无私心杂念,习武如醉如痴,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对八极拳、大枪等传统武艺的探索上。
他在北京时与少林高僧交心换艺,得少林易筋洗髓经。
在天津时与“鼻子李”李瑞东及其弟子交心换艺学得金刚八式,并且将其吸收到八极拳中。
自此完全建立了八极拳的训练体系和技击体系,使八极拳更加科学完整地进入巅峰时期。
李书文将八极拳的“刚”,劈挂的"活"、易筋经的"柔三种特点结合在一起。
将八极拳的近“距离”、金刚八式的"中距离、劈挂的"远距离三种技击技巧结合在一起。
这是对八极拳的又一次精进,为这一国术的传承与发扬光大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也正因如此,我们现在才能学习到完整的八极拳武艺,体会到这一国术的独特魅力。
而除了八极拳之外,李书文还精通多种其他的功夫。
比如内气功、缩骨软功、神行功、排靠功、抖大杆子功、轻功、水下功、马上功等。
据他的弟子回忆,李书文练功昼夜不息。
不同于其他的门派祖师爷、掌门人,李书文在上了年纪之后也没有摆上架子,而是事必躬亲,徒子徒孙们想要侍奉都找不到机会。
往往敲门想要为其洗漱时,李书文就已经整装打坐,屏息练功了。
尽管李书文身材矮小,但因为八级功已经臻至化境,其体重异于常人。
肉硬似铁,骨坚如钢,已成奇人。
到了晚年时他的牙齿依旧坚硬,甚至吃鸡都不用吐骨头。
墙内开花墙外香
如此武林高手为何民间却鲜有其传闻呢?
这实际上也和李书文的性格有关。
由于其年轻时下手重,不讲究人情世故,因此打死打伤了许多江湖人士,结下了不少梁子,自然也就没人宣扬他的事迹。
后来李书文当了教头,对礼法要求自然也非常严苛。
但这时候他的学生可不再是那些一心学艺的寒门弟子,而都是些身居高位的各路军阀。
对他们,李书文也是丝毫不留情面,弄得许多人很没面子,也因此结下了不少梁子。
不过,李书文在日本却十分有名。
日本游戏FGO中多次把李书文当作重要角色进行设计,甚至还有青年版、老年版等不同版本的李书文。
其他动漫、游戏中李书文的身影也并不罕见,这又是为什么呢?
他的名气自然是从在袁世凯那只身刺死四位日本教官开始的。
日本人的慕强心理可见一斑,你打得过他,他就崇拜你,服气你,你打不过他呢,他就欺侮你,瞧不起你。
李书文的弟子刘云樵也是他名气的推动者之一。
刘云樵是蒋介石的侍卫,随蒋介石一起到了台湾,并且在台湾创办了武馆、报刊等来宣扬八极拳。
日本武痴松田隆智慕名前往,并且把李书文的事迹及他的八极拳再次带到了日本,掀起了一阵“拳迷”之风。
其创作的漫画《拳儿》更是把李书文塑造成了一个出手狠辣,拳拳必杀,登峰造极的世外高人形象。
日本动漫我们都知道,打个乒乓球都能热血到不行,更何况这种真正让人热血沸腾的中国武术了!
于是便有了如今“墙内开花墙外香”,李书文在日本的知名度远比国内高的神奇景象!
结语:
尽管现代社会已经不再需要武林人士来行侠仗义,惩奸除恶,但八极拳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无论是实用意义还是文化意义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同时李书文作为八极拳发展途中的重要人物,我们也应该知晓他的故事,记住他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