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德国局势风云变幻,在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等诸多领域都陷入了复杂且棘手的困境,引发全球瞩目。作为长期关注国际局势的新闻工作者,深入剖析这一系列问题,能让我们更清晰地洞察德国乃至欧洲未来的走向。

12 月 16 日宛如一道分水岭,给德国政坛带来巨大震动。当日,德国联邦议院举行信任投票,德国总理朔尔茨面临严峻考验,而结果令人大跌眼镜——他未能获得多数议员支持。按照德国法律,朔尔茨需至少拿下 367 票才能保住执政地位,可实际投票中,投信任票的议员仅 207 名,远远未达标准。这一结果直接宣告朔尔茨领导的“红绿灯联盟”瓦解,德国被迫走向提前大选之路,未来 60 天,各方政治势力必将展开一场激烈角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朔尔茨执政困境背后,是德国政治体系长期存在的沉疴。德国实行的“联立制”虽有其设计初衷,但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弊端。像绿党这种在小选区表现平平、仅获 16 席的政党,却能凭借制度优势在国会斩获 117 席,进而跻身执政联盟。多党联合执政的格局,使得政府在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时举步维艰,各方利益诉求难以协调统一,往往只能达成妥协式的决策,这无疑削弱了德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的决策力与行动力。

外交方面,俄乌冲突成为德国无法回避的“风暴眼”。自冲突爆发,美国强势主导对俄制裁行动,欧洲盟友纷纷跟进,德国亦身不由己被卷入其中。德国与俄罗斯本有着深厚的经济合作根基,尤其在能源领域,俄罗斯长期为德国工业提供稳定且相对廉价的能源供应,德国的机械设备、汽车等产品也在俄罗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双边贸易往来频繁,互利共赢。 然而,在美国施压下,德国不得不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纽带。

2022 年“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事件,更是将德国推向能源困境的深渊。此后,德国为满足能源需求,大量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数据显示,自去年初开始,德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的 83%来自美国。而美国借此东风,2023 年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出口量相比前一年大幅增长 12%,欧洲俨然沦为美国的“能源提款机”,德国经济遭受重创。 与此同时,德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也备受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参考消息报道,德国选择党联合领导人蒂诺·克鲁帕拉在 12 月 16 日发声,直言北约若不能兼顾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欧洲各国利益,德国需重新考量北约的价值,甚至不排除“退群”可能。他指出,欧洲长期被迫为美国利益背书,德国选择党坚决反对这种局面。克鲁帕拉还强调,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已占据优势,取得军事胜利,德国政府应正视现实,推动停战,而非任由冲突延续,同时批判部分政治势力蓄意拱火的行径。

再把目光投向经济领域,德国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德国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报告犹如一记警钟,敲响了德国经济放缓的警钟——明年德国经济增速预期降至 0.4%,相较于此前的 0.9%近乎“腰斩”。深入探究,出口与能源问题成为两大“拦路虎”。 在出口端,今年上半年德国出口额同比下降 1.6 个百分点,汽车行业表现低迷最为突出。以往,德国汽车凭借精湛工艺和技术优势畅销全球,是德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随着欧洲追随美国对中国汽车行业设限,德国车企看似短期内避开了竞争,实则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困局。失去中国市场带来的创新刺激与竞争压力,德国车企创新乏力,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昔日辉煌难再。

能源转型滞后也让德国付出沉重代价。德国在向可再生能源发电转型过程中进展缓慢,现阶段仍高度依赖煤炭和天然气。“北溪”事件后,能源供应的不稳定与高成本,持续拖累德国经济发展,工厂开工不足、生产成本攀升等问题接踵而至。 在这关键节点,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发声引人深思。默克尔执政多年,在德国乃至欧洲都有着深厚影响力。她近期谈及德国与俄罗斯的天然气贸易,称其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过去以优惠价格获取俄气保障了德国发展,暗指当下德国政府不应盲目切断与俄罗斯联系,全然不顾核心利益受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望未来,德国站在了十字路口。即将到来的大选为德国提供了重新校准方向的契机,但新政府面临的挑战如山般沉重。从政治上,需改革现有政治体制弊端,构建更高效的决策机制;外交上,要在美、俄、欧复杂关系中寻得平衡,重新定义与北约关系,探索与俄罗斯合作新路径;经济上,加快能源转型、重振出口竞争力刻不容缓。作为国际局势的观察者,我深知德国的每一步决策都将对欧洲乃至全球格局产生涟漪效应。德国能否凭借自身智慧与勇气,化解重重危机,重塑辉煌,我们拭目以待,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一路必将充满艰辛与挑战。