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菲律宾渔民发现中国无人深潜器的消息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一名菲律宾渔民在距离海岸线大约9千米的海域处,意外发现了一个外形颇为奇特的人造装置。这个呈黄色的设备最终被移交至菲律宾警方手中,随后落入菲律宾海军的掌控范围。经过查证,该设备被确认为中国的无人深潜器,身上标有“HY-119”标识,是中国海洋学会所研发的“海翼”水下航行器。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菲律宾方面的紧张情绪,也让美国媒体纷纷猜测这是否是中国在水下对菲律宾实施包围的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翼”水下航行器作为中国海洋观测领域的常用设备,其最大下潜深度能够达到6400米,相较于原先保持世界最大下潜深度的美国同类装备而言,超出约四分之一。它不仅可以用于水下监视、海洋学研究以及海军行动,还能够发送和接收信息,与卫星以及其他单位进行通信。这一设备的出现,无疑让菲律宾方面感到惊讶和担忧。他们担心这一设备可能被用于检查菲律宾近海的水下地形,甚至进行军事侦察。

然而,事实上,“海翼”水下航行器主要用于海洋研究、测量洋流方向与强度、水温、氧气含量以及盐度等基础资料。中国海军在南中国海进行水文资料搜集工作,是极为正常不过的。这与之前美国不辞辛劳地远涉万里跑到南中国海搜集水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在水文调查这一领域的基础积累,是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正如有专家所言,海军必须在深度驾驭装备的基础上,再结合活动海域的诸多细微之处,这完全是实打实的细致功夫,不存在任何捷径可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如此,美国媒体仍然对此事进行了大肆炒作,甚至将其解读为中国对菲律宾实施水下包围的战略。美国媒体指出,此次菲律宾渔民所捞获的设备,与四、五年前印尼渔民多次捞到的中国深潜器极为相似,均属于十多年前就已出现的型号。然而,他们却忽略了这些设备在海洋研究和水文调查中的重要作用,而是将其与军事用途联系起来,试图渲染中国威胁论。

事实上,中美两国在南海地区的博弈已经持续多年。从军事层面来说,中国水下军事力量的发展,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而非对外扩张或威胁他国。中国一贯秉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推动地区和平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翼”水下航行器等科研设备的部署,是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正常体现。这些设备为全球海洋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宝贵数据,促进了人类对海洋的深入了解和科学利用。美国媒体的过度解读,不仅无助于地区和平稳定,还可能误导国际社会对中国海洋政策的认知。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大国,应共同承担起维护地区和平与繁荣的责任。双方应加强沟通与协作,通过对话机制妥善处理分歧,避免误解和误判。同时,中美两国也可在海洋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为全人类的海洋事业贡献力量。

总之,中国“海翼”水下航行器的发现不应成为地区紧张局势的升级点,而应成为推动中美两国加强合作、增进互信的新契机。双方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共同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