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 跟大 家 讲一讲 中药橘皮。

橘皮开胃去痰,导壅滞之逆气。

橘皮就是橘子的皮,橘子的皮也能够入药,而且是一味好药,所以吃橘子时,别忘了把橘子皮留下来,放在高处阴干,留得越久越好。

橘皮以陈久者良,故名陈皮。大部分药物以新鲜的为好,只有少数几样,比如橘皮、半夏等,只要不发霉,保存得越久,药力越佳。正如《六陈歌》里讲的,六般诸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新鲜的橘皮,性比较燥烈,就像愣头小伙子一样,大家掰开橘子就闻到一股冲鼻、四散走窜的味道,但放久后的陈皮,辛辣味比较缓和,就像经多世事、历尽沧桑的智慧长者,温而不燥,行而不峻,故陈久的陈皮能达到行气顺气而不耗气的目的。

陈皮这味药大家都知道,它可是理气药的代表,它还能够燥湿,所以《本草纲目》里讲,陈皮用途虽广,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我们来看它如何补益人体。原来它跟补益药搭配,能消除补益药,容易滞塞壅堵之感,令补力能迅速为脾胃吸收。

有位妇人白带量多,老觉得短气,没胃口,其脉濡弱,明显脾虚气弱,应当健运脾土。可给她用了四君子汤后,虽然短气乏力感少了,白带也减少,但胃口并没开。

原来虚弱之人补益后,气机就容易壅滞,这时只需要在原方中加上3~5克的陈皮,或者叫病人到商店里买包九制陈皮吃,补药之力消融,胃口打开,这就是《药性赋》讲橘皮开胃的道理。

所以要注意不是见虚就补,补的时候要考虑病人是否接受得了,你只需要在补益药里加一点陈皮,病人胃口开,食谷下。这就像炒菜时,稍微放点佐料,吃起来不腻,有助消化。

中医处方用药,就像炒菜一样,某些佐料虽然只放那么一点点,却显得必不可少,但又不能放得太多,放得多了,反而吃不消。就像陈皮,你如果喧宾夺主,放多了反而耗气难受,特别是对于体虚之人,想开胃,反而搞得胃弱。

陈皮又如何同泻药则泻,同降药则降呢?

有位妇人,经常心慌胸闷,严重时短气,觉得胸中气塞,呼吸不过来,很难受,特别是吃得太饱时,诸症加重。用了不少治冠心病的药,大都缓解一时。这次胸闷气塞又发作。

她的朋友是一个中医爱好者,正好研习张仲景的《伤寒论》,觉得“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橘枳姜汤主之”这条条文跟病人的病象太吻合了,就橘皮、枳实,配合生姜,这些都是像食材一样的东西,管不管用啊?人家用那么多好药都没治好,难不成随便用点毛毛草草的药物就能治好吗?

但想起千年前仲景著《伤寒论》,当时写书不图稿费,不为出名,而且还要自己花大量代价,还要去刻印,像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会去做?如果不是有迫切的为往圣继绝学的心态和眼光,没有人会做出这种高远的举动。

但张仲景做到了,如果这些经验不是经过千锤百炼,仲景绝不会把它们刻在书卷上。古人要写一个字多不容易,哪像现在拿几张纸,有支圆珠笔就可以了,所以古籍大都是凝练的精华,流传下来的,就像老酒一样,酒是陈的香。

于是这中医爱好者就给这病人用了这三味药,病人吃药后,胸中痹阻、憋闷气塞之感就如同拨云见日,好像胸中的污垢被一条扫把扫下去一样,连呼吸都顺畅了很多,那种短气感一去不复回。

就吃了三剂药,胸痹的症状居然消失了,平时容易咳吐白痰,发现痰浊也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这三味药有如此疗效呢?

大家想想,枳实是什么药?枳实又叫破胸槌,宽中下气属它最快,也就是说它是降气下气的疏泄之药,陈皮在它的带领下,充分发挥理气功效,叫作同泻药则泻,同降药则降。再配以升降,降逆,温胃,对于心胸中的寒饮,有直接温化下达的作用。所以病人药后痰少,胸开,气顺,闷除。

这么简单平常的三味药,却让这么顽固的胸痹胸闷病人解除病苦。胸痹胸闷,胸中那口痰气交堵在那里,就像心头一块大石放不下一样。这时陈皮就像《药性赋》所说的,去痰导壅滞之逆气,这些痰阻气壅,上逆到胸中不降,人就非常不舒服。通过理顺这逆气,气降则痰随之而降,胸开意解,闷消胀除,痰少气足。

微信改版了!如果你既不星标我又没点赞或"在看"我的文章,系统会默认你不需要了解中草药知识的相关资讯,最后就收不到我们的文章更新推送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觉得好看,请在底部点个"赞"和"在看"吧~

来源:中草药知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