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民俗 感悟生活

北京民俗博物馆作为北京地区唯一的国办类民俗博物馆,一直在为抢救、保护和弘扬北京乃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着不懈的努力。2004年,北京民俗博物馆承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试点项目之一“老北京商业民俗”,抢救、征集、研究传统商业民俗文物600余件套,推出一部大型“老北京商业民俗展”,组织编写出版《老北京商业民俗》图书一部,为非遗保护试点项目做出重要贡献。

“传统商业民俗文化”系列专题,将通过为大家呈现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传统商业民俗文物,展现传统商业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和”二字语出《中庸》:“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以此为堂号,取中庸和谐,集中国千年文化于一堂之意。中医理论中,“和谐”与“平衡”是生命及健康的前提和基础。《黄帝内经》中所谓的“平人”即为阴阳平和之人。可见,中医的目的是“致中和”,讲究阴阳平衡、五行调和、中庸之道。因此,旧时不少老字号药店选用“中和”为堂号。其中,以山东台儿庄地区的中和堂药店最享盛名。其创办于清代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滕县中和堂药栈派邱德法来台儿庄建立,资金和人员皆由滕县中和堂分派。堂号“中和”二字的涵义恰如店门两侧当年的对联所言:“中正存心深积德,和平养气广生财”。正是靠着“积德生财”,中和堂名声在外。中和堂货源广泛,赴全国各地不惜重金采购中成药、西药和名贵中药材;讲究药材质量,加工时遵古炮制、一丝不苟;制药品种丰富全面,主要配制六味地黄丸、木香顺气丸、冰硼散、太乙膏、化毒丹等,为其他药店所不及;药品物美价廉,服务态度良好,让顾客有“客至如家”之感。因此,中和堂药栈人人传说、广为知晓,门庭若市,一派繁忙景象。然而,时局动荡,百年老店中和堂历经战火,几经搬迁,现于丁字街南首路东保留原店遗址,并在繁荣街中段路北原新华书店处继续经营,但已远不如当年繁盛之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期文物鉴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 中和堂药目印板 北京民俗博物馆藏

药目印板,木质,阳刻,圆型,竖直中线将板面一分为二,左侧信息为中药药材的名称、药性、味道及图谱,右侧则为主治病症与药效。据刻文显示,五位药材分别为:远志、甘菊、冬花、五加皮、续断,所治药效以祛热、止咳、润肺、补肝、益气为主,是生活中常见药材。据使用痕迹可辨别,远志、甘菊、冬花、五加皮、续断共五位药材,分别对应朱、紫、橘、红、青五色,说明在印刷过程中不同药材的印板用色不一,有所区分。通过巧妙的色彩搭配营造出不同的视觉体验,实则对各类药物进行分类,是机智的先辈们对科学探索、智慧经营的结晶。

药店商家通过刻有各类信息的药目印板将其印制于纸张上,并粘贴在相应的药品包装上,用于广告宣传、药师配药,方便顾客按需辨识药材等。老字号药店更加重视这一细节,印板中的药材信息简洁明了,且具有一定的科普功用。另有一说,此类药目印板或是近代中国传统中药学知识转型时期下本草类型划定、中药基原鉴定的重要实证。

药物基原的确定是安全有效用药最基本的前提,近代随着西药东来的冲击和中药作伪愈加严重的市场状况,再加之地区交流的增多,印刷行业的发展迅速,诸如同药别名的现象也开始突破地区限制,为中药发展带来了新的混乱,故而药物理论更新、药材辩证科学化工作亟待完善。于是,国内中医界掀起了一场根据性状整理药物的运动,规范中药药物“药名+药性+味道+药效+用法”的图文表现形式逐渐定型。不少老字号药店亦深受影响,以上展示的五件中堂和药目印板便严格依照标准,列举了五位药材各自的药性和诸多功用。

释文如下:

1:甘菊 味苦甘 性微寒 散诸风上注头眩,止二目脱泪出,聪耳明眼目,补阴除烦热,去肌肤湿痹,除身上游风。《药性赋》:(甘菊)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其用有二:散八风上注之头眩,止两目欲脱之泪出。《神农本草经》:(甘菊)味苦,平。主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2:冬花 味辛 性温 泻热润肺,消痰除烦,定惊明目,治咳逆上气、喘渴、喉痹、肺痿肺痈,咳吐脓血,为治嗽要药。《本草备要》:(冬花)热润肺,消痰除烦,定惊明目。治咳逆上气,喘渴(肺虚挟火),喉痹,肺痿肺痈,咳吐脓血。为治嗽要药,寒热虚实,皆可施用。3:五加皮 味辛 顺气化痰,益精祛风而胜湿,遂肌肤之瘀血,疗筋骨之拘挛,小儿脚弱。《本草备要》:(五加皮)宣,去风湿,补,壮筋骨辛顺气而化痰,苦坚骨而益精,温祛风而胜湿。逐肌肤之瘀血,疗筋骨之拘挛(肾得其养,则妄水去而骨壮;肝得其养,则邪风去而筋强)。

4:续断 味苦 性温 补肝,能宣通血脉,而理筋骨,暖子宫,破淤血,治腰痛胎漏、崩带遗精、肠风,能破血止血。

《本草备要》:(续断)苦温补肾,辛温补肝。能宣通血脉而理筋骨。主伤中,补不足。暖子宫,缩小便,破瘀血。治腰痛胎漏,崩带遗精。肠风血痢。痈痔肿毒。又主金疮折跌,止痛生肌。

5:远志 味苦 性温 补不足,除邪气,益智慧,明耳目,怔忡,定惊悸,利九窍,治健忘,壮阳道,易精气,久服延年。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远志)味苦,温,无毒。主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利丈夫,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久服轻身,不老,好颜色,延年。

药目印板中关于药材的基本信息均援引或参考中医药学经典著作,如《神农本草经》《本草备要》《本草经集注》等,科学性与权威性较高,体现了“中和堂”老字号药店医术精湛、取药精良、配伍严谨的医德作风。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北京商业民俗也在发展变化,有些将退出历史舞台,进入博物馆,发挥文物作用;有些老字号还有旺盛的生命力,吐故纳新,与时俱进,对此,应该总结经验,弘扬光大。民族特色,货真价实,文明经商,信誉至上,是北京老字号的精髓,也必成为新时代下商业文化的核心内涵。

注:

《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简称《本经》。约成书于秦汉时期(一说战国时期)。书中总结了秦以前药物学的成就,对每种药物的别名、性味、生长环境及主治功用等都作了叙述。其中,不少药物的疗效已经用现代科学方法得到证实。

《本草经集注》,梁朝陶弘景编撰,成书于5世纪末。本书是《神农本草经》较早注本的一种。在药物方面辑录了原书及《名医别录》(为《本经》以后名医新增的药物),各365种,共730种。书中对药物的产地、采用、炮制以及具体临床应用等,均有较多新的补充和说明,其中也涉足了一些道家的服食丹药等方面的内容。

《本草备要》,清代汪昂编撰而成,成书于1694年。该书首论药性, 其次选取常用药物470余种,列述其性味、功用和主治等,并附图400余幅。

参考文献:

[1]李经纬,余瀛鳌,欧永欣等主编.中医大辞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2]李经纬,王振瑞主编.简明中医辞典.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

敬请关注

下期专题:民间佩饰荷包鉴赏1l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文物鉴赏

原作者:展陈褚聪

转载来源:“民俗馆展陈藏品研究”订阅号

本期编辑:藏品卫佳佳

2025年1月8日

[ 北京民俗博物馆 / 陈列藏品研究 ]

指导:曹彦生

策划 / 学术主持:吕鑫

编委:吕鑫 何扬 和佳乐 褚聪 冯阳

夏琳婷 周鼎 李蕊 卫佳佳

联系方式

官网网址:https://dym.com.cn

博物馆座机:010-65510151

和佳乐:18810463756

何扬:15810292705

褚聪:18519517794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信搜索“民俗馆展陈藏品研究”或“北京民俗博物馆”,关注订阅号,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